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1.下图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趋势坐标图,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人际关系交往变化(1)根据坐标图,总结三条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求语言简明、准确,每条不超过25个字。
(2)结合自己成长过程的体会,向父母提出三点针对孩子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
【答案】(1)①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②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③与教师的交往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基本不变。
(2)①6岁以前,孩子对父母非常依恋,父母要给予孩子家的温暖和爱,通过活动、游戏等培养亲子感情。
②6-12岁,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已不那么强烈,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并且教给孩子一些交友的方法。
③12岁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更多地愿意与同学朋友交流,父母要相信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观察图表,首先是标题,然后观察坐标轴上的数据,发现规律。
本题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趋势坐标图,横轴上是年龄,沿坐标轴方向递增;纵轴上是百分比,沿坐标轴方向递增。
图中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和双亲、同伴、老师的交往变化情况。
根据三条曲线的走势可以概括规律:和双亲的交往呈现递减趋势,和同伴的交往呈递增趋势,和老师的交往先是呈增长趋势(8岁之前),然后呈平稳发展趋势(8岁后)。
考生可根据以上分析概括答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
考生应认真观察图标,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见解。
本题要求“结合自己成长过程的体会,向父母提出三点针对孩子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因此要重点结合孩子和双亲变化关系的曲线具体分析。
从图表可见,6岁以前,孩子对父母的交往最多,非常依恋,父母要关爱子女,培养亲子感情。
6-12岁,孩子和父母的交往变少,和同伴的交往增多,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和伙伴的关系。
12岁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交际范围,与同伴的交流更多,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相信孩子,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故答案为:⑴①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②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③与教师的交往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基本不变。
⑵①6岁以前,孩子对父母非常依恋,父母要给予孩子家的温暖和爱,通过活动、游戏等培养亲子感情。
②6-12岁,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已不那么强烈,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并且教给孩子一些交友的方法。
③12岁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更多地愿意与同学朋友交流,父母要相信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2.分析下面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答案】(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3)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解析】【分析】本题为表格类的图文转换,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表格题目,看清表格中的各个要素,如比较对象;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比较角度: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行为。
通过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把图表内容转化为文字即可。
故答案为:(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3)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点评】本题要仔细观察图表,题1、题2两题需要将表格中的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概括,从中、美两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点的角度作答。
题3应从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起的作用这一角度表述理由。
3.下面是一幅漫画,请根据这一幅漫画,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
(2)请描述该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答案】(1)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垃圾箱里堆满了(绿色的)军训服,垃圾箱的左边是一个身上有著“大学生”三个字样的年轻人,他正做着一个扔衣服的动作,在他的头上方有一行字“军训结束”。
(2)对于大学生来说,军训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开导每一个学子,要磨砺意志,吃苦耐劳,厉行节俭。
大学生刚军训完就丟弃军训服,等于丢弃了全部军训的价值,这是对军训极大的讽刺,也是对军服的不尊重,长此下去,也会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负面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道漫画题,小题一要求描述漫画的画面,解答时抓住漫画的构图要素来写答案即可,要注意描述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图中画面的构图要素有左边一个写有大学生的人物,右边一个写有垃圾箱的仍满了衣服的箱子,左上方一句大学生的语言军训结束。
小题二要求描述寓意,从画面来看,学生可以结合军训结束,大学生将自己的军训服丢弃这个行为上来思考。
从这一行为中去发现作者的讽刺对象,和讽刺内容。
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随意丢弃军训服是一种浪费;二是对军服的缺乏尊重。
故答案为:(1)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垃圾箱里堆满了(绿色的)军训服,垃圾箱的左边是一个身上有著“大学生”三个字样的年轻人,他正做着一个扔衣服的动作,在他的头上方有一行字“军训结束”。
(2)对于大学生来说,军训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开导每一个学子,要磨砺意志,吃苦耐劳,厉行节俭。
大学生刚军训完就丟弃军训服,等于丢弃了全部军训的价值,这是对军训极大的讽刺,也是对军服的不尊重,长此下去,也会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负面影响。
【点评】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 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 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 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答案】 B【解析】【分析】图中的工人边砍树,边抽烟。
啄木鸟在啄他的头,认为他的头是段“木头”,而且里面一定有害虫。
那我们就要想:为什么这个人的头脑里“一定有虫”?那就是这个工人的什么想法,什么做法是不对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他挥着斧子在砍伐树木,这就是他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是不对的。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漫画的能力。
画面内容用说明性文字表达,言简意赅按照一定次序描述。
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寓意一般是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现实中某些方面。
二、语言表达(共46题;共251分)5.下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唯一指定标识。
请说明该标志的组成元素和设计寓意。
【答案】组成元素: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
设计寓意: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
“7”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
(或“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解析】【分析】首先,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关注中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本题中的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9”,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为设计元素。
其次,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
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然后,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比如本题的标识可作如下的联想:“‘70’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接着,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最后,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故答案为:组成元素: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
设计寓意: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
“7”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
(或“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点评】该题考查徽标类图文转换。
完成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
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
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6.下图是即将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请描述其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本届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丝带组成。
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
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解析】【分析】写图形的构图要素,一定要仔细观察图案的构成,包括文字,如这题图案有:龙、凤及两侧的丝带,概括寓意时除了结合图形的分析其内涵之外,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
故答案为:本届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丝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