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

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

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一.明确监测目的:熟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掌握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了解官洲河水质的现状,提高环保的意识复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水污染状况调查1、基础资料的收集官洲河的地理气候、水文、地质和地貌资料气候:官洲水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片网河区,受上游径流及下游南海潮汐动力的共同作用。

河流走向为西南-东北,其上游为南河道,下游是广州出海水道即珠江正干至伶仃洋的组成部分,处于北纬 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

水文:官洲水道的径流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北江和西江的径流,经三水水文站由平洲水道的沙洛围、大石河、花地涌进入广州片网河,这是主要的径流来源;另一部分来自流溪河、白坭河以及洪水期北江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的分洪流量,这一部分流量经老鸦岗从西航道汇入广州片网河。

由于本水道下连伶仃洋喇叭型湾顶,潮汐作用强,多年平均涨潮量2288亿m3,多年平均山潮比为0.26,在珠江八大口门中潮汐作用最强,属潮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据三水水文站(1951~1997 年)统计表明,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803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373m3/s,历年最大流量为16200m3/s(1994.6.20),多年平均迳流量为433.10 亿m3。

马口水文站(1951~1997 年)统计结果为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27967m3/s,多年平均流量为7405m3/s,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338.56亿m3。

流溪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7.6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87.7m3/s白坭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14.40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45.8m3/s。

珠江河口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两涨两落,且两次高低潮位和潮差各不相同,涨落潮历时亦不相等。

纳潮量的大小反映潮汐动力的强弱,因纳潮量大小主要由潮差和纳潮面积组成的潮棱体体积决定,珠江干流出海航道的潮流动力自口门往上游逐渐减少。

根据2004年3月和7月官洲水道和仑头水道的水文泥沙测量成果,无论是在枯水期还是洪水期,官洲水道的流速均较仑头水道的流速大。

官洲水道分流比在涨憩和落憩附近变幅较大,其余时段涨落潮的分流比约为45%。

经相关推算,官洲水道下游附近年纳潮总量254 亿m3,其山潮比为0.96仍略小于1,反映潮流整体强于径流。

因径流主要集中于汛期4~9 月,约占全年76%,故汛期水流动力以径流为主,中枯季以潮流为主,且中水期以落潮流为主,枯季因涨潮最大历时比落潮历时短,这种差异大于枯季径流引起的涨落潮量差异,故涨潮流速和流量均略大于落潮相应值。

官洲水道下游黄埔以下口门段涨潮历时基本为5.5h,落潮历时为7.0h,黄埔以上则涨潮历时递减、落潮历时递增的速度明显加快。

泥沙特性:珠江流域的泥沙特点是含沙量少,输沙量大。

官洲水道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流溪河和北江,尚有少量来源于冲刷深槽的老河床和三角洲沉积层。

因珠江流域来沙集中于汛期,5~10月输沙占全年95%左右,而汛期落潮流强于涨潮流,甚至在大洪水时变为单向流,加上落潮历时较长,潮流动力强劲,故天然情况下只有少量泥沙沉积于河道内,上游大部分来沙可及时输向下游,河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官洲水道泥沙主要来源于西江、北江,洪季大潮平均含沙量0.1~0.16kg/m3之间,根据2003年3月27日枯水小潮和4月3日枯水大潮实测资料统计,涨潮平均含沙量在0.02~0.04kg/m3之间,落潮平均含沙量在0.04~0.08kg/m3之间。

含沙量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洪季大于枯季、大潮大于小潮、底层大于上层。

此外,水流流速越大,含沙量亦越大,反之亦然。

根据罗宪林等的分析,近10多来珠江三角洲河道的挖沙量达7×108~10×108 m3,它相当于珠江三角洲河道70~125年左右自然淤积量。

由于采沙,珠江网河河床已由普遍缓慢淤积转为普遍快速冲刷,这也正是官洲水道河床普遍冲刷下切的原因。

而且挖沙主要在深水河槽中进行,采沙船多在深泓线附近作业,引起河床过水断面向窄深发展和变形。

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官洲河沿岸城市分布由上图可知,官洲河的左岸是官洲岛,想在正在建设生物岛;右岸是广州的大学城高校地区,正对着北亭村、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左前方是瀛洲生态公园。

