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烟调查报告

控烟调查报告

用“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解释控烟行动为何没有成功
一前言
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中国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

但时至今日,中国仍无一部国家级的无烟立法,且履约5年内,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却在3年内增加了2亿人。

且近年来,烟民逐步趋于年轻化,控烟道路漫长且艰辛。

控烟行动为何没有成效,且屡遭失败,本文就对于此问题展开了深刻的调查,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调查时间、地点与对象
调查时间:2011年5月份
调查地点:学校及附近村落
调查对象:学校师生及附近村落村民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调查方式:实地交流,调查问卷及上网搜索
调查内容:控烟活动为何没有成效,且屡遭失败
(三)调查前的个人思想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所以,在进行这次调查前,我要求自己,必须立足实际,真实调查,反馈信息客观且深刻。

2.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当一个事物本身存在矛盾时,就使得其很难对一件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二调查过程
收集有关材料,提出问题并制作出相应的调查问卷
进行实地走访,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应问题的交流,收集各方面的观点
材料整理成文,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并着手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结控烟失败的原因中,控烟行动没有良好的顶层设计是重要原因之一。

理由是由8部委组成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领导小组的组长为工信部,但该部既是主导部门,又管理着国家烟草专卖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正如工信部,集两个对立的角色于一身,就使得其难以做出真正控烟的决策。

良好的顶层设计,当然要考虑履约小组与烟草业的利益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让履约小
组或控烟小组以及全民了解到:2010年烟草业导致全社会600亿元的损失,包括吸烟导致的医疗成本、劳动力损失等。

中国每年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约120万,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人数的总和;烟草的负收益(病、死)不是由一些具体的部门来承担,而是由全民来承担,而全民负担的结果则是缩小了烟草的危害后果。

但烟草的正收益(利、税)则由烟草业一个或相关的数个部门来获取。

此外,人们还把中国控烟的失败归咎于中国没有相关的控烟立法。

但现阶段并非没有相关的法律来控烟,而在于受害最深的广大吸烟受害者没有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建议
各地出台一系列新举措,但成效如何尚不明朗。

总的来说就是“雷声”虽然大“雨点”却有待观察。

我国于2003年11月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自2006年1月正式生效后,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公约履约机制,卫生部成立了专门的履约领导小组,控制吸烟成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责。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政府提出并通过多种措施基本实现了“无烟奥运”、“无烟世博”、“无烟亚运”的目标。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日益高涨的控烟呼声,一些控烟举措相继出台,惩罚力度也不可谓不大。

然而,在各地出台控烟举措的同时,“雷声大、雨点小”“法规是好的,深得民心,但关键是如何贯彻执行好。

”的担心不绝于耳。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已经有154个地级城市发布了本地区部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约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半数。

但从整体来看,这些地方法规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大都沦为一纸空文。

到底怎样的控烟手段才会是真正的控烟,经过调查,提下一下几点建议:
1.缺少具体的惩罚细则,控烟面临执法难题。

所以禁令要落地,关键要具体。

控烟措施难以执行,或者执行难以到位,是各地普遍面临的困境。

由于缺少具体的惩罚细则,无法对违反者进行行之有效的责罚,加之惩罚力度偏低,执法主体模糊,人员数量有限等客观原因,控烟执法面临非常大的执法难题。

调查显示,造成控烟条款难以落实的原因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烟酒不分家”,烟草是主要社交手段之一;也有市场经济发展中烟草业在国家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障碍;还有法律认识和执行监管方面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吸烟是公民的权利,主要靠吸烟者的自觉,国家无权加以限。

如何让控烟措施真正“落地”,最重要的是把制度具体化制。

2.须树立正确控烟观念,强化公共场所管理者法律责任,有效控烟草,决心很重要。

烟草是中国的支柱行业,烟草行业一直都是我国的纳税大户。

在每年的企业纳税榜上,
烟草企业总是占据显眼的位置。

近几年,烟草行业的税收都在5000亿元左右。

可以说,烟草行业是经济效益最高的行业之一。

从长远看,切断政府和烟草企业的利益链条是控烟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

现在政企不分,政府是烟草行业的受益者,很难真正控烟。

能否真正控烟,政府的态度应该必须非常明确,决心与立场应该十分坚定。

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在实施法律手段进行控烟的同时,还应该利用经济手段,抑制烟草消费需求。

其他国家的控烟实践表明,提高烟草税,上涨卷烟价格,可有效降低烟草消费量。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要求公约缔约方确保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和标签上都带有轮换使用的大尺寸健康警语。

很明显,目前我国烟盒包装上的健康警示语“吸烟有害健康”并不足以对吸烟者产生明显的警醒作用。

督促其产生戒烟的打算,还要标注更明显的图片等警示标志。

遏制烟草危害的一个关键要素,是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

3.戒烟建议和支持系统有待强化。

超过九成的受访烟民表示因为自己尝试戒烟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无法得到任何援助,更未接受过戒烟治疗,因此复吸比例非常高。

从这个角度而言,控制烟草,不管对烟民还是政府而言,都要付出更大的决心。

五总结
控烟失败的原因不仅仅于此,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这种联系,我们的思维得以从已知引向未知,变陌生的为熟悉的。

这时,我们脑内发生的联想和类比过程可以看作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在思维中的一种体现。

通过对此次控烟运动的调查,我们因该深刻的认识到失败的原因的本质所在。

当一次失败时,我们就要吸取教训并加以改进,如果一直的都是失败,那就是走形式,使得控烟活动变得毫无意义。

附录
关于控烟运动的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
A.13以下 B14-22 C.23-35 D.35以上
2.您是否吸烟?()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3.如果您吸烟,大多数情况下您吸烟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您不吸烟,请做第4题)()
A、烟瘾
B、好奇
C、觉得味道不错
D、工作压力大
E、如有其他,请举例:
4.如果您不吸烟,您不吸烟的理由是什么?()
A、吸烟有害健康
B、家人反对
C、不感兴趣 D如有其他请举例:
5.您是否了解与禁烟有关的法律?()
A、了解
B、一点点
C、完全不了解
6.如果您了解,请问您是从哪些渠道了解的?()(可多选)
A、电视
B、报纸
C、网络
D、社区宣传
E、广播
F、其他
7.如果您不了解,您是否希望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A、希望
B、无所谓
C、不希望
8.您对本条法律条文持什么态度?()
A、赞同
B、无所谓
C、反对
9.看到公共场合有人吸烟,你是否积极去阻止?()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D、看我心情
10.您对政府的相关控烟措施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但有待改进
C、不满意
11.你认为禁烟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A.执法力度不够
B.人们不支持
C.法律不够完善
D.人们思想觉悟不高
E.其他:
12.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禁烟措施?()
A.设置明显的标志
B.设置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
C.设置烟灰缸并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牌
D.提供举报投诉电话并设有禁止吸烟检查员
E.没有见过
13.你觉得中国控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4.您对控烟运动的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