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测绘
⒉ 假想画法 与本装配体有关但不属于本装配体的
相邻零部件,以及运动机件的极限位置, 可用双点画线表示。
运动机件的极 限位置轮廓线 画双点画线。
⒊ 简化画法
垫圈厚度夸大画出
零件的工艺结构,
如倒角、圆角、退刀槽 倒角、退
等可不画。
刀槽不画
滚动轴承、螺栓联 接等可采用简化画法。
⒋ 夸大画法
滚动轴承
薄垫片的厚度、 简化画法
⒉ 选择主视图
选择原则: ★ 符合部件的工作状态。
★ 能清楚表达部件的 工作原理、主要的 装配关系或其结构 特征。
⒊ 选择其他视图
表达主视图没能表达的内容。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性能(规格)尺寸 表示部件的性能和规格的尺寸。
2.装配尺寸 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及影响其性能的重要
相对位置尺寸。
3.安装尺寸 将部件安装到机座上所需要的尺寸。
⒊ 有配合关系的尺寸(如配合的孔和轴的直径), 一般只要测出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的 公差值,应在分析考虑后,再查阅有关手册确定。
⒋ 没有配合关系的尺寸或不重要的尺寸,允许将测 量所得的尺寸适当圆整(调整到整数值)。
⒌ 对螺纹、键槽、齿轮的轮齿等标准结构的尺寸, 应该把测量的结果与标准值核对,采用标准结构尺 寸,以利于制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几何形体、结构 要分清主要
⒈ 分析零件 功用
和次要形体 形状与功用有关
加工方法 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
加工状态
零件的安放状态 (轴、盘类)
⒉ 选主视图
工作状态 (支架、壳体类)
投射方向 能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
的形状特征
⒊ 选其它视图
工件旋转
主视图中没有表达清
楚的部分,要选择其他 视图表示。
车刀移动
车床
加工轴
以滑动轴承为例。
⒈ 确定图幅 根据部件的大小,视图数量, 确定画图
的比例、图幅大小,画出图框,留出标题栏 和明细栏的位置。
2. 布 置 视 图
画各视图的主要基线。并在各视图之间留 有适当间隔,以便标注尺寸和进行零件编号。
3. 画 主 要 装 配 线
①轴承座 (被其它零件挡住的线可不画)
3. 画 主 要 装 配 线
1.测绘泵体、右端盖零件草图各一张 (方格纸A3)6.13—15上午
2.绘制油泵装配草图一张( 方格纸A2) 6.15下午—17日
3. 绘制油泵装配工作图一张( 图纸A2) 6.20—21日
4.计算机绘制泵体、右端盖零件图2张 (A3图幅 A4打印)6.22—23日
右端盖
螺钉
齿轮轴 销
螺母
垫圈
左端盖 泵体 传动齿轮
①轴承座 ②下轴衬
3. 画 主 要 装 配 线
①轴承座 ②下轴衬 ③上轴衬
3. 画 主 要 装 配 线
①轴承座 ②下轴衬 ③上轴衬 ④轴承盖
⒋ 画 其 它 装 配 线 及 细 部 结 构
画销套、螺柱联接等。
⒌ 完 成 装 配 图
检查无误后加深图线,画剖面线,标尺寸,对零 件进行编号,填写明细栏、标题栏、技术要求等,完 成装配图。
明细栏在标题栏的上方,当位置不够时可移 一部分紧接标题栏左边继续填写 。
明细栏中的零件序号应与装配图中的 零件编号一致,并且由下往上填写, 因此,应先编零件序号再填明细栏。
注意
2
1
20
序号 零件名称 数量 材料 附注及标准
19
序号 零件名称 数量 材料 附注及标准
标题栏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在分析部件,确定视图表达方案的 基础上,按下列步骤画图。
齿轮油泵的零件分解图
1、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是机器中用来
进油口
输送润滑油的装置。如图所 出油口
示,当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
从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时,齿
轮啮合区右边的压力降低,
油池中的油在大气压力作用
下,从进油口进入泵腔内。
随着齿轮的转
动,齿槽中的油不断沿箭头方向被轮齿带到左边,高压油从出
油口送到输油系统。
测绘中的注意事项:
• 相关零件如泵体与端盖的外形轮廓尺寸, 它们上面的六个螺钉孔和二个销孔的定 位尺寸均应一致。
• 泵体、端盖上的轴孔与轴的直径尺寸应 相一致。
• 压套的外径与泵体孔的尺寸,压紧螺母 与泵体上的连接螺纹的尺寸应一致。
• 主动、从动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尺寸应协 调一致。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2、拆卸零部件;
a.要逐件进行拆卸,不可将全部零件拆散任 意乱放。
b.详细了解每一件有关零件的装配要求。 c.记下拆卸顺序。(其逆过程即是装配顺序) d.将零件编号分类保存,切勿丢失。
3、测绘零件草图
对拆下的各个非标准零件进行测量绘图, 并确定技术要求。
4、拼画装配图
根据各个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及传动关系, 拼画出装配图。
⑵ 选择主视图
● 零件的安放状态
阀体的工作状态。
● 投射方向
主视图表达了阀体的形状特征,各螺钉 孔、销孔的分布位置等,局部剖表达进出油 孔和底板孔的情况。
