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材料二:在“破四旧”运动中,有一个例 外现象,就是革去了西装旗袍的人们,时兴穿 着旧军装。毛泽东穿了军装上天安门检阅红卫 兵的行动和对宋彬彬说的不要文质彬彬而要 “武装”的言论,使一大批狂热的红卫兵穿起 了从父兄或戚友身上脱下来的旧军装。绿军装 成为革命、造反的象征。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 迁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高唐二中
崔丽霞
Email shuishangruyan@
——通览社会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化的现象
近代
服装 饮食 住房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 来
服饰多姿多彩 解决了温饱问题, 实行“菜篮子”工 程 安居工程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 成为日常生活的重 要内容
男装(长袍、西服、 男装(列宁装、中 中山装)女装(旗袍) 山装、绿军装)女 装布拉吉 西餐、面包、咖啡 统购统销, 使用粮票 城市住房总 体比较拥挤
根据服装变化的原因,总结饮食、 住房、风俗变化具体原因和变化趋势。
一、近代时期(1840—1949年)
材料一: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 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 的流变中推动了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 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挂灯曰 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 为尚……。”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晚清 民国卷》
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国家政策的影响。
变化趋势:国际潮流化。
鸦片战争
先进中国 人的学习 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物 质 生 活 和 习 俗
传统、保守
开放、近现代化
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中国,经过了百年的 变迁。这种转变不是中国自发产生的,而是中 国对外部现代性挑战的反应,它是列强用坚船 利炮敲开的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是先进的 工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碰撞。这也证明了闭关 锁国只能导致文明的衰退,而人类文明的现代 化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作为21世纪 的我们则应该把握时代,主动适应潮流,与世 界接轨!
变化原因: (1)新中国成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中苏两国的关系良好。 (2)严重的个人崇拜、国家经济的困难。
变化趋势:中化、独立化。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材料: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 74000亿元,增至2002年的102000亿元。全国 粮食产量1998年达到5亿吨。粮食等农产品的 供应,在2002年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 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 居世界前列。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 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
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向 西方学习。 变化趋势:保守、传统 中西合璧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
材料一: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对 苏联的第一次访问。毛泽东的这 次访苏之行,中苏两国关系跃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 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 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
欧式洋房、中 西合璧豪宅
风俗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 勤俭节约、无私 变婚姻制度;改变婚丧 奉献 仪式、社交礼仪等
芙蓉姐姐
犀利哥
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川菜
徽菜
鲁菜
苏菜
闽菜
湘菜
粤菜
浙菜
◆中国传统住宅
南方“排屋”
(北方“四合院”)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透视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 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 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 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 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材料四: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 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 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 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