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古代印度(见学生5页)
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
在南亚次大陆上||,有两条重要的河流__印度河__与__恒河__||。
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二、古代印度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约公元前__2500__年||,__印度河__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后来||,来自中亚的__雅利安__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三、种姓制度
1.产生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__种姓制度__”||。
根据这一制度||,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四个等级||。
__不得通婚__||
4.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__社会矛盾__||。
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__婆罗门特权__的情绪不断高涨;促进佛教的诞生||。
四、佛教的产生和发展
1.佛教产生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__种姓制度__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诞生了||。
2.佛教产生的时间和创始人:公元前__6世纪__的古代__印度__||。
佛教的创始人是__乔达摩·悉达多__||,后来被人们称为__释迦牟尼__||。
3.佛教的教义:
(1)佛教宣扬“__众生平等__”||,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佛教认为苦的根源是__人的欲望__||,只有__消灭欲望__||,__忍耐服从__||,__刻苦修行__||,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阿育王弘扬佛教:__公元前3__世纪||,国王__阿育王__大力弘扬佛教||,在古代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和佛塔||。
佛教兴盛一时||,并向外传播||。
5.佛教的传播:
(1)一支向北经__中亚__传入中国内地||,然后通过中国传到__朝鲜__半岛和__日本__等||,这支佛教称为__北传__佛教||。
(2)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__傣族__地区以及__斯里兰卡__、__缅甸__和__泰国__等国||,称__南传__佛教||。
1.佛教传播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如:由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佛教文化——石窟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和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中||,有哪些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1)古代埃及: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2)古代西亚:字母文字;七天一星期制度||。
(3)古代印度:佛教;十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国家、城市、文字||。
A.北非B.西亚
C.南亚D.中亚
2.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B)
A.日耳曼人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D.希伯来人
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D)
A B
C D
4.“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
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这种制度(B)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5.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的等级是(B)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6.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
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C)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7.公元前3世纪||,佛教兴盛一时||,并向外传播||。
下列能正确反映右图中佛教向东亚传播路线的是(B)
A.中国→印度→东南亚→日本
B.印度→中国→朝鲜→日本
C.西域→印度→中国→朝鲜
D.东南亚→中国→印度→朝鲜
8.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的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
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A)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9.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A)
A.公元前6世纪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D.公元3世纪
1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B)
A.宣传种姓制度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D.号召削弱王权
11.佛教得到大力宣扬并开始向外传播是在(B)
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1世纪D.公元3世纪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擅自把不属于自己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某古代法典
(1)材料一选自的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取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就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
首陀罗不应该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国家的哪一制度?材料一中的法典与材料二中的制度有何共同点?
【答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都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利益的||,它们共同
反映了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实质||。
②在当时都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分别是是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文明的象征||。
材料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像||。
——释迦牟尼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宗教的什么主张?
【答案】佛教的“众生平等”的主张||。
(4)材料三反映的宗教的主张与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①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了||。
③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人们对种姓制度的不满||。
佛教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并不断发展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