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中国近代史课堂展示PPT——重庆谈判
大学中国近代史课堂展示PPT——重庆谈判
四、谈判过程
3、飞抵重庆
1945年8月28日,毛泽
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 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 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 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 是“弥天大勇”。国共 双方会谈从第二天上午
开始。
四、谈判过程
4、初谈不顺
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对于毛 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心中还是很得意的。他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 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应召”二字把蒋介石高高在上的心态表露无遗。他从未以平等之心看待中共,在 他心目中,国民党与共产党更像封建时代的一种君臣关系。在这样的心态下,谈判 注定不会顺利。 谈判要点的实质就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整编问题。军队问题上,共产党提出将 人民军队整编成16个军48个师;而国民党坚持最多只允许保留12个师。双方的期望 值,相差十万八千里。 为了表达诚意,在重庆谈判前,中共就在方案中有意隐去了“联合政府”的提法,只 提出“参加政府”。这无疑是承认了国民党在政府中的主导地位。但即便是这样,蒋 介石还是认为中共要求得太多。 谈判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僵局。
果。此外,谈判还达成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合 法;释放政治犯等协议。
六、谈判后续
1、中共方面
1945年10月12日,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给各中央局并转告区党委的指示,指出: “和平基本方针虽已奠定,但暂时许多局部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仍不可避免; 1945年12月15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会议。会议讨论通过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 草的党内指示,指示指出:“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仍是各解放区的中 心任务”; 1946年1月10日毛泽东颁发停战令,指出:“本党代表与国民政府代表对于停止
七、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
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
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 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 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
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 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
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谢 谢!
重庆谈判
国际营销班1401 MTT、TYZ、XJY、LP
Contents
一、历史背景 二、谈判目的 三、谈判代表
四、谈判过程
五、谈判结果
六、谈判后续
七、历史意义
一、历史背景
1、国内背景
1945年,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 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 矛盾,即在美国支持下,以国1、民党为代 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篡夺抗日战争的 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
四、谈判过程
6、回到延安
一场风波过后,1945年10月
11日,毛泽东乘车来到重庆
九龙坡机场,在张治中的陪 同下启程返回延安。邵力子、
陈诚、张澜等重庆各界人士
和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 同志纷纷来到机场送行。
43天尖锐而复杂的谈判,毛
泽东以他大智大勇促成了 《双十协定》的签订。
五、谈判结果
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
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 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 要》,即《双十协定》,并公 开发表。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 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 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
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
不过,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安全问题。毛泽东是做好了最坏打算的。临行前,他
不但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还建议书记处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为候补书记。 在赴重庆谈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 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 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 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 影响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3、外国代表
毛泽东陪同:赫尔利;蒋介石顾问:端纳;苏联大使:彼得罗夫。
四、谈判过程
1、延安电报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打
了3封电报,邀请毛泽
东到重庆共商国是。毛 泽东则回复3封电报。
此图为毛泽东的第三封回信
四、谈判过程
2、去与不去
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在延安枣园召开了扩大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把这种联合政府称为“独裁加若干民主”的形式。他说:“我们参 加这样的政府,就是要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
以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穿蒋介石的假
和平的阴谋。
三、谈判代表
1、中共代表
中共代表团以毛泽东为首,辅以了解全局、富有谈判经验、机智灵活、
刚柔相济的周恩来、王若飞。
2、国民党代表
国民党代表团由蒋介石操纵,指派政治上老练通达,能严格按照自己的 既定方针办事,且主张用政治方法解决中共问题的资深官员组成。除了 蒋介石之外,主要有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
二、谈判目的
1、蒋介石目的:
蒋介石军队由于抗战大多退回西北、西南地区,当时共产党还没有
做好打内战的各方面准备,谈判可以拖延时间,调拨军队。如果共
产党不去,蒋介石就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从而发起内战, 责任都在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目的:
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希望可
六、谈判后续
2、撕毁协定
6月1日中共中央起草致郑位三、李先念、 王震电:“
(一)美蒋对我极为恶劣,全面内战不可
避免。要求美机运款接济你们,恐已希望 甚小,你们须求自救之道。
(二)必须准备对付敌人袭击及突围作战,
预拟突围后集中行动及分散行动两个计划。 (三)目前时机紧迫,你们应充分注意, 并团结内部,准备艰苦斗争“ 此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 战爆发。
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
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斗 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显著特 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非常紧迫的,关 系和影响着未来中国命运与前途的重大课题。
一、历史背景
2、国际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美国,倚恃强大的经
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由美 国主宰的世界秩序。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建 立一个表面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听命于美国的中 国,以便“遏制”苏联。。从这个目的出发,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起,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 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苏联领导人一方 面防止美国插手东北,一方面向国民政府表示, 中共没有能力领导统一中国,只承认并支持国民 政府这个“唯一合法政府”,甚至向中共表示, “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四、谈判过程
5、艰难谈判
(1)虽然国共双方代表的谈判举步维艰,但毛泽东在谈判桌外的社交活动却异常丰 富。在重庆的43天中,他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国记者采访,处处 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 光。 (2)毛泽东在重庆与各界人士的交往,留下了很多佳话,其中影响最大的还要数 《沁园春·雪》的发表。到达重庆的第四天,毛泽东就会见了老朋友柳亚子。柳亚子 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又与毛泽东共事过一 段。由于二人都爱好诗词,所以较一般朋友显得更加亲密。 (3) 9月27日,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到西昌度假。在飞机上,蒋介石看到了当日《新 华日报》上刊登的毛泽东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的报道。多日来郁积在蒋介石心中的愤 怒爆发了。在1945年9月29日的蒋介石日记中,人们看到他罗列了中共11条罪状, 并决心要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的文字。 (4)在毛泽东回延安之前,双方将历次谈判记录整理成一个书面文件《政府与中共 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在《协定》中,中共对军队数量问题又做出了 巨大的让步,从最初要求的48个师,已经降到24个或至少20个师,几乎达到了蒋介 石的心理预期。
国内军事冲突之办法、命令及声明,业已成立协议,并于本日公布在案;
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 示》,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
众的议会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1946年2月12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谈判整军方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