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备战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主观题精选精练1.(21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政治第一次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年前,党中央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30年来,浦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
新征程上,党中央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浦东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
浦东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贸区作用,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要传承红色基因、红船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促进经济爬坡过坎,化危为机,企业家精神不可或缺。
发扬企业家精神锐意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发挥好“头羊效应”。
企业家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提出浦东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的有效方式。
(12分)【参考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3分);②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明确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要加快培育开放高地,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3分)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浦东发展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中心节点均体现了这一点。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则均体现了两点论(3分);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改革原有的发展要求,用创新思路思想突破发展,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更好发挥自贸区作用,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3分)(如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改革率先试,出经验回答也可)2.(21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文综政治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安部、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于2020年11月4日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各地以“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
材料一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同联动、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公安交管部门要结合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安排,大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紧盯重点车辆、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结合秋冬季节特点,组织开展源头隐患清除和重点违法整治行动;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事故调查情况,及时公布一批典型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强化警示震慑,督促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防范事故风险;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警示教育,开展客货运驾驶人安全驾驶培训,切实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材料二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融媒体发力,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加强交通安全正能量和公益视频互联网传播。
要分析事故原因,梳理严重交通违法,采用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当地违法、事故案例说法,将宣传融入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积极倡导文明交通风尚,增强群众文明出行意识。
同时要求积极协调中央级、省部级、地市级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以及网络社交、网络直播、出行导航、新闻资讯等新媒体平台,集中推送“全国交通安全日”内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说明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的合理性。
(12分)【参考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正视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了其根源,积极寻找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正确方法。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公安交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各司其职。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各地各部门要以“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同联动、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每点4分,共1 2分)3.(21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文综政治二诊考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三明高质量发展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12分)(3)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
请你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两条政策建议。
(4分)【参考答案】(1)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分)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把握,是三明高质量发展的先导。
(4分)新发展理念引领三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机制活”“生态美”与“产业优”的统一,实现高质量发展(4分)。
(3)示例:落实涉农税费减免政策;健全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实施最严格的保护耕地政策等。
(1)战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人民军队建设要做到'气'和'钢'兼备。
结合抗美援朝战争史实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12分)【参考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人民军队必须重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提升现代战争的物质对垒能力三(2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或'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分》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人民军队建设要加强战斗意志、斗争精神的建设,不断提高精气神。
(2分)③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2分)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中,人民军队既要加强物质装备建设,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气'和'钢'兼备。
(2分)5.(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斗升空20年是一段恢弘磅礴的“中国星座”建造史。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2029年6月23日,随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研制过程中,面对起步晚,底子薄的现状,北斗团队攻坚克难,设计了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构型不同的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混合式”星座,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使我国掌握了星间链路、有源定位、短报文通信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科技。
多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
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广大科技人员集智攻关,首获占“频”之胜、攻克无“钟”之困、消除缺“芯'之忧、破解布“站”之难,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1)北斗升空20年是一段“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中国航天奋斗史。
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我国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研制的发展历程。
(12分)【参考答案】①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我国的北斗系统没有照搬国外的GPS星座布局方案,而采取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混合式”星座,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
(3分)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开始研发到全面完成,经历了曲折的奋斗历程。
(3分)③事物的发展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和最终成就都经历了多年量的积累。
(3分)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就是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的。
(3分) (若从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山西省晋中市2021年1月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 12分) 【参考答案】(12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4分)科技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4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服务国家需要、引领时代发展中展现科学研究的价值。
(4分)【评分细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1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分)科技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2分)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2分)在服务国家需要、引领时代发展中展现科学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