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气候1至8章复习题

气象气候1至8章复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一、二章一、选择题1、300千米以上大气层气温达1000℃以上,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原因()a 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动,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2、关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a 只有臭氧层有臭氧b 臭氧在大气层中均匀分布 c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d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密切3、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a 太阳辐射最强b 地面辐射最强c 大气辐射最强d 气温最高4、层具有无线电波的反射能力。

()a 中间层 b平流层c暖层 d散逸层5、关于等温线与等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越大b 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越小c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越稀疏 d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相等7、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a大于入射波的波长 b小于入射波的波长c等于入射波的波长 d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8、“大气保温效应”中起作用的是()a水b大气逆辐射c二氧化碳d尘埃9、关于气温空间分布,正确的说法是()a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b 气温从山麓向山顶降c 夏季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d 冬季大陆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10、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b.20°----25°Nc.30°N----25°Nd.副热带11、在干洁空气中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气体成分是:()A、氮气;B、氧气;C、臭氧;D、二氧化碳。

12、在低纬度对流层顶的高度是:()A、8-9公里;B、10-11公里;C、11-12公里;D、17-18公里。

13、一天中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在:()A、太阳高度最大时;B、12-13时;C、气温最高时;D、云量最多时。

14、我国年总辐射量最大的地区在:()A、新疆;B、西藏;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

15、空气与地面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交换;B、传导;C、对流运动;D、潜热交换。

16、有关空气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饱和差越小;B、比湿随气温上升而减小;C、水汽压的大小与空气体积变化无关;D、露点温度愈高,露点差愈小,空气愈干燥。

17、有关气温年变化和年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B、气温年较差一般随温度增高而增大;C、同温度地区年较差海洋大于陆地;D、气温年较差一般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

18、在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最大的层次所在的高度主要是:()A、12-15公里;B、15-20公里;C、20-25公里;D、25-35公里。

19、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主要取决于:()A、云量的变化;B、有效辐射的变化;C、空气的垂直运动;D、冷暖平流的活动。

20、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特点:()A、年平均气温南半球高于北半球;B、年平均气温最高在北纬10附近;C、1月大陆上等温线凸向赤道,海洋上等温线凸向极地;D、暖洋流经过的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21、当r>rd 时,大气层结处于:()A绝对稳定;B、绝对不稳定;C、中性平衡;D、条件性不稳定。

22、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吸收都起重要作用的气体成分是:()A、臭氧;B、二氧化碳;C、水汽;D、固体杂质。

23、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被分成四部分,其中数量最大的部分是:()A、吸收;B、散射;C、反射;D、透射。

24、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年平均值达到平衡的纬度大致在:()A、35附近;B、30-35;C、35-40;D、40-45。

25、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共同点:()A、干洁空气成分占的比例相同;B、均为逆温分布;C、风速随高度增大;D、以西风环流为主。

26、受海陆因素影响,海洋上等温线的分布:()A、全年凸向赤道;B、全年凸向极地;C、夏季向南弯曲;D、冬季凸向极地。

27、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

A. 加快;B. 减慢;C. 不变;D. 取决于气温。

28、北半球海上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是()a.1和7b.2和8c.1和8d.8和229.地面温度的升或降主要决定于()a.太阳辐射b.辐射差额c.有效辐射d.太阳高度30.辐射逆温常形成于()a.早晨b.夜间c.晴朗无云的夜晚d.晴朗无云、少云、微风的夜间二、计算题1、离地面200米高处的气温为20℃。

此高度以上气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5℃/100米,试求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

若1200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2、设山高为l000m,r m=0.65℃/100m,一团末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

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3、有一未饱和湿空气经一座高3000m的高山,已知气温t0=20℃,露点T d=15℃,试问:(1)凝结高度等于多少?(2)在山顶处的温度等于多少?(3)在背风山麓处温度等于多少?(假设r m=0.5℃/100m,r d=1℃/100m,凝结出来的水全部下降掉)。

三、名词解译天气、气候、气候系统、相对湿度、露点、太阳常数、大气窗口五、问答题1、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是什么?2、海陆增温和冷却有什么差异?为什么?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成因是什么?第三章复习题一、选择题1.大规模暖湿空气缓慢上升绝热冷却可形成:()A、雨层云;B、积雨云;C、浓积云;D、层积云。

2. 我国夏季午后出现的雷阵雨,按降水成因类型划分应属于:()A、地形雨;B、对流雨;C、气旋雨;D、台风雨。

3.绝对湿度的水平分布特点是:()A、随纬度增高而减少;B、随纬度增高而增大;C、以副热带最低,两极最高;D、同纬度地区沿海高于内陆。

3.影响蒸发的诸多因素中,最经常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空气湿度;B、蒸发面的温度;C、风速;D、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

