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性和五味
味: 、能燥、
能坚
甘
能补、能和、
能缓
辛
能散,能行
咸
能下、能软
淡
能渗、能利
多用于治疗: 体虚多汗、肺虚久咳、 久泻肠滑、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崩带不止。 热证、火证、喘咳、 呕恶、便秘、湿证、 阴虚火旺
正气虚弱、身体诸痛、 中毒解救、调和药性。 表证、气血阻滞证 大便燥结、痰核、瘿瘤、 癥瘕痞块、 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升 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辛甘淡 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 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癥、
浮 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主温热 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
降 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酸苦咸 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
清新开窍、凉肝息风
高热神昏、热极生风
温
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 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
热
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 阴寒水肿、寒风痹症、血寒经闭、虚阳上越、
回阳救逆
亡阳虚脱
*寒胜于凉;热胜于温;寒热不显者平也。 *桂枝下咽,阳胜则毙;承气入胃,阴胜以亡;故寒热温凉,一匕之谬。
沉 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主沉降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故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
花、叶、皮、枝、质轻者多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质重者多为沉降药。
*不全部
气: 功效:
多用于治疗:
寒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 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
凉
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热化痰、 热解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
常见药物: 固表止汗药、敛肺止咳药、 涩肠止泻药、固精缩尿药、 固崩止带药 清热泻火药、下气平喘药、 降逆止呕药、通利大便药、 清热燥湿药、苦温燥湿药、 泻火存阴药 补虚药、止痛药、调和药
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 泻下润下药、软坚散结药
利水渗湿药
升降沉浮:辛甘淡(阳);酸苦咸(阴);阳则升则浮、阴则降则沉。
味: 功效: *芳香 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捉、通窍之痛、行气活血、开窍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