在河道的上游左岸有个化工厂,华师前面新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但还未运行,河的下游,中山大学前面有一个小型的采砂场。

河面上经常有船只往来。

官洲河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排污水,生活垃圾,以及轮船的油污等。

由于河道的左岸大部分是建筑工地,不允许进入,因此我们只实地考察了河道的右岸,发现主要有四个河涌向河道排放污水,下图(●)是河涌的具体位置,表格是详细情况。

表1 各河涌的详细情况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官洲河的水资源主要用于航运以及工业用水。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官洲沿岸工业建设的增加,使得官洲河的水资源利用随之增加,同时,水体污染也不可避免越来越严重。

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由于官洲河道并未设置监测站点,无法获得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

因此我们参考了与官洲河较为接近的广州长洲自动监测站点上的资料。

为便于分析,我们将以上监测数据整理成以下曲线图2、现场调查深入现场了解以往水质监测时所设置的断面和采样点是否需要增减或调整。

现场调查工作还要针对官洲河进行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的公众调查,调查沿岸居民有无因一个用水、食用水生生物和食用所灌溉的作物而影响健康的情况,当目标水体作为当地的饮用水源时,应开展一定数量的公众调查。

必要时还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信息的综合分析。

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查阅资料可知,官洲河水面平均宽度约330米,而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的宽度约200米,故设置左中右三条采样垂线。

官洲河深度大约为3-8米,故要设置上下两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米处。

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采样条件的限制,我们决定每个监测断面只设左垂线,每条垂线只设一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米处。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官洲河属于潮汐河流,为了保证水样对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规律的反映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做到“潮汐河流和河口全年按丰、平、枯三期进行采样”故计划在实验时间内,选择其中的大潮日和小潮日各采样一天,每天采样两次,每次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各一份。

实验时间在3月份,属于官洲河的枯水期。

因此,我们实验所测的值为官洲河枯水期的水质状况。

考虑到实际的采样时间限制及采样的方便,我们组初步计划在3月4、5号这两天进行采样。

依据下图的官洲河潮汐信息可知,这两天分别为官洲河的小潮日、大潮日。

具体的采样时间分别为9:00—10:00,14:30—15:30的时间段。

五、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通过分析长洲历年的水质状况,结合官洲河的现状,根据相关标准,我们小组从中选取的测定项目以及采样方法如下表: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表示单独采样。

(2) 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Ⅰ,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Ⅰ: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在水质采样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样时尽量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

3)认真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用签字笔或硬质铅笔在现场记录,字迹应端正、清晰,项目完整。

4)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

5)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

6)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

7)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并且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8)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9)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

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1~2L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

测定水温、pH、DO、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

采样计划:确定指标后,为采样制定计划。

其中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采样准备:材料:塑料瓶、玻璃瓶、竹竿、绳子、温度计、PH计、黑色塑料袋、冰块药品: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硫酸锰溶液、盐酸、硫酸、氯化汞溶液采样方法:用细绳将采样容器固定在竹竿上,伸到确定的采样点处,待一定时间后取水完成。

做好采样记录。

对某些特定项目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需要特别处理。

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措施:采样后放在冰块中,以保持低温条件。

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用黑色塑料袋或保密性较好的箱子装,从而避免光照。

人员分工:全组共七人,每次采样在每个断面安排2~3人负责整个采样工作。

采样量估计:单独采样项目悬浮物:250mL(塑料瓶)溶解氧:500mL(玻璃瓶)BOD5:1000mL(玻璃瓶)石油类:250mL(玻璃瓶)非单独采样项:色度、浊度、N-NH3、总磷、Cr(Ⅳ):共1000mL(塑料瓶)COD、OC、TOC:共500mL六、选定分析测定技术根据长洲历年水质监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分析测定技术,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如下1、现场测定项目:水温、PH2、悬浮物测定——重量法2.1、滤膜准备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0002g。

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滤膜过滤器(4.1)的滤膜托盘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2.2、测定量取适量混合均匀的水样(是使悬浮物量在500~1000mg)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