4.大气强烈对流可形成:()A、层积云;B、雨层云;C、浓积云;D、积雨云。

5.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A、同纬度地区海洋比大陆降水多;B、同是陆地,距海愈近降水愈多;C、常年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多;D、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多。

6、在各类云中,降水总量大、多连续性降水的云是:()A、积雨云;B、层积云;C、雨层云;D、浓积云。

7、不同性质和形状的蒸发面E不同,在同温度下:()A、冰面大于水面;B、溶液面大于纯水面;C、小水滴大于大水滴;D、凹水面大于凸水面。

9、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绝热冷却,形成大量降水,这种降水属于:()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

10、按降水强度划分标准,暴雨的强度至少达到:()A、每小时16毫米;B、每小时25毫米;C、每日50毫米;D、每日100毫米。

11、大气波状运动可形成:()A、积雨云;B、卷积云;C、高层云;D、雨层云。

12、某场雨下了三小时,降雨量为18毫米,按降水强度划分标准应为:()A、小雨;B、中雨;C、大雨;D、暴雨。

二、名词解释降雨量、雾凇、霜三、简答影响蒸发的因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1.温度高的地方比温度低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的()a.快b.一样c.慢d.以上三项均可能发生2.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a.升高b.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3.冬季有冷空气来临时,沿途各地的气压将()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不变d.先升高再降低4.低层气流辐合,空气将产生()a.乱流运动b.下降运动c.上升运动d.水平运动5.气压日变化的周期为()a.12小时b.24小时c.8小时d. 6小时6.1500m高度上气压的数值约为()a.900 mbb.700 mbc.850 mbd.750mb7.海平面与空间一组等压面相割,得到许多闭合的交线,此交线是()a.等高线b.等压线c.等温线d.平行线8.下列哪个系统属于深厚的对称系统()a.蒙古高压b.副热带高压c.东北冷涡d.青藏高原的热低压9.下列哪个力是实力。

()a.Gb.Cc.Fd.A10.地转风的风速大小是。

()a.Vg=1/2ρ〃1/ωsinФ〃Δp/Δnb.Vg=-1/2ρ〃1/ωsinФ〃Δp/Δnc.Vg=-1/2ωsinФ〃Δp/Δnd. Vg=-1/2ρ〃Δp/Δn11.在同一气压场中,Vg 、Vc、Vac的关系是()a.Vac >Vg>Vcb.Vac>Vc>Vgc.Vc>Vg>Vacd.Vg>Vc>Vac12.在北半球,热成风的方向是()a.东风b.西风c.北风d.南风13.汽车转弯时,人总是要倒向车的外侧,这是因为。

()a.A的作用b.C的作用c.G的作用d.R的作用14.季风属于环流。

()a.大b.中间c.中d.小15.南半球赤道西风的方向是()a.NE风b.SW风c.SE风d.NW风16.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属于永久性的是()a.蒙古高压b.阿留申低压c.北美高压d.印度低压17.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属于半永久性的是()a.夏威夷高压b.阿留申低压c.印度低压d.冰岛低压18.位于140°E附近的、强度最大的槽是。

()a.北美大槽b.东亚大槽c.欧洲浅槽d.太平洋大槽19.能产生大范围天气现象的环流是()a.经向b.纬向c.经向—纬向d. 东到西的环流20.水平气压度力G、地转偏向力A、摩擦力R与风向的关系是:()a. G 始终与A 垂直;b. G 始终与R 相交;c. G 始终与风向垂直;d. A 始终与风向垂直。

21 .在北半球,地面风吹东北风,按风压定律,高压应在:( )A 、东方;B 、南方;C 、西方;D 、北方。

22、在全球风带中,风速风向稳定,影响范围广大的是:( )A 、极低东风带;B 、中纬西风带;C 、信风带;D 、赤道西风带。

23.在北半球地面等温线与等压线垂直,低层地转风为东风有暖平流,风随高度改变为:( )A 、东风;B 、南风;C 、西风;D 北风。

24.有关部门对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圈经向环流向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B 、以水平纬向运动为主;C 、近地面层东、西风带相间分布;D 、对流层中上层均为西风。

25.中低纬度近地面层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是:( )A 、冬季北美高压增强,冰岛低压减弱;B 、夏季亚速尔高压增强,冰岛低压加深;C 、冬季高压增强,低压加深;D 、夏季海上高压增强,陆上低压加深。

26.南半球地面等压线与等温线垂直,低层地转风为东南风有冷平流,到高层风向转为:( )A 、北风;B 、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