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高校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价

西方高校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价

西方高校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价西方高校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价发表时间:2005-08-07 17:51:21 浏览人数:35【大中小】【繁体】作者:代蕊华主题类号:G4高等教育【文献号】1-1334【原文出处】外国教育资料【原刊地名】沪【原刊期号】199906【原刊页号】56~59【分类号】G4【分类名】高等教育【复印期号】200003【标题】西方高校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价【作者】代蕊华【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正文】任何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需要了解其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采取措施以实现目标。

由于高校市场的不健全,对其办学行为进行评价或对其产出进行测量就难以应用商业的标准,而由于绩效指标提供了一种分析与测量组织或系统行为与绩效的手段,因而在西方高校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绩效指标的概念一般认为,绩效指标在西方许多国家的高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是从1980年开始的(注:Cave, M. and Hanney S. , "Performance Indicators",In" The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Edited by Burton R.Clark and Guy R.Neave (eds.) Pergamon Press Ltd.,1992.P1411.)。

绩效指标主要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数量化的测评,为高校了解自身的办学及其效益状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并成为西方国家评价高校办学的有效工具,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绩效指标的概念,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一项有关高校管理的研究计划(IMHE)中将绩效指标定义为“一种用来测量那些难以数量化之物的数量价值”(注:分别见Cave,Martin,Hanny,Stephen and Kogan,Mauric,"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Analysis of Developing Practice",Jessica Kingsleg Publishers Ltd. , 1988.P17,P20,P19—20,P106—107,P118—P39.)。

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成立的联合工作小组认为,绩效指标是对资源使用情况和某些领域内特殊目标达成情况所作的通常是定性的陈述,并且认为,绩效指标是一种行为的信号或指导而不是绝对的测量,它并不直接提供对投入、过程和产出的直接测量,也不直接提供综合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但它能够提供与此相关的有用信息。

随后,人们将绩效指标的认识不断深入,范围也进一步地扩大,使之包括了管理统计的内容,正如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UGC)1987 年将其所收集的数据称为“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一样,绩效指标通常是提供一些比较性的数据特别是一些与学校开支相关的数据,并提供许多与办学评价有关的对改进学校绩效有价值的信息。

马丁·凯夫(Martin Cave )等人在对绩效指标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性的描述(注:分别见Cave, Martin, Hanny,Stephen and Kogan,Mauric,"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Developing Practice",Jessica Kingsleg Publishers Ltd.,1988.P17,P20,P19—20,P106—107,P118—P39.),他们认为,绩效指标是通常用数量形式测量高校活动特征的一种官方的测量工具,这种测量既可以是序数性的,也可以是基数性的;既可以是绝对性的,也可以是相对性的;既包括有固定的、机械的程序,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的如同行评价或声誉排行等过程。

可见,人们趋向于在更为宽广的意义上来理解绩效指标,而并不是将其限定在狭窄的某一定义上。

二、关于绩效指标的分类对高校绩效指标的分类,是人们制定和运用绩效指标的基础,也体现了人们对绩效指标研究的不断深化。

对于高校绩效指标的分类是在不断发展的(注:分别见Cave,Martin,Hanny,Stephen and Kogan,Mauric,"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Developing Practice", Jessica Kingsleg Publishers Ltd.,1988.P17,P20,P19—20,P106—107, P118—P39. ),在1985年英国的贾勒特报告(Jarratt Report)中,将绩效指标分为三类:内部指标、外部指标和运行指标,其中内部指标反映了学校方面的特征;外部指标反映了高校所设置的学科适应社会经济的情况;而运行指标主要指高校的如单位成本、教职人员的工作量、图书馆设备的利用率等教育工作运行的“生产率”情况。

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 )联合工作小组对绩效指标的分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它们将绩效指标划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类,其中,输入指标主要指高校可资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一种描述;过程指标指办学活动中有关资源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运行情况;而输出指标是指高校通过办学活动,最终取得了什么成绩和产出。

这种分类较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高校除了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所反映的输入、过程和输出这些变理以外,还存在有不可控制的但却是相当重要的背景变量,如高校的设备捐赠、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源质量等,分析所有这些变量才能全面地考察高校的绩效。

