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文本格式一般为:
1.设计题目
2.设计目的
3.任务(要求:对于一班一题或半班一题的,需明确列出每位学生所对应的设计参数,学生以学号的后两位代替;对于一组一题的,应明确每题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姓名)
4.时间安排
5.设计内容
6.设计工作要求
7.成绩评定标准
8.主要参考资料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一:刚性基础
某厂房承重体系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荷载标准值F K边=400kN,中柱荷载标准值F K中=600kN,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素混凝土基础),并计算沉降。

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二、设计条件
1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0.8m;②粘土:可塑,厚4.0 m;
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2、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土层设计参数表
表2:土层压缩试验成果表
注:②层土的基础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
b
=0.3,ηd=1.6;
三、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基础平面尺寸、埋深、验算;
(2)基础结构施工图;
(3)沉降计算;
四、题目二:桩基础
某高层民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46米,边柱(柱断面尺寸600×600mm2

荷载标准值F K边=18000kN,中柱(柱断面尺寸800×800mm2)荷载标准值F K中=30000kN,柱弯矩M K=200KN·m,水平荷载H K=100KN,桩顶允许水平位移10mm,桩顶约束按固结考虑;要求学生完成桩基础的设计。

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1.8m;②粘土:可塑,厚5.0 m;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5:土层设计参数表
六、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注:1、桩间距按3.5d设计;
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 c=14.3N/mm2);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300N/mm2);其余钢筋采用HRB23级钢筋(f y=210N/mm2)。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⑴桩承台埋深,单桩承载力计算;
⑵群桩的设计计算;
⑶承台的内力计算;
⑷承台结构施工图及桩身大样图;
七、时间安排(一周)
刚性基础计算设计2天
桩基础设计2天
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1天
Ⅱ、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选择持力层及基础的埋深:
1 持力层要根据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特点来选定。

基础埋深在持力层选定后,沿应依据楼高来确定其埋深大小。

对高层建筑不小于1/18的要求。

对于低层建筑基础基础埋深最小不应少于0.5米。

2确定基础下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深度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ηd=1.6,
用公式:fa=fak+ηdγ(d-0.5)
3、确定基础平面尺寸:A0≥F k/(fa-γG d),注意此处:确定基础几何尺寸用标准值!!!
4、取A=1.2A;(若有水平荷载及M,则系数为1.4)。

5、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6、按构造要求进行剖面设计,绘制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并标注尺寸!!
7、将地基下土层进行分层,求出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p a,计算出基础下自重应力分布曲线,并以表格形式给出其结果;
8、计算出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
9、按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
10、按规范法计算沉降量:平均应力角点系数法!!沉降修整系数取1.2;
11、比较两者结果!
二、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按构造要求进行剖面设计,绘制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并标注尺寸!!
三、桩基础的设计
1、桩端持力层要根据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特点来选定。

桩承台埋深在持力层选定后,沿应依据楼高来确定其埋深大小。

对高层建筑不小于1/18的要求。

对于低层建筑基础基础埋深最小不应少于0.5米。

2、确定承台基础下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深度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ηd=1.6,
用公式:fa=fak+ηdγ(d-0.5)
3、确定桩长、桩径、桩身材料、主钢筋、螺旋筋:主筋不低于HRB400,混凝土不低于C30。

4、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数n;(荷载为标准值)
5、确定承台平面尺寸,桩间距取3.5d;
6、验算基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公式:PAGE26:JGJ94-2008 中 5.1.1-2、PAGE58-60:5.7.1、5.7.2)
7、承台设计:将F=1.35F k,M=1.35M K,H=1.35H K,求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桩的竖向设计反力,
8、承台受弯:PAGE70-72;
9、承台受冲切:PAGE73-78;
10、承台受剪:PAGE78-82;
注:以上内容步骤可参考教材中例6-2,page264;
11、绘制桩身大样图,桩承台平面图、承台配筋图!
说明:每组同学不能选择同一个边界条件做设计:如一组:桩径可从:600、700、800、900选取;
荷载除竖向力不变为,可有:M、H,
如第一组同学的条件如下:第二、第三、第四组按此分配课题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撰写规范
(一)正文: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并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

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

正文内容一般为:
1、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
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
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
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二)表格
说明书(报告)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

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

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三)图
插图要精选。

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

课程设计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四)公式
说明书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

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五)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2.00不能写作0.5:2。

(六)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说明书(报告)后面,特殊情况可在成绩评定时展示,不附在说明书(报告)内。

(七)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说明书(报告)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八)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