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植物药材经超微粉碎后,绝大多数细胞的细胞壁
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不需要透过细胞壁屏障而 直接和给药部位接触。 由于微粉药物粒径较小,比表面积极大,极易吸 附在小肠壁被吸收,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吸收 速度。 另一方面,微粉与给药部位接触面积大,延长了 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药物的吸收量也显著增 加。 此外,有人提出中药材在细胞级粉碎过程中具有 “均质化”的作用。
中药强调配伍,以复方应用是其特点。中药复方中所含 的多种有效成分,能够针对影响机体的多种因素,通过多环 节、多层次、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整合调节作用,以适应机 体病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以微粉形式入药,保留了处 方全组分及其药效学物质基础,保持了中药的属性和功能主 治,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的特点,较好的处理了 中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继承传统中药固有 特性的关系问题。
一、改善外观性状 某健胃消食方由山楂、麦芽、陈皮、甘松、栀子组成, 具有健胃消食,行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小儿饮食 积滞、腹胀腹痛等症。在进行咀嚼片的研制中,考虑 到山楂含石细胞较多,压成的片表面粗糙,咀嚼口感 差,影响服用。为此,采用普通粉碎方法和气流超微 粉碎法,比较了山楂、麦芽普通粉及微粉制成的片剂 的外观、口感及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气流超微粉碎法 制得的咀嚼片较普通粉碎法制得的咀嚼片在外观、口 感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效成分含量也有较大幅 度的提高。
深冷冻超微粉碎技术是利用物料在不同的温度下
具有不同性质的特性,将物料冷冻至脆化点或玻 璃体温度之下,使其成为脆性状态,然后再用机 械粉碎方式或气流粉碎方式使其超细化的方法。 研究表明中药材在低温下,韧性呈现均匀降低。 中药材虽然没有明显的脆性转变点,但随着温度 的降低,脆性增加的规律是存在的,并可以找出 一脆性最大的低温范围。另外,物料在快速降温 情况下,各部分不均匀收缩而产生内应力,极易 引起薄弱部位破裂,导致物料内部组织结合力降 低,当受到一定的冲击力时,极易破碎成细粉。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传统中药粉碎采用切、捣、碾、磨、筛等方法,手段落后, 设备陈旧,效率低,水平低。一般加工细度为 80~120目,较 少达到200目,相对于中药的提取、分离以及干燥、成型等方 面新技术的应用,远远跟不上中药制剂技术的发展步伐,不 能适应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药材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除 矿物药外,动植物药主要药效成分通常存在于细 胞内与细胞间质,且以细胞内为主。 植物药材以普通粉碎方法粉碎,其有效成 分绝大部分被包裹在未被击破的细胞内。 影响释药速度的因素:①有效成分要穿过 多层细胞壁②药物粒子较粗,小肠壁吸附量小。 ③不同性状药物成分会因细度、细胞膨胀速度、 从细胞壁迁出速度、对肠壁吸附性等的差异造成 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不同,从而影响复方药物的疗 效。
产品粒径小,粒度分布范围窄;
粉碎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产出率高,能耗低,生产成本低; 产品污染少,纯度高; 生产安全、可靠。
粉碎方法选择是微粉制备的关键。具体应 根据物料性质、对粒径及粒度分布范围的要求、 生产能力、设备的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适 宜的粉碎设备和方法并进行工艺参数筛选。
低温粉碎方法:
①先将物料在低温下冷却,达到原料为常温,粉碎机内部为低温的情况下粉碎; ③物料与粉碎机内部均呈低温状态粉碎。
中药材种类繁多,不同物料有不同低温脆性范围,如:羚 羊角为-70~-60 ℃、杏仁为-160~-150 ℃、熟地为-105~95 ℃。
中药经超微粉碎后,药物体外溶出指标明显提高药 物粒子的大小和粉体的结构是影响药物溶出度的重要因素。 中药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粒度更加细微均匀,比表面积 增加,孔隙率增大,易于溶出。此外,中药经超微粉碎后, 细胞破壁,胞内有效成分的溶出阻力减小,溶出速率增大。 中药超微粉碎处理后,药物溶出指标明显提高。
中药细胞级粉碎及微粉中药:是以打破中药细胞壁为目的的 粉碎作业。经细胞级粉碎作业所获得的中药微粉称为细胞级 中药微粉,以细胞级中药微粉为基础制成的中药称为细胞级 微粉中药,简称微粉中药。
目前微粒化技术有化学合成法和机械粉碎法两 种:化学合成法能够制得微米级亚微米级甚至纳米 级的粉体,但产量低,加工成本高,应用范围窄;械 粉碎法成本低、产量大,是制备超微粉体的主要手 段,现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机械法超微粉碎可 分为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根据粉碎过程中产生粉碎力 的原理不同,于法粉碎有气流式、高频振动式、旋转 球 ( 棒 ) 磨式、锤击式和自磨式等几种形式;湿法粉碎 主要是胶体磨和均质机。
优点:低温时物料脆性增大,因此可粉碎在常温下难以粉碎 的物料,像纤维性物料、热敏性物料及受热易变质的物质如 血液制品、蛋白质、酶类等。易爆物品的粉碎可提高安全性。 含芳香性、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采用低温粉碎可以减少有效 成分损失。 缺点:生产成本高,现在局限在附加值比较高的医药生物类 产品的超细化。液氮冷冻可能会对制品产生污染。
微粉:又称粉体,指固体微细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微粉及 其组成微粉固体粒子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和 流体动力学性质等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科学称为粉体学 (Micromeritics) 粉体粒径限度:中药制剂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规定:极细粉为通过九号筛的粉粒,粒 径为(75±4.1)μm。 有人对中药细胞尺寸大小做过统计,认为常用中药材细胞 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因此普遍认为将中药微粉粒 径界定为小于75微米较为合适。 微米中药:是指采用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炮制技术和制剂 技术相结合而研制的,能保持传统中药固有的药效学物质 基础的粒度为微米级的新型中药。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 材、微米中药提取和微米中药制剂,一般认为其粒径应在
动物类中药有效成分大多以大分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提取 前,一般都进行搅碎处理,目的亦是破坏细胞膜,提高有效 成的提取率。通常情况下,细胞破碎的越细,提取效果越好。 矿物类中药,无细胞结构,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的粒径大 小成反比,与表面积成正比,因此,药物粒径越小比表面积 愈大,溶出速度愈快,生物利用度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