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二章 植物病害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其比例失调。 (deficiencies) 1、老叶:缺N(黄化)、P(紫色)、K(叶枯)、 Mg(明脉)、Zn(小叶)。 2、新叶:Ca(芽枯)、Fe(白叶)、S(黄化)、 Mn(失绿斑)、Cu(幼叶萎蔫)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如粪肥害、 药害、盐碱地。
褪绿、黄化、红化、白化; 花叶、班驳、明脉、条纹、环纹、线纹等
甜 菜 黄 脉 病 毒 病
利 马 豆 金 色 花 叶 病 毒 病
烟草花叶病毒病
柑 橘 黄 龙 病
大豆孢囊线虫病
坏死(necrosis)
• 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 斑点: 角斑、轮纹斑或环斑 – 蚀纹、穿孔 – 枯焦、叶烧 – 疮痂、溃疡
植物病害涉及的因素
环境
病害
植物
病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
病害四面体 (disease pyramid) 人
环境
植物
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病原物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Symptom)
• 定义: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
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 态。 根据症状显示的部位分为
病 ≠ 伤 Disease≠
Damage
• 虫伤、雹伤、风灾、电击、各种机械损伤 只是伤害,不是病害,因为它们没有一个 逐渐变化的病理过程。
病理过程:持续的、系列的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 有外在的致病因素
• 损害人类利益在栽种过程中
减少产量 降低品质 或在储藏期中 引起中毒
植物本身由于遗传原因出现的病变,如白化苗、 先天不孕等,属遗传性疾病,不是我们这里所指 的病害,因为它与外界致病因素无关。 对人类不但无害反而有益的植物病变,如茭白 (Zizania caduciflora),杂色郁金香等,不是 我们这里所指的病害。
Manganese Deficient Wheat
Soybean Manganese Toxicity
苜蓿缺硼症
玉米硼毒害症
大豆缺钼症
Molybdenum Deficient Soybeans
酸害
No Cotton Growth in Low pH Soil
Poor Corn Growth - Low pH
葡萄缺钾症
玉米缺钾症
大豆缺钾症
苜蓿缺钾症
玉米缺钙症
植 物 缺 钙 症
西瓜缺钙症
玉米缺镁症
Magnesium Deficient Corn
Magnesium Deficient Cotton
玉米缺硫症
玉米缺锌症
玉米、草莓缺锰症
Manganese Deficient Soybeans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 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 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 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现象。
• 茭白:由黑粉菌侵入菰(茭草)的花茎后使其细胞增 生而形成肥大的嫩茎,具食用价值。
Tulip Market (1634)
The most valuable tulip bulbs were those that produced flowers with strips or streaks on the petals. These were called "bizarres". The seed from these flowers usually grew into flowers with normal solid color petals. One of the bulbs sold for $8,395. It is now known that the color breaking occurring is actually a viral symptom
棉花立枯病
油菜猝倒病
萎蔫(wilt)
• 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 生理性萎蔫
• 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使植物暂
时缺水,发生萎蔫。若及时供水即可恢复正常。
• 病理性萎蔫
• 植物被病菌侵染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供水不足
而出现的凋萎现象。多数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 • 青枯、枯萎、黄萎
花生黑斑病、 褐斑病
番茄病毒病
烟 草 霜 霉 病
黄 瓜 霜 霉 病
肉豆蔻穿孔病
樱花褐斑穿孔病
马铃薯疮痂病
柑橘溃疡病
腐烂(rot)
• 受侵染的植物肉质或木质部分由于病菌的
酶和毒素的作用,引起的组织分解、败坏 现象。

干腐、湿腐、软腐、流胶等 猝倒、立枯
桃褐腐病
苹果炭疽病
苹果轮纹病
大白菜软腐病
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急性药害:施药后2-5天发生。一般在植物幼嫩组织
发生斑点或条纹斑。无机铜、硫制剂容易发生。

慢性药害:逐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幼苗和开花期比较敏感。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除草剂药害
Herbicide Injury of Papaya
菜豆阿特拉津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菜 豆 , 药 害
2 4-D
四、气候因素
1.温度: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变 温(温差过大)。
2.水分湿度:水淹(沤根)、干旱(萎蔫)、水分 骤变(裂果)、干热风(卷叶)。
3.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不足(保护地 植物徒长)。
苜 蓿 霜 害
草坪草旱害
二、环境污染

1、主要指空气、水、土壤等。 2 、 大 气 污 染 的 危 害 : 臭 氧 ( O3 ) 、 二 氧 化 硫 (SO2 )、氢氟酸(HF)、过氧硝酸盐(PAN)、 氮化物(NO2,NO)、氯化物(Cl2HCl)、乙烯 (CH2CH2)等。
烟草臭氧伤害
三、植物的药害ຫໍສະໝຸດ 霉状物粉状物 锈状物
绵霉、霜霉、青霉、绿霉、 黑霉、灰霉、赤霉 白粉、黑粉 白锈、铁锈 小粒点:真菌的子囊果、分生孢子
粒状物
索状物
大颗粒:真菌的菌核、线虫的胞囊
真菌的根状菌索
脓状物 菌脓(细菌病害特有) 其他 冬孢子角、寄生植物等
霉状物
柑桔绿霉病
柑桔青霉病
粉状物
锈状物
粒状物
大豆叶斑病
(黑色颗粒为病原菌的子囊壳)
斑点: 角斑、轮纹斑或环斑 蚀纹、穿孔 枯焦、叶烧 疮痂、溃疡 干腐、湿腐、软腐、流胶等 立枯、猝倒 青枯、枯萎、黄萎 矮化、矮缩 丛枝、发根 皱缩、卷叶、线叶 根癌、肿瘤、耳突 花变叶等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变色(discoloration)
全株或局部器官叶绿素受到抑制或破坏,
引起的均匀变色或不均匀变色。
辣椒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甜瓜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畸形(malformation)
• 由于植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 成的形态异常。 – 矮化、矮缩 – 丛枝、发根 – 皱缩、卷叶、蕨叶 – 根癌、肿瘤、耳突 – 花变叶等
玉米丛枝病
花生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
长春花变叶病
病征
根 据 病 征 的 形 态 可 以 分 为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
侵入和发病。如冻害使细胞组织死亡,并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
许多病原物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如某些叶斑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加强栽 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减轻两类病害的互作。
由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这类病 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所以又 称做传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 病害中均居首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非侵染性病害 (uninfectious disease)
由非生物因素,如植物自身的生理缺 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环境中不适宜的物 理、化学因素等引起的植物病害。 这类病害没有病原菌的侵染,不能在 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所以又称做非传 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 病害独特的症状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
不同病害可能症状相似。
柑 桔 黄 龙 病
同一病害在寄主不 同部位、不同生育 期、不同发病阶段 和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症状表现也可能 不同。
番 茄 灰 霉 病
病状 变色
根 据 病 状 表 现 的 类 型 可 以 分 为
褪绿、黄化、红化、白化 花叶、班驳、明脉、条纹、环纹、线纹等
• 病害传播方式分类

种传病害、气传病害、水传病 害、土传病害、介体传播病害 等
• 按照侵染循环类型分类

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
• 按照致病因素分类
真菌病害 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病害
侵染性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冻害、热害、旱涝灾害等
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
内部症状——内含体、侵填体 外部症状
病状 病征
病毒内含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