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3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1分)太平默庵多神验。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
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
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饮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
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苟.不得其情()亟.命别迁一室()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5.这篇文章记叙了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3分)【参考答案】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25.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2004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以臣名.之名()(2)臣故畜.特牛畜()(3)愚矣诚()(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2.从全文看,下列说确的一项是(2分)()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修政”的容是。
(2分)【参考答案】19.(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20.B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22.C23.狱讼不正完善法制2005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咏擢第,释褐为评事,知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知仁和县 ( ) (2)以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B.以平昔奖进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D.以成其德耳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7.⑴掌管⑵往常(3)希望⑷高傲18. B D19. (1)到了_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重点:患、达)20.担心他恃才傲物21.知人善任2006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成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从禹锡、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的意图是_______ ,的态度是_______ 。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7.(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18.B19.(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20.向德裕推荐白居易委婉拒绝21.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2007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居中的意思(1)统过干 (2)访以当时之事(3)干雅自多 (4)不矜小节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博涉书记B.干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亮相是A.作《师说》以贻之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C.欲以立身扬名耳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参考答案】17.(1)拜访(2)咨询(3)一向(4)注重18. C 19. AD20.(1)(仲长统)在青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21.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
2008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侃,不知所为。
其妻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氏的性格特点。
(2分)【参考答案】17.(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18. B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周①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