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作文素材

外国作文素材

挖掘课本里的作文素材·外国名人1.狄金森个人介绍: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son,1830-1886),美国女诗人。

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小城阿默斯特,年少时热爱大自然,乐于出外游玩,与人交往举止优雅,一度是小城社交界之花。

二十三岁时,她第一次随父亲远游到华盛顿,在费城邂逅华兹华斯(Charles Wadsworth),并深深爱上了他,但华兹华斯已有妻室,这份感情注定是无望的。

归来后,狄金森闭门谢客,终生未嫁。

邻居偶尔瞥见她身穿的一袭白袍,称之为“白衣女尼”。

社会评价: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样强,她写哲理精辟深邃,警句连篇,耐人寻味。

在一般情况下,她的理念总是带有可感知的特征,总是以有尺寸、有音响、有色彩、有质感的形体出现。

狄金森可以说是灵魂风景画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题材。

她在相对意义上的内向,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她那基本上作为家庭妇女狭窄的生活圈子强加给她的无可奈何的限制。

她的语言,一洗铅华,不事雕饰,质朴清新,有一种“粗糙美”,有时又如小儿学语那样有一种幼稚的特色。

在韵律方面,她基本上采用四行一节、抑扬格四音步与三音步相间,偶数行押脚韵的赞美诗体。

但是这种简单的形式,她运用起来千变万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强凑韵,押韵也多押近似的“半韵”或“邻韵”,有时干脆无韵,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

素材运用:淡泊朴质随性2.裴多菲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原来译名为彼得斐Petőfi Sándor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

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他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

7月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裴多菲留下。

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

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

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下了……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

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

这样的高产率,在欧洲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

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他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为传诵。

素材运用:自由爱国3.华兹华斯华兹华斯(1770~1850)Wordsworth,William英国诗人。

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

8岁丧母。

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

亲友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

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

《水仙》(The Daffodils,1804)是华兹华斯写的最美的一首自然诗。

诗人在独自漫步时,忽然发现湖边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在微风中摇曳起舞。

大自然这奇妙的美景不仅使诗人心旷神怡,而且成为他美好的回忆,在他孤寂无聊的时候给予安慰和快乐。

华兹华斯在平静中追忆和咀嚼,写出了这首水仙诗:黄水仙花郭沫若译独行徐徐如浮云,横绝太空渡山谷。

忽然在我一瞥中,金色水仙花成簇。

开在湖边乔木下,微风之中频摇曳。

有如群星在银河,形影绵绵光灼灼。

湖畔蜿蜒花径长,连成一线无断续。

一瞥之中万朵花,起舞翩跹头点啄。

湖中碧水起涟漪,湖波踊跃无花乐-- 诗人对此殊激昂,独在花中事幽躅!凝眼看花又看花,当时未解伊何福。

晚上枕上意悠然,无虑无忧殊恍惚。

情景闪烁心眼中,黄水仙花赋禅悦;我心乃得溢欢愉,同花共舞天上曲。

这首诗结构完整、韵律严谨、情景交融,充分展示出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描写自然风景的娴熟技巧。

在讴歌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的自然观与文学创作理论: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只有离开自然界之后,诗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写出不朽的诗歌作品。

正如华兹华斯自己所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素材运用:人与自然诗歌4.马丁·路德·金1948年大学毕业。

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

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谋杀,年仅39岁。

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另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Jr.,1917-2007)以该人物事迹出版了同名人物传记。

素材运用:自由平等权利5.史怀哲“非洲圣人”艾伯特·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 是二十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伟人、一位著名学者以及人道主义者。

无庸置疑,这位具备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的才华,且于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史怀哲,是了不起的通才、卓越成就的世纪伟人。

虽然他身上聚集多样的天份,然而,他一生的成就还是来源于信仰的动力与博大的爱心。

在非洲恶劣的条件下,写下了大量有关文化和伦理学和著作,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

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史怀哲言论:“除非你能够拥抱并接纳所有的生物,而不只是将爱心局限于人类而已,不然你不算真正拥有怜悯之心。

”“除非人类能够将爱心延伸到所有的生物上,否则人类将永远无法找到和平。

”“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

”素材运用:生命怜悯人道主义6.罗曼罗兰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兰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名言: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

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唯一的光亮。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素材运用:自由友谊人生信仰7.契诃夫契诃夫(1860~1904)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艺术成就: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他的名言:没有人性,就不会有才能。

能耐天磨真铁汉,不被人嫉是腐才。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何况人?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素材运用:宽容人性坚定8.清冈卓行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

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

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

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另外有专著《手的变幻》(1966)等。

《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

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

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

1969年,清冈卓行因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而获得芥川奖。

素材运用:残缺的美9.雨果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