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14T16:38:41.4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作者:马明霞
[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持续促进电力自动化向深层次及更大集成度发展。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持续促进电力自动化向深层次及更大集成度发展。
本文正是在此点考虑原则基础上,综合世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技术发展及在电力应用的阶段性目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运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原理;发展趋势
前言
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电力自动化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电能的生产、传输以及管理等,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电力系统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其中主要由变电站、发电厂以及输配电系统网络等构成,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出现后,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和运行也得以实现,并且能够更好的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第一,电网规模的扩大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现代供电系统的能力,而且还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构成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这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复杂性和综合性也使得整体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
由于电网规模的扩大化使得电力系统得到很好的管理,消除了现代化信息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问题。
第二,远距离供电目前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分布领域不断扩大,包括一些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是高山峻岭,很难进行供电电线的施工,因为不仅成本高,还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1]。
合理的解决措施是建立合理数量的供电线路,通过柔性供电技术提高供电电量。
自动化技术的这一远距离供电特点解决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供电和输电方面。
不过,带来的困难也导致了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动化技术。
二、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
1)馈线自动化,即配电线路自动化;2)用户自动化,这与需方管理含义是相同的;3)变电站自动化,这里仅指其与配电有关的部分;4)配电管理自动化,其中包括网络分析。
变电站自动化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以信号数字化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标志,进入传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领域,使变电站运行和监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显著的效益。
目前新建的变电所已经逐步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建的变电所也正在逐步实现综合自动化改造,这为配电电力系统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变电站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接口和配合的问题。
配电管理自动化是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和设备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管理,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系统。
配电管理自动化可以是集中式,即由一个配电管理自动化主站,实行对整个配电网的数据采集,并和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用户自动化集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MS)。
配电管理系统也可以是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如前面已讲到的,在变电站中设立二级主站,整个电力自动化由一个一级主站、若干个二级主站以及若干个子系统,如用电管理子系统、负荷管理子系统等集成,这样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是分层和分布的。
三、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开环监测为主转化到是以闭环控制为主;技术功能单一向着多功能全方位的方向发展;由单个元件发展向全系统方向发展;由高电压等级向着低电压等级发展;让装置的性能更加的灵活,具有创新力和技术性。
并且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进行转变。
有效的确保高效的、经济的、方便的供电;很好的结合电力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做到经济和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保证在输电过程中能够顺畅。
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很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减少劳动力的资金投入,更可以提升电力企业当中重要线路数值的检测,保证系统稳定供电等,针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做出简要分析。
(一)变电站的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并结合变电站的功能特点对这些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经过技术创新和优势整合,使之转变成适合电力系统运行的技术,进而实现变电站原有功能的改进和优化,实现运行数据的无纸化、系统检测的针对化、层次结构的明确化和人工使用的低耗化。
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使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更全面和便捷,变电站内各设备的运营也更加可控和易于操作。
目前,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各规模层次的变电站中广泛使用,使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具备了更好的可控性。
变电站系统也慢慢由自动化向全数字化、集成化迈进,最终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的目标,做到真正的全自动化[2]。
(二)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是指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
其中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实现了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完全借助于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来完成各项任务,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多项高效、可操作的自动化系统,为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通过管理的信息化更有力的促进了信息的及时获取、传递和共享,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电力自动化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配电的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现代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系统自动实现运行过程中的监视和控制,这样工作人员仅仅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时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了解运行参数,从理论到实际上实现人机合一,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约运行
的费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电力运行的经济效能;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更明确、有针对性地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和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对事故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大力改进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使配电网始终处于更优、更安全、更经济的运行状态。
(四)传动技术
主要是指变频器和风电变流器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的使用。
通过变频器可以进行变频调速,实现电力的节能减耗,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
风电变流器可以将风电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上,这种变流器具有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并且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同样适合[3]。
传动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总之,电力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含与电力企业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及其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微机系统为核心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必将向着高速度、高灵敏度、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电力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配电网的潜力,并且确保用户的电能质量满足要求,使电力公司和用户都能从电力自动化中得到收益。
参考文献:
[1]骆青海.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0):61-62.
[2]郝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制作,2016(22):54-55.
[3]董国兴,马冬.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