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指标操作手册(试行)二○○八年八月目录概述 1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2 设评价指标一、技术能力 5二、团队建设8三、科研能力12四、运行状况15五、影响力和权威性19六、地方政府支持22 附录:记录表概述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的通知》(国质检科[2005]360号)的要求,总局对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进行了现场调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调查评估实施细则》、《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为使国家质检中心全面领会总局关于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衡量尺度,明确努力方向,加快建设步伐,总局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历经两年时间,系统总结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所取得的经验、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了国际著名检测机构的先进做法,形成了《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估标准》,经试点、论证不断完善,成为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体系的核心标准。
本《操作手册》针对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从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机制、影响力和权威性、地方政府支持等事关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的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并对能力建设的水平进行了量化,是具体指导中心能力建设发展、衡量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技术性文件。
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估标准①“指标体系”分为“一级要素”、“二级要素”和“具体内容”;②明确“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的各单项权重要求;③“具体内容”中的各项根据评分要求,充分考虑到申请成立(筹建验收)和已成立的国家质检中心的不同状态,明确“单项否决项”、“定性区间评估”、“定量公式计算”等评分方式,按满分100分进行评分;其中:“定量公式计算”累加超过100分的按满分计,乘法运算时应对各乘数分别按标准核定限值后(如:有累加统计的基分、因子、比例系数等)再进行乘积;“定性区间评估”应严格遵循“靠档”原则,在区间中值基础上根据情况进行评估;④各单项分值=各单项百分制得分×权重,计算过程中不得修约;⑤“综合得分”为所有单项得分的总和,满分为100分,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⑥提供的所有材料要求,必须是与国家质检中心名称所对应专业领域相关的、近三年的工作或活动成果。
对于申请成立(筹建验收)的国家质检中心可以是其依托法人单位(母体)的相关部分内容;⑦同一依托法人单位(母体)的多个国家质检中心,其所涉及的参评内容不得重复统计;⑧科研成果、技术人才等各项的具体内容界定有交叉时,分值本着就高、不重复的原则进行统计。
一、技术能力国家质检中心应名称科学、合理、规范,现有检验能力覆盖对应专业领域85%以上的产品(参数),关键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齐全,配有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仪器,配套设备、确证或验证手段齐全,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必备的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1.1 覆盖率1.1(1)“检验检测能力应覆盖其名称对应的85%以上的产品或项目(参数)”按实际所对应产品或项目(参数)检验检测能力的最小比例如下定量公式计算分值: =MIN (全部项目(参数)数中心名称对应产品涉及数能力覆盖项目(参数),中心名称对应产品数能力覆盖产品数)×100 ①产品覆盖率中的统计数量可按各种分类规则分别进行,但每种分类应在同一级别(层次)下进行数量统计。
“规则”包括可参考的国际通行原则,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产品分类定义,国家、行业和产品标准中的分类定义,以及有关文件批复的产品范围。
②覆盖率计算方式可按统计具备或不具备能力的产品或项目(参数)数量进行正向或反向推测算。
仪器设备配置、人员能力、环境设施条件可以作为产品或项目(参数)是否具备能力的重要判定依据。
③取产品或项目(参数)的各种统计比例的最小者。
④根据中心成立运行年限不同,覆盖率低于以下比例者均计0分:1.1(2)“具备重要产品及关键项目(参数)的全项检验能力”估算中心名称对应产品中的重要产品或关键项目(参数)的检验能力覆盖率,并按较小者所处的比例范围核定分值:定义:“重要产品”和“关键项目”系指专业领域内涉及人类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环保节能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种类和项目(参数),包括:体现技术水平(人员操作、仪器设备)的产品关键性能指标;涉及国际性最新先进的标准规范、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依据本专业领域专家的专业技术经验判定。
1.2国际互认1.2(1)“按国际或国外最新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能力”统计核实授权范围内重要产品或关键项目(参数)(界定范围同1.1)按国际或国外最新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能力。
定量公式计算得分=(100-Σ关键项目水平扣分值)“关键项目水平扣分值”:重要产品或关键检验项目(参数)不具备按国际或国外最新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能力,重要产品(即其全部项目)扣30分/种,关键检验项目(参数)扣10分/项。
1.2(2)“与国内外同类权威检测机构的能力验证与比对”统计有效参与国内外同类权威或知名检测机构的能力验证与比对情况。
定量公式计算得分=Σ验证比对分值“验证比对分值”:参加国际权威机构组织构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得40分/次,自行组织和国际同领域知名机构/实验室比对工作得20分/次,参加国内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得20分/次,自行组织和国内同领域检测机构/实验室比对工作得5分/次。
国内部分最高限80分。
