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八单元检测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金属不具有的物理通性是( )A.银白色光泽B.导热性C.延展性 D.导电性3.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能和稀硫酸反应C.有导电性D.通常情况下能与氧气反应4.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B.含铁量:Fe2O3>FeOC.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Fe>AlD.韧性:生铁>钢5.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 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表面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Z>X B.Y>X>ZC.X>Y>Z D.Z>Y>X7.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A.Ag、FeSO4、CuSO4 B.Fe、Cu、H2SO4C.Fe、Cu、ZnSO4 D.Fe、Cu、KOH8.某物质属于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9.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1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A.铁、镁 B.锌、镁C.锌、铁 D.铁、锌11.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秦国铜柄钢剑,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掌握了炼铁的技术。
经分析检验该钢剑属于铁的合金,铁的合金有和,钢是含碳量在之间的铁合金,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主要是因为钢的含碳量比生铁(填“高”或“低”)。
1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填“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填序号);A.金属的导电性B.金属的耐腐蚀性C.金属的硬度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3)以上硬币中涉及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O4===H2↑+NiSO4Fe+NiCl2===Ni+FeCl2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13.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干电池的正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2)干电池的材料很多可以回收利用,例如双氧水与回收的二氧化锰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将足量的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
14.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
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黄金。
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黑色物质是。
写出生成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
【反思与应用】①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溶液中。
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
15.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
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第份样品开始,金属锌已反应完全了;(2)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B2.A3.A4.C5.D6.C7.B8.D9.B 10.D 11.生铁 钢 0.03%~2% 低12.(1)金属材料 (2) A (3)置换反应 Al >Fe >Ni >Cu 13.(1)导电(或“稳定”) (2)2H 2O 2===2H 2O +O 2↑(3)大于 锌片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14.【现象与结论】 不正确 CuO(或氧化铜) 2Cu +O 2===2CuO 黄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
Zn +2AgNO 3===Zn(NO 3)2+2Ag (或Cu +2AgNO 3===Cu(NO 3)2+2Ag ) 【反思与应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黄色金属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Zn +2HCl===ZnCl 2+H 2↑(或Zn +H 2SO 4===ZnSO 4+H 2↑)15.(1)4 (2)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是x 。
Zn +H 2SO 4===ZnSO 4+H 2↑ 65 2 x 1.0g 652=x 1.0gx =32.5g 锌的质量分数为32.5g40.0g ×100%≈81.3%第九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Fe —56 Cu —64 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冰块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 .武德合金熔点低,可以作保险丝C .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3.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4.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D.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5.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D.20℃时,溶解31.6g硝酸钾最多需要100g水6.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7.向20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00g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10% B.20% C.40% D.5%8.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B.在中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D.50g水和50g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100g9.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一定有晶体析出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D.20℃时,向2g高氯酸钾中加入98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0.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l00mL的量筒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
(2)t2℃时,把50g甲中加入到200g 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稍微加热丙的饱和溶液即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4)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溶剂质量:甲>乙 B.析出晶体质量:甲>乙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2.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
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
请回答:(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13.2017年《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
口罩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会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一段时间后,氯化钠再次析出。
(1)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其核外电子数(填“变大”或“变小”),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已知: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符号为,口罩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保持不变,此判断。
(填“正确”或“错误”)。
14.某同学配制50g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填序号)(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需称取氯化钠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保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