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

根据原试卷打的,非复制粘贴拼凑!!
材料分析题:
1、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并简述商品的主要特点。

(1)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农民为自家使用养的鸡鸭;为美化生活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的花草等不是商
品。

因为,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即不是劳动产品,又不是用于交换的,农民自家食用养的鸡鸭为美化生
活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的花草虽然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来交换的,为满足市场需要在大棚里种植的蔬菜,
瓜果,是商品,这些蔬菜瓜果,既是劳动产品,又是用于交换的(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首
先是劳动产品,其次是它的有用性,能够用来交换。

2、请阐述下列命题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只见树木,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科学史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
这个命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为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这个命题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食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
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3)这个命题既看科学技术的双重主要,也看到了人的作用,关键取决
于人。

3、下面是有关真理标准的论述: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材料2:使用主义者詹姆士。

(1)两者观点一致吗?why?
观点不同。

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2则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把是否有用、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某种效果作为检验认识是否具
有真理性的标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2的错误在于他否定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把是否有用、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某种效果作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4、概括命题中所包含的主要观点。

材料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事物的发展史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2“时
有风吹幡动……”:认为世界时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同时她又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运动史
精神的或心灵的运动。

是主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3“一言可以兴邦”过分强调了英雄人物的作
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材料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材料3:列宁指出吧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
(1)简述材料1和2的主要观点:1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是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与曲的统一
(2)简述34主要观点,并指出主要分歧:3是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运动是精神的运动割裂了物质和运
动的关系。

4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分歧:是否承认事
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把“心”看做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

6、(1)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或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矛盾运动规律(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2)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变化?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哲学依据。

——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我国的改革调整和改变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我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2:梁启超认为大人物心理之进动稍易。

材料3超人和人民群众。

(1)比较材料1和材料2材料3观点有何异同。

主要分歧在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1从社会存在军队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2、3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2)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基本观点。

P130 8、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回答(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73蓝线+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而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绝与相师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第二相向绝转化。

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绝与相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与相的统一。

所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倾向,又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

(2)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同样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建设中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