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斟句式,酌修辞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涉猎古今中外经典文化,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自然能使作文的语言倍增美感,平添神韵。
绣玉连珠,文采斐然1.用词生动,让作文语言形象多彩。
就是用词要简练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
要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
2.句式灵活,让作文语言灵动生辉。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活泼;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着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句余韵悠然。
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3.整散结合,让作文语言节奏明快。
整散结合是指语言中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
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例如排比、对偶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
整散句的结合使用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着抒情和论证的气势。
4.恰当引用,让作文语言文气盎然。
引用能够使文章充满文化气息,能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是要做到准确恰当引用,就是在合适的地方准确地川合适的古涛文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5.巧用修辞,让作文语言跌宕生姿。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
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
一篇考场作文如能巧妙使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就能“气象峥嵘,色彩绚烂”。
写作技法调查报告[考题调查][例][2018.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佳作欣赏]江苏考生这世上有什么敌得过时间?所有荣辱、辉煌、屈辱、悲凉,都融入沧桑。
而语言似高挂夜空的明月,亘古不变。
卡莱尔说:“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文字,是对语言最直接的表达,他是作者充沛情感的流露,也是一代代语言传播的载体。
史铁生在安静中寻找地坛,回归生命的零度,他将意念注入笔尖,将生命的语言汇成文字,书写在命运的纸张上。
文字是他的语言,语言亦在叙述着他的人生。
陆苏在文章中也曾提及祖母对自己的教诲:“守住自己的善和德,那是一个人骨子里的金子。
”语言似陈年佳酿,历久弥香。
它是生活阅历的积累,亦是活着的态度。
当所有人跟着李白见月洒泪、犏不自已时,茅盾却异常冷静地挥起斧头,挥手砍去那无由的悲伤。
不从众,不失格,亦不丢失自我,这是茅盾的态度。
邂逅一本书,打开一扇门;倾听一番话,品味一华年。
世界之大,语言纷繁复杂,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纵万般变化,其中真情长埋心间,千古不变。
远方拂过东晋的风,心中满是温柔。
陶侃家贫“室如悬磬”,有人鞍马劳顿,慕名而来,却不曾因此有所失礼,秉承优良的家风。
郗鉴出身高贵,却也腮帮含饭,于乱世中喂养两个孩子长大。
谢家宝树凋零殆尽,谢安放下隐居生活,40多岁出山,扶持后辈。
以我之心。
鉴照古人之心。
虽隔千年,欣然如晤。
此等温柔,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海,终成就一方文明。
东晋的语言是温柔的,一如东晋的人们,一如东晋的文明。
对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对文明的论述中说,人类历史上曾有26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从古至今,多少个春夏秋冬过去.但前人之思早已化作语言,记在书中,凝在碑上,刻进心里。
语言传承着文明,传递着信念,传唤着人心。
不论古时,不论今日,语历千岁,不曾磨灭;言垂千古,碑志永存。
温一壶月光入酒,揽一缕清风入梦,徜徉在语言文字的光彩中,吟诵风烟里的前尘绝响。
态度第4自然段,用短句、整句来表现语言的魅力第5自然段,采用陶侃、郗鉴、谢安等人的事例,多用四字短句,读来别有韵味。
又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语言之美第7自然段,用短句、整句,增添文章的气势,增强说服力第8自然段,以涛情画意之景,再次抒发对语言文字的赞美【高考必备调查报告】立足发展等级,润色打磨增分1.态度鲜明。
感情真挚。
对于材料中的人或事,或者褒扬,或者鞭挞,或者深刻剖析根源,或者给出建设性意见,都要旗帜鲜明,掷地有声。
另外,议论文也不排斥抒情,作文时选好“动情点”至关重要,先要有自我感动,然后有社会大爱。
2.材料丰富,引人入胜。
要充实论据材料,可有两种方式:(1)递进接力示例: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
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向你历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2)并列叠加示例: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自信满满的范儿,骄傲勇敢的范儿,大胆真诚的范儿。
没有人能够瞧不起你,如果你有不平凡的青春。
因为你不仅理解青春的奋斗,也可以在奋斗中完成青春的使命。
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
3.语言靓丽.妙笔生花。
靓丽的语言能让说理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作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往往是考牛文采飞扬的地方。
语言靓丽主要表现为:(1)用词贴切,纤毫传神;(2)句式灵活,跌宕多姿;(3)妙用修辞,生动形象;(4)构思精巧,收放有度。
论说性散文仍是高考作文的主流。
议论文就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有明确的中心来统领全文,所有的选材、布局都为中心服务;而散文则允许考牛天马行空,可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自己的经历见闻中寻找情感载体。