卡伦(Cullen)认为,根据管理的概念可将反映这些变量的指标分为三种类型,即效率指标(indicators of efficiency)、效益指标(indicators of effectiveness)和经济指标(indicatiors of economy),其中,经济指标着眼于将实际输入与目标所规定的输入作比较,从而测量输入的节省情况,以避免过分的花费;效率指标着眼于将输出与输入的比较,通常是用现实的结果与现实的输入进行比较,从而考察资源使用情况,以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而效益指标着重衡量政策所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从而测量工作的有效性,以追求目标的达成。

经济、效率、效益(通常被称为“三E ”)涉及到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从学校办学的投入、过程和产出各个因素与三E 的关系看,投入的指标更多与经济相联系,过程指标更多地与效率相联系,而产出的指标更多的是与效益相联系。

从实际应用上看,绩效指标所采用更多的是如生均成本、生师比等用来评价学校办学效率方面的指标,而不是衡量办学效益方面的指标。

但是,由于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学校如果是有效益的,也只能是有效率的,因而,现实中的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关于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与指标体系高校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直接关系到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国外不同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类似的关于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副院长和大学校长协会(CVCP)和凯夫(Cave)等人所提出的。

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大学校长协会提出的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共有6条,它们是:1.指标体系应该与大学办学的目标相关,尤其应与教学、科研目标相联系;2.指标应具体、量化和标准化,以便于比较;3.指标应该简明扼要;4.指标应该具有可接受性、可信度,避免偏见;5.指标应该提供有关学校运用的有用的信息,反映其中的问题;6.指标必须系统地反映投入、过程和产出各方面的情况。

凯夫等人提出的绩效指标的设计准则有7条,它们是基于对以下7方面要求的满足(注:分别见Cave, Martin,Hanny, Stephen and Kogan,Mauric, "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Developing Practice",Jessica Kingsleg Publishers Ltd.,1988.P17,P20,P19—20,P106—107,P118—P39.):1.指标类别:指标是测量投入的、过程的、产出或是最终结果的,是简单的数量指标或是对某种性质的反映;2.适切性: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与某一目标相联的有关活动的绩效,指标是否存在有负作用;3.清晰性:指标能否清晰反映某一现象其状况的好坏和价值的高低,而不至于模糊不清,比如生均成本高可看成是浪费,也可看成是质量高,在使用时就需要配合其它指标;4.人为性:指标是否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5.数据的可收集性与代价:指标是否具有可比的数据;6.统计的层次性:指标是适用于个人、系所、学科、学校或是适用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每个指标有其适用的层次;7.与其它指标的关系:因为需要多项指标去测评某一活动的绩效,因而需要讲明指标的功能、局限及与哪些指标发生关系。

表一: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第二次公布)人均学生费用人均教学人员费用人均教学人员的辅助人员费用人均教学人员的设备费用人均科研收入科研研究生占学生的比例教学研究生占学生的比例所有研究生占学生的比例学生与教学人员的比例学校管理费用占拨款总费用的比例学校管理人员费用占学校管理费用的比例人均学生学校管理费用人均教学人员学校管理费用图书馆费用占一般费用的比例图书费用占图书馆费用比例图书馆人员费用占图书馆费用的比例人均学生的图书馆费用人均教学人员图书馆费用人均学生图书的费用人均学生期刊费用计算机服务费用占一般费用的比例计算机服务人员费用占计算机服务费用的比例人均学生计算机服务费用人均学生计算机服务人员费用房地产费用占总的一般费用的比例房地产人员费用占其费用比例取暖水电费用占总的一般费用的比例清洁和保管服务费用占总的一般费用的比例修理和维护费用占总的一般费用比例电话费用占总的一般费用的比例人均学生房地产费用人均学生房地产人员费用人均学生取暖水电费用人均学生清洁和保管服务费用人均学生修理和维护费用人均学生电话费用人均学生就业指导费用人均学生学生会和社团费用六个月后毕业生的就业率注:人均学生和人均教学人员分别指全日制等值学生和全日制等值教学人员关于绩效指标的具体内容与体系,目前比较全面的是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 )工作小组联合编制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和美国泰勒(Taylor)等人在《改进高等教育绩效的战略指标》一书中所提出的包括5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注:Taylor, Barbara E. , Megerson, Joel W. and Massy, William., "Strategic Indicators for Higher Education: Improving Performance,"Peterson‘s Guides,19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