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趣味(节选)朱光潜①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
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
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
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
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
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②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
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
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
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
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
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③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
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
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④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
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
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
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
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文艺者初学时的偏狭可以理解,但是最终应跳出门户之见。
B. 拉丁民族的诗和日耳曼民族的诗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
C. 无论是汉魏六朝、唐宋诗还是西昆体,各时代的初学者都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限制。
D. 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恰好证明了文艺具有的时尚特点。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以喝酒的生活体验来论证学文艺的人由原初的偏到要发展到后来的不偏。
B. 第二段以古今中外的文艺欣赏的不同风尚,来论述文艺人往往有严格的门户之见。
C. 作者总结到,对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派的文艺作品,只要是涉猎越广泛,不止步于一门一派,就会渐渐消除坐井观天的狭隘。
D. 联系不同时代的文艺风尚,作者认为,任何人学习文艺,都会经历最初的偏狭与门户之见,到后来偏见自会减少。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时出现偏于门户的现象是正常的,产生偏狭的趣味也无可厚非。
B. 读诗较广泛的人,常会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处在变迁中,其实正在消除偏蔽。
C. 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歌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D. 喜欢各种派别的诗歌且能真正领会各有其长的妙处时才算得上欣赏诗歌上的贯通。
【答案】5. A 6. D 7. C【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错误,由文章第二段“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可知,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并不是“都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彻底欣赏。
C.“各时代的初学者都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限制”错误,说法绝对,由文章第二段“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
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可知,是“往往”,而不是“必须”接受门户之见的限制。
D.“恰好证明了文艺具有的时尚特点”错误,由文章第四段“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可知,“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证明的是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故选A。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都会经历最初的偏狭与门户之见,到后来偏见自会减少”错误,说法绝对,由原文“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
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可知,原文说的是“应该能”,而不是“都会”。
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能力。
C.“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歌已失去了艺术价值”错误,由原文“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可知,诗歌并没有失去艺术价值,都是一时的风尚。
故选C。
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2020 年11月24日0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奔向月球的旅程!从嫦娥一号到五号,中国航天再上新高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新世纪进入新阶段,把深空探测列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对月球的探测也成为焦点,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
它正式始于2004年,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经取得了数次任务的巨大成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掀开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的总体情况。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进一步挑战全新技术,结束月球探测任务后,飞过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点,随后,飞掠图塔蒂斯小行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成功软着陆月球,成为37年内再次访问月球的人类使者。
2018年5月21日,鹊桥号出发,成为人类唯一地球/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而嫦娥五号是嫦娥探月工程中“回”(采样返回)这-步的核心任务,在任务执行期间,它将连续实现一系列极限挑战,都是中国航天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标志着嫦娥探月工程的历史性突破。
这次任务更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尝试获取月球土壤样本,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人类史上最复杂无人探月任务有多难?嫦娥五号探测器要实现组合体制动绕月、软着陆月球、两种方式采集月壤样本、月球上空交会对接、返回地球并着陆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它的轨道器、着陆器和.上升器都需要携带独立却各自功能不同的复杂推进系统,是人类无人探测月球的难度之最。
整体难度可以说是大幅超过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任务,那是人类最近一次月球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要面对的技术突破众多,且难度极高,我们这里不详细展开,只看返回器返回地球这最后一步,大家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返回器经由轨道器送到地球附近时,速度会逼近第二宇宙速度(11.2 千米/秒),这个速度实在太快了,要知道,普通返回式卫星返回地球时基本都是第一宇宙速度(7.9 千米/秒)级别。
如果以接近11.2千米/秒的速度直接冲进大气层,巨大的摩擦和冲击可能会让返回器焚毁。
因此,返回器将采取在大气层边缘多次“打水漂”的滑跃式返回方式,进行多次减速。
其中每一次与大气的接触都需要经过精准计算,最终让返回器以安全速度冲入大气,通过气动减速和降落伞减速等方式,准确安全地降落在预定着陆场。
最后一小步的难度尚且如此,整个嫦娥五号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嫦娥五号已经出发六七八号还会远吗?我国探月的脚步仍未停止,探月四期任务已经在规划中。
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开展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嫦娥八号将集中于科学探测试验和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根据中国航天局发布的消息,为了与国际上的其他月球探测任务相结合,我国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邀请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参与。
2030-2035年间,还会对其进行扩展,满足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
最终,于2036年至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并完成全面、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月球条件恶劣、资源贫瘠,全封闭的基地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会比较困难,保持定期的地月往返航班将是维持基地运转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科普中国》)5. 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A.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几十年,对月球的探测一嫦娥探月工程作为深空探测的重要任务,在新世纪成为焦点。
B. “嫦娥”“玉兔”“鹊桥”,这些来自中国传统神话的名字,寄托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太空、对月亮的魂牵梦绕的向往。
C. 鹊桥号是由中国发射的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通信中继卫星,它为随后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向地球传回探测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
D. 迄今为止,人类已两次登上月球采集月球土壤样本,与上一次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任务所不同的是,此次是人类首次采用无人方式采集月球土壤样本。
6. 阅读“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全程图解”,选出解读不正确一项( )A. 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离开地球,其轨道器负责主要推进工作,它需要完成变轨、轨道保持和数次修正。
靠近月球后,制动工作,进入环月轨道,携带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绕月飞行。
B. 随后,着陆器携带着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分离,然后着陆月球。
为最大限度获得高质量月壤样本,着陆器会通过打钻和机械臂抓取两种方式采集约壤。
C. 完成月壤采集后,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离开月球。
脱离月球引力后,还需要与携带着返回器的轨道器在月球附近上空完成高难度的自动交会对接。
D. 随后,上升器把所有样本转移到返回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