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存货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
2005年12月,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300万元,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为700万元;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万元,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10万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800万元。
本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万元。
A.197.6B.202.4C.201.6D.198.42.甲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本期购入原材料100公斤,价款为57000元(不含增值税额)。
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5%,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该批原材料入库的挑选整理费用为380元,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元。
A.545.3B.573.8C.604D.7063.下列各项业务中,不会引起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B.已确认销售但尚未发出商品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D.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4.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
200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
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
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
A.-0.5B.0.5C.2D.55.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因台风毁损材料一批,计划成本8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能够获得保险公司赔款50000元,则因该批材料的毁损而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元。
A.43 000B.42 664C.30 000D.29 2006下列各项业务中,不会引起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A.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B.已确认销售但尚未发出商品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D.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7.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取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核算时,其结果是将会使企业的( )。
A.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当期利润增加B.期未存货价值降低,当期利润减少C.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当期利润减少D.期末存货价值降低,当期利润增加8.工业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不计人存货成本的是()。
A.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B.购买存货而发生的运输费C.购买存货而支付的进口关税D.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答案:1.D 2.C 3.A 4.B 5.B 6.A 7.B 8.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应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进行核算的有()。
A.入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B.入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C.发出材料结转应负担的成本节约差D.发出材料结转应负担的成本超支差2.当存在()情形时,企业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B.企业使用该项目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C.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D.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3.如果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可能会引起()。
A.当期收益增加B.当期收益减少C.销售成本增加D.所有者权益增加4.计算确定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从其预计售价中扣除的项目有()。
A.存货的账面成本B.预计的销售费用C.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D.预计进一步加工所发生的材料、人工等加工成本5.在计算机货可变现净值时,应从预计销售收入中扣除的项目有()。
A.存货的账面价值B.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税金C.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D.出售前进一步加工的加工费用6.委托加工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
A.加工费B.应负担的税金C.往返的运杂费D.加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半成品的实际成本7.下列项目中,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A.制造费用B.进口关税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D.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8.下列各项物资中,应当作为企业存货核算的有()。
A.委托加工物资B.发出商品C.包装物D.工程物资答案:1.ACD 2.ABCD 3.AD 4.BD 5.BCD 6.ABCD 7.BC 8.ABC三、判断题1.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计价,当物价下跌时,加权平均成本(指存货单位成本)将会大于现行成本;当物价上升时,加权平均成本将会小于现行成本。
()2.存货的仓储费用应全部计入存货的成本中。
()3.以前会计期间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某项存货,当其可变现净值恢复到等于或大于账面成本时,应将该项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已提数全部冲回。
()4.企业对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发出商品,应作为企业的存货,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反映。
()5.购进存货所取得的现金折扣,作为理财收益,冲减当期财务费用。
()6.采用实地盘存法进行存货核算时,企业在期末需进行实物盘点,而采用永续盘存法则不需用。
()7.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8.股份有限公司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对于报告期末盘亏的存货,如未得到批准,可不做账务处理。
()9.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不需单独进行账务处理。
()10.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多少,而且也影响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答案:1.√ 2..× 3.√ 4.√ 5.√ 6.×7.√ 8.×9.√ 10√四、名词解释1.五五摊销法2.低值易耗品3.计划成本法4.个别计价法5.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6.毛利率法7.移动平均法9.先进先出法10.永续盘存制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存货?如何确定存货的范围?2.“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有何差异?3.存货的仓储费用是否计入存货的成本?4.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和计划成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如何理解?5.存货采购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是否要计入存货成本?6.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货物对运费、运杂费的处理有何不同?7.为什么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看,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只起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利润总额?8.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注意什么问题?六、业务核算题(一)2004年5月16日,A、B、C三方共同投资设立甲公司,A公司以库存商品投资,三方确认该存货价值为500万元,甲公司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万元。
甲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A公司享有的份额为1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到存货作为原材料入账。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二)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
假设2003年年末甲各存货的实际成本为20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80000元;2004年年末,该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74000元;2005年年末,该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6000元;2006年年末,该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02000元。
要求:计算各年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A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原材料的日常核算,有关资料如下:(1)1月1日,原材料账面计划成本为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2500元(超支)(2)1月10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0元,外地运货费用为5000元,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外地运费可按10%的比例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有关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3)上述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5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其中:生产部门领用75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1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10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500元,在建工程领用4500元。
(5)1月28日购入材料一批,材料已运到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
(6)2月10日,收到1月28日购进材料的结算凭证,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0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0元,企业开出期限为3个月的商业承交响乐汇票结算价款。
(7)2月15日,进口原材料一批,其关税完税价格为50000元;支付的进口关税为10000元,支付的消费税为35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8)上述进口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其计划成本60000元。
(9)2月19日,接收某企业投资转入一批原材料,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为100000元,该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25000元,计税价格为10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与本企业相同,该投资者在企业的注册资本500000元中所占份额为15%。
(10)2月份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000元,其中:生产部辩明领用150000元,辅助生产部门领用25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10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5000元,在建工程领用10000元。
要求:(1)计算分摊1、2月份的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