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结果有偏离、不满意或未收到反馈结果者不纳入统计。
1.2(3)“与本专业国际知名技术机构间检测结果的互认”评价与本专业领域国际知名技术机构间检测结果实现互认情况,包括:中心自身的总体水平,国际互认技术机构的数量、知名度、互认程度。
定性区间评估分值表1.3盲样检测“随机选定检验人员,完成指定项目的盲样现场检测”选择具典型代表性、能反映技术水平的产品所涉及的1~2项关键检验项目,随机选定经中心能力授权的检验人员2名进行现场盲样(或留样)检测。
通过检测结果、操作过程和技术交流情况综合考评检验人员的实际技术能力。
定性区间评估分值表具体要求另参见《验收实施细则》指导文件——盲样检测作业指导二、团队建设国家质检中心应重视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人员结构层次合理、稳定,后备力量充足,拥有相关专业领域内知名度较高的权威专家或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熟悉掌握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准则的关键技术人才,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达到一定比例。
2.1带头人能力2.1(1)“重点考察主要领导对中心的发展规划”主要领导对本专业领域的了解熟悉程度,对于中心的技术发展有明确思路。
选择中心正/副职(技术)领导进行现场面谈考察,按下述标准分别独立评分,取全部人员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分值。
定性区间评估分值表2.1(2)“学术带头人为本中心建设发挥关键作用,在本领域具有知名度(院士、教授级、特殊津贴专家)”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承担的科研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专著等情况),知名度与权威性;专家称号级别,相关学术与社会兼职,在相关专业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任职情况,参与本专业领域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动态的掌握情况、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发展方向思路,在国家质检中心筹建和建设过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科研等工作中发挥的关键和积极作用。
选择中心申报的学术带头人进行现场面谈考察,按下述标准分别独立评分,取全部人员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分值。
定性区间评估分值表具体要求另参见《验收实施细则》指导文件——人员考核作业指导2.2人才引进培养“积极引进或培养知名专家、高技能人才、正高级职称专家、博士、硕士等各类型人才”相关专业领域的高职称、高学历技术人才的引进或培养,以及其他举措和成果情况。
定量公式计算分值=Σ权威知名专家+Σ高级职称+Σ博士+Σ硕士+Σ其他情况其中:①“权威知名专家”:获省(部)级以上称号,在相关专业领域全国性的重要学术组织或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中的知名、重要地位人士,并需在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每名50分。
②“正高级职称专家”:需在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每名20分,限40分。
③“高级技术职称人才(副高等)”:每名10分,限40分。
④“博士”:每名20分,限40分。
⑤“硕士”:每名5分,限20分。
⑥“其他情况”:酌情评分,限10分。
——其他有关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有益成果;——关于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的(如,技术顾问、客座教授等)情况,需在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实际作用,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的不计分。
⑦如中心近年来的现状能完全满足本专业领域能力建设发展要求,人员队伍稳定、层次结构合理,确无进一步引进和培养人才必要的,可通过扩展核定年限范围(不得超过五年)对有关人才引进和培养情况进行认定、统计。
2.3人员结构“技术人员的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及研发人员所占比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年龄、学历、职称构成,人才队伍结构及其用人岗位满足工作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定性区间评估分值表人员名单(花名册)必须核实有效性和完整性;人员比例的统计基数界定为与本专业领域检测技术活动开展直接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含技术性管理),通常包括:领导、总工、一线检测技术及辅助人员、业务管理(含电子化)、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科技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人员。
管理、服务人员界定为从事非专业技术性工作的人员,通常包括:办公室、后勤保障、宣传、接待、财务、人事、档案等方面的人员。
以上两类人员根据国家中心的独立性程度和具体承担工作内容分为专用和共用人员。
同一依托法人单位(母体)下挂靠多个国家中心的,以上统计基数内涉及共用人员按(国家中心数+1)分摊折算,即:独立法人或独立运行的单个国家中心的比例=统计基数称人数统计基数内中级以上职依托法人单位(母体)下挂靠多个国家中心的比例=)(挂靠国家中心数共用人员专用人员中心领导)(挂靠国家中心数共用人员专用人员中心领导中级以上职称中级以上职称中级以上职称1/1/++++++2.4人员水平“人员胜任岗位的情况”选择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代表若干名进行现场面谈考察,了解其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胜任情况。
各位面谈考察人按下述标准分别独立评分,取全部人员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分值。
定性区间评估分值表三、科研能力国家质检中心应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前瞻性、深层次研究的科研攻关力量,并形成一批较高水平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科研队伍整体水平较高。
3.1科研项目“在研科研项目、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对外合作项目情况”定量公式计算分值∑∑⨯⨯⨯=n1)(进度因子水平因子位次因子各单项对应类别分值(Σ技术开发服务+Σ检验检测技术开发+Σ前瞻性研究)①“各单项对应类别分值”按以下原则划分:计0.3、第四位及以后的统一计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