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服装设计,教学]论述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培养

[论述,服装设计,教学]论述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培养

论述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培养
论述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培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落实美育培养,是保证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实用性技能并向着服装设计的更高领域深造发展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美育效果,就没有足够优秀的服装设计思路和独创性的审美灵感,其作品也就会因为没有独特的思路、独特的性格和文化魅力而丧失设计的灵魂,最终只能成为跟随别人的附庸,无法创新。

所以,从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前途考虑,从为我国培养大批实用性服装设计人才、提升我国服装设计产业水平和高度来
考虑,也需要重视在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美育培养成果。

一、对学生美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成果预期
服装美学观念的基础培养
服装设计,重在设计。

如果没有独特的思路做支撑,就无所谓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培养,第一是审美的理论和知识的培养,也就是美学观念的基础内容灌输。

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注意摒弃高职院校强于动手弱于动脑的老传统,没有坚实的美学基础,再灵巧的动手能力,再好的设计潜质都是浪费。

只有建立坚实的美学基础,才能衍生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美学思维,创造出更具新意的设计作品[1]。

实用美学培养
实用美学,是指学生的美学系统教育,要灌输实用性的原则。

服装设计的美,包括外观的美,也包括造型的美。

如果学生设计的服装不实用,既不能作为时装展示,也不能作为日常服装穿戴,那就失去了实用价值。

构建实用主义美学思维,才能保证学生的美学思想能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实质进步。

二、学生美育培养的优点和意义
促进服装行业人才结构调整和行业优化
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可谓迅速,不过时至今日,提起知名的服装品牌来,基本上都是外来户。

真正的本土品牌,非常少[2]。

尤其是在高端服装行业、时尚服装设
计领域,罕有中国本土设计师的身影,也罕有中国服装品牌。

而随着国外服装品牌的渗透,我国服装品牌、服装企业、服装设计人员都面临着了较大的困境,无法突破市场环境的挤压。

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效果,相当于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服装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上取得突破性进步,以产品赢得市场,这才是服装设计人才的真正出路。

而伴随着服装设计人员的水平提升,必然带动国内服装行业整体水准的上升。

这不仅是服装设计人才结构的优化,更是服装行业层级的优化。

推动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地位提高
熟悉我国服装行业国际贸易现状的朋友会发现,我国服装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底层阶段,以输出劳动力和产品初加工为主;不仅收益小,而且不利于服装行业的贸易形势。

如果能够提升一大批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成果,那就意味着可以为我国服装行业输送一大批具备国际中高端服装设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可以推动我国服装行业向国际贸易的中高档领域进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方[3]。

当中国庞大的服装行业成为全
世界高端服装和时尚品牌的发源地,那将会给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帮助。

推动我国就业形势的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近年来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具体到服装设计来说,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不明显,尤其是在设计思路上,大同小异,就不具备吸引力和职位竞争力。

如果学生美育成果提高,学生具备很多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独到的审美见地,其服装设计就能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服装行业会有更强大的竞争力[4]。

从相关的调查资料来看,我国并非缺少设计型人才,而是缺乏有创意、有见地、有新意的设计型人才。

偶尔出现有这种能力的学生,都是各个服装厂哄抢的对象。

我国服装加工企业非常多,这种创意性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庞大。

如果能够迎合厂家的需要来提升美育教学成果,想必可以大幅缓解学生紧张的就业形势。

三、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理论性的知识比较不擅长,因此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题材的新颖有趣。

建议结合事实,结合业内案例来进行教学。

比如美国纽约时装周、法国巴黎时装周,比如国内外众多盛典上的明星、主持人、名人大腕的着装艺术和着装案例研究[5]。

所谓美学
无处不在,这些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理念研究话题。

如果教学过程中可以贯穿对这些具体案例的解读,不仅可以带给学生非常新鲜的教学体验,而且教师永远不会因为缺乏案例而苦恼。

再者明星大腕是中国高端服装的主要群体,对他们的着装进行美学探讨,也根本不必担心学生接触的美学思想和理念落伍。

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美学思维,提倡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和宽泛的审美素质培养。

虽然服装设计上的美学是以视觉上的设计为主体,不过有深度有美学意蕴的服装设计,其视觉效果传达的内容,却绝不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

很多时候,在服装设计上融入了特定的文化理念、文化符号,比如中国山水泼墨的图案设计、中国书法的写意风格、花鸟鱼虫的生动造型和传统的年画设计、剪纸元素等,其在浅层的视觉效果之上形成的是更浓郁和吸引人的文化气质与性格特点。

学生自身的美学修养达不到这个层次,其作品给人的感觉必然无法达到如此深度。

基于网络信息化和数字设计工具基础的演练
高职院校拥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那么就要有效地利用这个机会。

现在教育中的专业设计软件和信息化平台,比如网络技术、网络应用、手机应用,都为服装设计中美育培养的贯穿提供了可能。

应该鼓励学生在设计软件上进行随心所欲设计,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学生得意的作品拿出来做展示,带动学生的讨论。

也大可以开设一个博客,把学生们的作品贴上去,让网友自己去评判;或者建立微博对学生作品进行个性化展示。

通过这些新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来设计服装,还可以检验大众对设计理念和作品的反映,来推动学生设计作品符合大众审美诉求。

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师、服装企业建立联络。

比如收集学生设计作品提交给某服装品牌进行评论、筛选,或者邀请提出建议。

这种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应用普及的教学方式,不耗费成本,沟通方便,利于接受,对学生的美学理念和能力提升很有帮助[6]。

总结: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一个利好颇多的举措。

不过要真正落实起来,还需要学校教育人员能够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普及带来的优势和便利,以更新颖的教育思路指导学生建立更加宽泛的美学基础,并鼓励学生发表美学见解,进行独创性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