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焦点有哪些?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由于世界若干大国在这个矛盾中展开了争夺,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尖锐,并具有全局性。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
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与叙利亚、约旦为邻,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连。
南端的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
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耶路撒冷是三大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城。
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
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长期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尽管已逐步分别与当地各民族同化,但仍然忍受不了各国地主和资产阶级对他们的歧视和残酷迫害,特别是犹太劳动人民在政治上遭受阶级的和民族的双重压迫;此外,不少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商、兴办企业,逐渐在世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同当地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
于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掀起了排犹活动,甚至残酷杀戮犹太人。
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十九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十九世纪末,英国正加强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极力控制苏伊士运河,以保证通往印度等东方殖民地的航道。
英国这时特别觊觎巴勒斯坦,一方面使自己的势力伸向中东腹地,另一方面用它作为苏伊士运河的屏障。
犹太复国主义要到巴勒斯坦去建立自己的国家,英帝国主义也要前去控制巴勒斯坦,于是它们就开始勾结起来。
这就是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背景。
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举行了首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通过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大英帝国对此积极予以支持。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表示了英国政府的赞成态度,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两次大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把巴勒斯坦作为委任统治地,大批犹太人因英国的支持,从世界各国迁来定居,人数从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前的5万人增加到1939年的44.5万人。
英、犹默契地夺取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大片土地,把许多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在阿、犹两个民族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民强烈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它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不断进行抗英斗争,迫使英国重新考虑它的政策,以确保中东不致落入英国的敌手德国手中。
在二战前夕,英国开始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和"购买"土地,犹太人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英、犹之间从此发生龃龉甚至摩擦。
犹太人因此开始寻求美国的支持。
二战后,阿拉伯各国纷纷独立,因此影响了美国的中东扩张。
美国选中了犹太复国主义这一工具,犹太复国主义也要靠美籍犹太资本家和美国政府作为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靠山。
于是美国更大规模地挑起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并对它们分而治之。
在美国的操纵下,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甲,阿拉伯国:土地为11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88%。
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1万人。
乙,犹太国:土地为14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7%。
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另外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这个分治决议的实质,是分裂巴勒斯坦,并使犹太复国主义的统治取得合法地位。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约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但"分治决议"拟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而且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大小碎块,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而犹太人只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拟议中的"犹太国"的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而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
犹太人接受了分治计划,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的领导人本·古里安在巴勒斯坦的特拉维夫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本·古里安发布公告后十分钟,宣布承认以色列。
5月15日,英军自巴勒斯坦撤退。
以色列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从1948年至1982年,已先后与阿拉伯国家以及巴勒斯坦人民发生5次大规模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当今世界矛盾焦点之一,举世瞩目。
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俄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这里所进行的干扰,使得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给阿拉伯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给以色列人民带来了痛苦,并且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
阿拉伯国家、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持久和平而进行新的努力。
中东问题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巴以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1冲突经历第一次中东战争1第二次中东战争1第三次中东战争1第四次中东战争1第五次中东战争1争论焦点耶路撒冷地位问题1边界划分问题1犹太人定居点问题1难民回归问题1水资源分配问题1如何解决中东问题多边会谈1巴以签署的主要协议展开巴以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1冲突经历第一次中东战争1第二次中东战争1第三次中东战争1第四次中东战争1第五次中东战争1争论焦点耶路撒冷地位问题1边界划分问题1犹太人定居点问题1难民回归问题1水资源分配问题1如何解决中东问题多边会谈1巴以签署的主要协议展开编辑本段巴以渊源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
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
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地。
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
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
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
[1]编辑本段历史背景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2]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
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3]编辑本段发展历程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
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
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3]编辑本段冲突经历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国旗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
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
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