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便打通了作文的“任督二脉”。
【名校预测欣赏】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
30多年来,晚会文化已衍变出多种形式,如跨年晚会、公益晚会、竞赛晚会等,无论如何变化,历经时间沉淀的晚会文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记忆与心考?请写一篇文章,谈淡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要求:(1)化用诗句,拟写一个能体现观点的标题。
(2)根据拟写的标题,写一个充满辩证思想的开头。
【材料解读】材料涉及央视春晚三十多年的历史和由此形成的形式多样的晚会文化,并指出其意义在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这其实明确了作文立意应围绕“春晚”“晚会文化”及其社会意义展开。
在写作时对春晚、晚会文化的态度要以褒扬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作更深刻的思考。
【作文立意】①形式在变,真情不变;②小春晚,大社会;③服务于民,我为春晚点赞;④人民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佳作展台】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三十五年前,在电视节目相对稀缺的年代,春晚横空出世,在年三十的晚上创造了空前绝后的收视纪录,人们很快接受了这样一种大联欢的节目形式。
时至今日,各类晚会层出不穷,但春晚依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
正所谓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这也许就是春晚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年年岁岁“情”相似。
“情”是喜庆热闹12情,是笑响千家万户、乐在大江南北的普天同庆,是从小家到大家、家国一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因祖国繁荣昌盛而生的骄傲。
春晚是人民的节日.更像是祖国的节日。
我们借此盘点生活,也盘点国家大事。
每一年的春晚总是关注民生,用我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感受自己生活的变化;总在聚焦社会,用隐藏的锋芒让我们体会到社会存在的问题,明白我们的不完美;总能彰显国家的变革和飞跃式的发展,让我们为祖国的不断强大骄傲自豪。
春晚三十多年不变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用欢笑点缀生活,用艺术反映现实的诚意。
岁岁年年“景”不同。
带着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诚意,春晚的形式却总在变化,让人感受到春晚的与时俱进。
从早期简陋的一号演播大厅,到现在的四大分会场,全球同步直播,我们感受到的是春晚的底气和自信;从仅有几台摄像机到无人机、VR、航拍等前沿科技在春晚中的使用,我们意识到的是祖国的强大;从最初李谷一等一人演绎数首歌曲,节目形式单调,到现在各种艺术形式齐聚一堂,国内外演员轮番登台,展现出的是中国的开放和共享精神。
春晚的“景”每年都有不同,而这种形式上的变化恰是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变革的缩影,我们在变化中不断发展壮大,也更从容自信。
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不只春晚如此,其他各类晚会也百花齐放,争相斗艳。
失败的艺术各有不同,成功的晚会却总是相似,那就是都具有一以贯之的服务意识与诚意和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它以竞赛的形式把观众带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百花园中,尽情徜徉。
3.15晚会火了,它从人们最关心的质量问题入手,曝光社会各行业的灰色地带,让观众擦亮双眼,避免受骗。
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不同的“景”,一样的“情”,这就是春晚,也是诸多晚会深入人民群众内心,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法宝。
【名师点评】本文标题化用诗句,借“景”“情”来展现春晚的变与不变,既符合材料又具有文化内涵。
结构上采取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横向上分别论述相似的“情”和不同的“景”,体现出春晚节目的服务意识与诚意不变,内容形式上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纵向上,由春晚推及其他各类晚会,肯定了这一文化形式的意义。
结尾再次点题,首尾照应。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小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绘就,“中国梦”激励全国人民。
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张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王说:“进入现代化,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都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
”小李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是到高处越是不敢松劲。
”小赵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刘说:“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前面几代人的奋发图强。
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要求:(1)开头要发人深省,引人人胜;(2)结尾要呼应开头,饱满靓丽,收束有力。
【材料解读】这是一则关于青春与“中国梦”的对话材料,材料选择了五位同学的言论,各有不同。
小张的话强调年轻和幸运,暗含着适逢其时,当在伟大时代有所作为之意,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王的话强调高收入、人工智能,想到将来不用干活,现在也可以不用学习了,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懒惰思想,无疑是错误的。
小李的话强调“中国梦”任务的艰巨,突出奋斗精神,他的话无疑是一种正能量,体现了责任感和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