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滇民族部落第三次方案汇报 佤族汇报
古滇民族部落第三次方案汇报 佤族汇报
7.5m
11m
典型矩形体量
13m 7m
注:图中所标尺寸已扣除屋顶檐口出挑尺度(每侧约1m)。 1. 传统村落研究
典型两侧圆弧体量
12m 10m
6.5m
6m
典型L形体量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1 总体布局的优化调整原则 2.2 总平面生成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2.4 建筑布局原则及特点 2.5 总体空间及建筑尺度 2.6 总体业态布局分析及技术经济指标 2.7 总体文化与空间节点设计 2.8 总体交通流线组织分析 2.9 总体效果及天际线控制 2.10 总体景观建议
七彩云南 • 古滇文化旅游名城
Colorful Yunnan•The Cultural Tourism City of Ancient Dian
古滇民族部落第三次方案汇报
汇报日期:2016-03-31
建筑意向篇
佤族
传统村落研究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建筑单体研究 各业态的布局模式及平面 研究
1. 传统村落研究
2.4 建筑布局原则及特点 2. 客栈组团区域 客栈组团区域采用相对自由的散点式布局模式, 营造原始村落边缘区域的原生态自然氛围,以 单层建筑为主的建筑组团与场地高程自然结合, 既丰富了沿城市主干道的组团天际线,又创造 出漫步山野丛林的空间感受。
寨心广场280m2(16m×17.5m)
支脉道路1.5m
1. 传统村落研究
主干道5.5m 入口广场132m2(11m×12m)·
1.3 尺度研究
3. 建筑单体尺度 典型佤族建筑面宽为10~15m,进深为5~7m,与现代建筑单体相比,尺度较小。屋顶形式可分三类,分别为矩形屋顶、两 侧圆弧屋顶以及L形屋顶。
翁丁村
1. 传统村落研究
扒该上寨
1.2 建筑布局原则及空间要素研究
3. 在主干道路两侧及自然组团内部形成边界形态自由的广场,供村民公共活动及集会使用。
翁丁村
1. 传统村落研究
扒该上寨
1.2 建筑布局原则及空间要素研究
4. 村落入口处设置寨门,界定场地内外关系;于寨心广场设置木雕寨桩,作为广场的标志性构筑物,昭示了佤族的宗教信仰; 村内道路分为主干道路与支脉道路,材质为石板。
3. 村落选址丘陵山区的平缓地带,周边山体高差变化丰富,而村落内部则呈较为平坦的缓坡。
4. 自然夹杂的林木,平缓舒展的布局,与周边起伏的丘陵山体,共同构成佤族村落的整体图景。
翁丁村
1. 传统村落研究
扒该上寨
1.2 建筑布局原则及空间要素研究
1.2 建筑布局原则及空间要素研究
1. 村落建筑整体布局呈单栋散点式布局,核心区域较为密集,边界区域趋于松散。 2. 以主要干道串联村落交通系统,并在主要干道两侧形成支脉,将村落建筑分隔为自然组团。
25. .总地体布形局设优置化调小整尺度高低起伏
2.2 总平面生成
2.2 总平面生成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2.97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容积率:0.52 建筑密度:34%
N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1. 对西侧及北侧岸线的回应 西侧及北侧岸线区域以二层餐饮建筑为主,结合建 筑与水岸设置一层外摆与二层架空平台,营造丰富 的水岸空间效果。
1.1 场地环境特色研究 1.2 建筑布局原则及空间要素研究 1.3 尺度研究
1.1 场地环境特色研究
1.1 场地环境特色研究
1. 佤族传统村落通常处于森林中,周边绿树环绕。
2. 森林绿界与村落边界相互融合,边缘处建筑与林木分布呈交织共存状态。
翁丁村
1. 传统村落研究
扒该上寨
1.1 场地环境特色研究
2.1 总体布局的优化调整原则
2.1 总体布局的优化调整原则
1. 散点式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参照佤族原始村落,形式采用原生态散 点式,以主要商业街使各组团相互串联,并在主 街侧设置核心广场及文化节点,使游者在漫步中 体验自然流露的民族文化。
2. 布局肌理自商业区相对紧密向客栈区相对松散 过渡 总体布局肌理自西侧沿水岸线及商业区的相对紧 密排布向东部客栈区的相对松散自然过渡,同时 回应商业业态所需的聚落氛围及客栈业态所需的 田园气质。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1. 对西侧及北侧岸线的回应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2. 对东部绿界的回应 东部沿干道绿界以丛林景观为主,参照佤族原始村 落布局,使绿化景观与建筑组团相互交织。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2. 对东部绿界的回应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3. 对场地高程的回应 建筑组团布局结合东部场地高程变化,组团位置 与场地起伏相互对应,营造错落有致的村落景观 及竖向空间体验。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3 总体布局对场地环境的呼应 3. 对场地高程的回应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4 建筑布局原则及特点
2.4 建筑布局原则及特点 1. 商业组团区域 商业组团区域采用相对紧凑的布局模式,营造 原始村落中心区域的商业氛围感,较大比例的 二层建筑形制的引入,既使整体天际线趋于丰 富,也提升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商业价值。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2.4 建筑布局原则及特点 1. 商业组团区域
2. 总体布局优化调整
寨桩
支脉道路
1. 传统村落研究
翁丁村
主干道 寨门
1.3 尺度研究
1.3 尺度研究
1. 传统村落尺度 通过对翁丁村与扒该上寨与佤族地块尺度进行对比,明确佤族地块空间布局由多个组团在主干道的串联组织下排布生成。
翁丁村
237m
169m
1. 传统村落研究
176m
132m
扒该上寨
1.3 尺度研究
2. 广场、街道及公共空间尺度 寨心广场面积280m2,尺度16m×17.5m,入口广场面积132m2,尺度11m×12m,主干道路宽度5.5m,支脉道路宽度1.5m。
3. 东侧南侧边界与绿化相互融合 绿化植被与建筑体量组团自由穿插,将景观与
建筑组团间界限模糊化处理,营造场地景观的自 然生长感。
4. 西侧及北侧滨水岸线充分利用为商业业态
充分利用西侧及北侧滨水岸线可达性优异、人流
密集及靠近项目核心地块的特点,充分开发为商
N
业区域,布置零售及餐饮业态,客栈业态则主要
分布于东侧较幽静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