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统编版必修上册《大卫·科波菲尔》课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大卫·科波菲尔》课件)
③米考伯先生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这一典型形象有何特点?
一是滑稽可笑。他的外貌滑稽可笑,他
长得“胖墩墩”的;“脑袋又大又亮,没有 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穿着滑稽可 笑,他衣服破旧,但“衬衣硬领”颇为神气, 他还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 上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他的言行更是 滑稽可笑,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 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的口气以及喜欢卖弄学 问的那种迁腐的味道。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简介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 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 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 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 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 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主要作品有 《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 《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大卫感情细腻、聪明好学,在妈妈和老保姆 的影响下,他对世界怀着纯洁的爱,对朋友诚挚 友爱。童工生活的折磨,没有改变他坦荡、友爱、 诚挚的高尚品格。他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 伯夫妇深表同情,他不但不厌倦米考伯太太向他 反复诉苦的话,反而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他在 得知米考伯一家生活困难到几乎断粮的情况下, 掏出自己剩余的不多的工资,真心实意地要求米 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他借给对方的;他欢欣地 听取米考伯太太的支使,并不止一次地为她典当 银餐具换钱度日;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 他前去探望并为对方的狱中处境而担忧;他最后 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
大卫·科波菲尔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 进取的精神。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 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后来还把这奇特的经历 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创造出了自己想象 的世界。
②米考伯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 典型形象?
米考伯先生的特点是爱慕虚荣、仁慈、乐观, 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 文学中的一个典型。
同时,该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 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 活和际遇为基调。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狄更斯曾在作坊里当 过童工,深刻体会过世态炎凉,而小说的主人公大卫·科 波菲尔则迫于生计也做过童工。至于狄更斯逐渐走上文学 创作道路的过程表现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则是其由秘 书开始逐渐涉及文学并最终成为作家。
二是债多不愁,得乐且乐。米考伯先生
替各式各样的商家招揽生意,收入却很少, 甚至有时候一无所得,为了维持生存,他卖 尽当空,颠沛流离,债主们经常上门叫骂, 随时有被债主控告和被法警逮捕入狱的危险。 但他一生都在等待“机会”,“时来运转” 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他得乐且乐、一副盲目 乐观的样子,但机会却从来不曾在他面前出 现。
可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就是狄更斯笔 下的第二个自己。由此可见,该小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色彩,对种种社会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深刻的批判, 成为探究当时社会现状的重要依据。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 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 基础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 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小 说。
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 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文题解读
本文节选自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一章),这部小说 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 1850年间,分20个部分逐月发表。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 人公大卫·科波菲尔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 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 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 爱的生活理想。
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 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图圈。 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 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高等法院 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 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 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锈一先令,那他就 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 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 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后人将 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文本探究
①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自幼成 为孤儿的大卫被继父虐待,在10岁时被送到伦 敦一个货行当童工,这对于“极有才华、观 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大卫来说 是极大的羞辱,他感到身心俱伤,对当时 “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的社会感 到奇怪和不满。
批判现实主义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 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 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 格。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第四, 现实主义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 成熟与繁荣。
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 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流派,这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这一资产 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两国转移到 俄国。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 以及契诃夫等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 成就。19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了文学艺术 的新篇章。
背景探寻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 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 的生活画卷。
该小说的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 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上是烈 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上社会贫富差距悬 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本书中有所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