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大潮

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大潮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 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 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 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 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 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 了。
钱塘潮的传说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 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 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 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 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 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 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 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 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 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 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 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 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 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观钱塘潮
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全世界只有巴西亚马 逊河的涌潮可与之媲美。潮汐的作用,加之这里独特 的地理地貌特征,构成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自钱塘江口逆流而上,依次可见交叉湖、回头潮、一 线潮等景观,潮来之时,惊涛拍岸,蔚为壮观。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 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 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 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
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大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风起潮涌
一线潮
碰头潮
返头潮
夜色钱塘江
静谥钱塘江
钱塘江畔
镇海塔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的名字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 区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由于河道在杭州 附近曲折呈”之”形,故又名之江、曲江、浙江。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 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 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 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 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 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 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 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 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盐 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 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 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
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 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
潮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 白: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钱塘江诗词
白居易: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杨万里: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李 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