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
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
是一个(振动)的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
描述;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
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空气)是传
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判断题
一单元、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错)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对)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错)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对)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错)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错)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对)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对)
二单元、判断题
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错)
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错)
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错)
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错)
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错)
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对)
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错)
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错)
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错)
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对)
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错)
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错)
14、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错)
15、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16、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对)
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对)
18、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
(错)三单元、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错)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错)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对)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对)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对)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错)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对)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对)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对)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错)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对)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对)
四单元、判断题
1、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对)
2、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错)
3、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错)
4、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对)
5、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对)
6、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错)
7、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对)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对)
9、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对)
10、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错)
1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对)
13、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错)
14、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