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高校及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汇报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概念(一)何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我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归为中外合作办学。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扩大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分类1.依据办学主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又可分两类,一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目前,中国此类机构有五家,分别为长江商学院(研究生层次,其余四所为本科层次)、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一类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本科层次)、河南商专中爱国际商学院(专科层次)、郑州中澳学校(郑州七中校内,高中层次)。
2.机构与项目的区别:一般而言,机构规模较大,机构内可拥有多个专业,在招生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易于调整招生专业及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项目规模较小,一个项目即为一个专业,如想申报新专业,必须重新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
专科层次项目由教育厅审批,专科层次机构由教育厅报省政府审批;本科层次项目与机构均由教育部审批。
3.依据办学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可分四类: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专科层次、高中及以下层次。
4.依据招生情况,可分为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
计划内学生颁发中国文凭或中外两种文凭;计划外学生颁发国外大学文凭。
(四)适用的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办法》二、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1994年,郑州大学与台湾广兴文教基金会联合成立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1年,升达转制为民办院校,河南本科层次合作办学机构仅剩西亚斯国际学院一家),首开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之先河。
河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特别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已颇具规模。
截止2012年底,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12个,其中本科机构1个,专科机构11个;项目20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9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4个。
与世界500强高校中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爱尔兰考克大学、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
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校生人数超过6万人,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有效地缓解了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供应的不足。
(一)办学模式1.合作模式(1)依据合作主体的数量可分为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
双边合作一般是指我国境内高校与境外高校直接进行合作。
多边合作通常是指除了双边高校以外,还有其他组织参与合作办学,如中介机构、民间组织、政府机构等。
河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多数为双边合作,但也有一分部机构采用多边合作模式,如郑大西亚斯国际学院就是郑州大学与美国西亚斯集团、美国堪萨斯富德海斯州立大学三方合作的成果。
(2)依据合作办学收益的分配方式可分为分成式与成本式。
分成式一般是指合作方依据在办学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取得不同比例的学费分成。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外方要承担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学任务,因此外方一般要收取三分之一以上学费分成。
成本式是指合作双方不采用分成的方式,而是将所收学费用于支付双方的办学投入,包括办学管理部门的运营费、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和保养费、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等。
在河南,两种合作模式并存,前一种模式相对比较简单,招生规模不太大的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多采用这种模式;后一种模式较为复杂,合作双方关系密切且外方不要求直接经济回报的高校多采用这种模式。
2.组织和管理模式河南高校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中外合作办学部门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二是将中外合作办学部门定位成管理职能部门;三是将中外合作办学部门办成一个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二级教学单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可谓第一种模式的代表。
西亚斯国际学院虽然只是郑州大学的二级学院,但在人事、财务、教学管理、后勤保障上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郑州大学基本不干涉西亚斯学院内部的日常管理,只是派出少数党政干部在办学方向上予以指导。
在第二种管理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部门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职能,通常以国际交流合作处或外事处的形式出现。
在黄河水利水电学院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协调和管理,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则由外语系负责,学生亦由外语系来管理。
第三模式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定位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二级教学单位,通常以国际教育学院的形式出现。
国际教育学院内部的管理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配备部分独立的师资,主要包括学生管理人员、语言课教师和少量专业负责人。
比如河南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不仅要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助外方教师上课、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协调相关院系来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
(2)国际教育学院仅配备管理人员,完全通过经济杠杆来协调相关院系和外聘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便是采用这种模式,它将中方课程以议定的价格分包给郑州大学的相关院系,国际教育学院没有专业课教师,仅负责安排课程、考试、教室、管理学生等事务,具体的教学工作主要由相关系部派负责。
(3)国际教育学院仅配备管理人员,主要依靠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行政命令来协调相关院系完成教学任务。
郑州某商业学校国际教育学院采用的便是该模式。
国际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安排外方课程和管理学生,校内教学任务则主要由教务处协调各系部承担。
3.培养模式(1) 按学生学习方式分单校园与双校园模式。
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较为灵活,学生既可选择在仅在国内完成学业,也可以在一定经济实力和语言成绩的基础上出国深造,模式有“2+1”、“2+2”、“3+N”等多种方式。
(2)按颁发文凭的方式可分为单文凭与双文凭两种模式。
河南纳入国家计划的合作办学项目,以单文凭模式为主,即仅发中方高校的文凭。
河南专科项目有一部分为双文凭模式(多为2007年前审批的)。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全部为单文凭模式,仅发放省内高校文凭。
(二)办学规模1.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河南高校情况截止2012年下半年,河南省共有56所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活动。
从合作办学机构的分布来看,仅3所专科院校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机构,其他余的9个合作办学机构均在本科院校。
从项目的规模来看,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等本科学校项目较多,排名较为靠前。
因此,从总体上看,本科院校是河南中外合作办学的主力军。
2.参与河南省合作办学的外方高校从合作对象国别分布来看,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92所高校与河南高校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办学关系。
从统计情况来看,排名前4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20所高校)、澳大利亚(15所高校)、美国(10所高校)、加拿大(9所高校)。
从合作伙伴国的语言环境来看,在15个合作国家中,虽然母语为英语的国家仅有7个,但从合作项目的语言环境来看,在228的合作项目中仅有20多个项目为非英语项目,英语国家和英语项目乃是河南对外合作办学的主流。
3.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学生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上半年,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校生人数超过6万人,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
由于项目与机构众多,它们之间的学生规模差别相当大。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规模最大,全日制在校生达24000余人,郑大佛罗里达、黄淮学院、郑州轻院、河南农大、中原工学院、河大、河南财大等校合作办学招生规模也比较大,每校学生人数都在4000人以上。
与此相比,相当一部分专科学校的合作办学学生规模较小,个别学校不足100人。
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学校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处于停招状态,项目名存实亡。
(三)办学结构1.层次结构至2012年底,河南省共有12个专科以上层次合作办学机构,其中本科机构1个,专科机构11个;共有228个专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本科项目49个,专科项目154个。
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河南仍是空白。
专科层次项目仍占据了主流。
2.专业结构由于河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众多,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也多达115个(其中有一部分为近似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农学等八大门类,合作专业涉及面较广,学科分布较为合理。
三、河南商专中外合作办学现状2011年经河南省教育厅及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先后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和加拿大红河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1个合作办学机构即中爱国际商学院、1个合作办学项目即中加酒店管理项目。
其中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中爱国际商学院开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工商企业管理等9个专业。
其中,中爱国际商学院采用“3+2+1”的培养模式,即专科3年在河南商专培养,课业成绩达标后赴沃特福德理工学院进行2年本科学习,本科毕业后可选择在爱尔兰继续为期1年的硕士学习。
中加项目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专科前2年在河南商专学习,课业考核达标后赴加拿大红河学院学习1年。
建院近两年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在与合作双方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异军突起,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对外合作办学现有在校生696人。
其中,2011年学校投放专科一批招生计划700个,发放录取通知书490份,实际报到299人,报到率为61%;2012年学校投放专科一批招生计划506个,发放录取通知书506份,实际报到404人,报到率达到79.8%。
据了解,我校对外合作办学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新生报到率都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四、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问题我校国际学院的主要运作模式为:国际教育学院仅配备管理人员,主要依靠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行政命令来协调相关院系完成教学任务。
国际教育学院除承担外事职能外,主要负责安排外方课程和学生管理职能;校内教学任务则主要由教务处协调各系部承担,在此模式下,国际学院不负责校内教学安排,难以对教学质量把关;各系无法从中外合作办学中收益,没有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教务处既要负责全校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又要负责国际学院的具体教务安排,特别是灵活多变的教学安排,时常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