⑶ 选其它视图 全剖左视图表达了孔的情况,局部视图
表达底板形状。
盘类零件(如端盖) ⑴ 分析形体、结构
盘类零件主要由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柱面所组 成,其厚度相对于直径小得多,成盘状,周边常 分布一些孔、槽等。
一、规定画法
⒈ 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 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两面接触
两面不配合 两面配合
⒉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 斜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 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⒊ 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螺栓、螺母和垫圈不剖
轴不剖
两零件剖面 线方向相反
☆视图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① 优先选用基本视图。
② 内、外形的表达,内形复杂的可取 全剖;内外形需兼顾,且不影响清 楚表达时可取局部剖。
③ 尽量不用虚线表示零件的轮廓线, 但用少量虚线可节省视图数量而又 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时,可适当采 用虚线。
⒋ 方案比较
在多种方案中比较,择优。
择优原则:
① 在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 基础上,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
4.外形尺寸 部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1. 零件编号 ⑴ 编号方法
•
•
※ 画黑点
※ 画指引线 ※ 横线或圆
细实线
7
(≈8mm长)
7
※ 数字(5或7号字)
螺纹紧固件的编号形式
5
6 7
7
5 6 7 567
6
5
⑵ 相同零件只对其中一个编号, 其数量填 在明细栏内。
※ 视图 ※
基本视图 六面视图 固定配置、不标注
向视图 六面视图
视
局部图形
图 局部视图 完整图形
任意配置、标注 基本视图方式配置 向视图方式配置
斜视图
局部图形 按投射方向或旋 完整图形 转配置、标注
二、剖视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1.全剖视 外形较简单内形较复杂,而图形又不对称时。
⒉ 半剖视
内、外形都需要表达,而形状又对称 或基本对称时。
2、拆卸油泵
拆卸顺序:(逆顺序为安装顺序)
拆螺钉 、销钉 → 左端盖 → 从动齿轮轴→ 螺母及垫圈→传动齿轮→压紧螺母、压套 及填料→主动齿轮轴→拆螺钉 、销钉 →右端盖 。
3、零件测绘
零件测绘时注意几点
⒈ 零件的制造缺陷,如砂眼、气孔、刀痕等,以及 长期使用所造成的磨损,都不应画出。
⒉ 零件上因制造、装配的需要而形成的工艺结构, 如铸造圆角、倒角、退刀槽、凸台、凹坑等,都必 须画出。
5)根据标准模数m,计算d、da、df……等 如果所测绘的齿轮不是标准齿轮,应进一步参考
有关资料进行测绘。
1、了解测绘对象,分析工作原理;
(1)了解测绘的目的,决定测绘的任务和要求; (2)阅读相关资料,技术文件,产品图样; (3)分析机器的构造,功能,工作原理,传动系
统,装配情况以及重要的装配尺寸。对照装 配示意图,看懂每一零件的位置、装配关系。
二、特殊画法
⒈ 沿零件结合面剖切的画法
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绘出其图 形,以表达装配体内部零件间的装配情况。
沿轴承盖与 轴承座的结合面 剖切,拆去上面 部分,以表达轴 衬与轴承座孔的 装配情况。
滑动轴承
沿轴承盖与轴承 座的结合面剖切的画 法,俯视图表达了轴 衬与轴承座孔的装配 情况。
沿结合面剖切的画法
铅丝 8. 测量曲线和曲面 (3)铅丝法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1)数出齿数z 2)量出齿顶圆的直径da。当齿数为 单数而不能直接量得时,可用右图 所示的方法量出,即da′=D+2e 3)计算模数
m′=da′/(z+2)
4)修正模数,当算出的模数m′不是标准模数时,应 在标准模数表中选用与m′最接近的标准模数m 。
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 等,在零件图中应全部画出,铸造圆角R3。
一些相关的尺寸
1.主动、从动齿轮的轴与泵体、端盖的 轴孔配合为φ22H7/f6(属基孔制,间隙配合,说明轴在左、右端 )。 盖的轴孔内是转动的。 2.主动、从动齿轮的顶圆与泵体的孔腔 配合为φ48H8/f7。 3.泵体与端盖之间有垫片用来密封及调 整齿轮端面间隙,齿轮端面与泵体、端 盖间的配合尺寸为38H7/h6。 4.两齿轮的中心距偏差为±0.050mm。 5.泵体的进、出油孔为管螺纹连接G3/8。
小间隙等可适当夸大
画出。
圆角不画
装配图视图的选择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⒈ 完全 部件的功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 及安装关系等内容表达要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