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申请及签证的经历和心得在博士后申请和签证期间,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
现在我已经顺利的获得了赴德做博后的签证。
我把我在整个过程中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对将来的师弟师妹有参考的价值,另外,也实现了我对斑竹realroma的承诺。
我想一篇好的参考文献最好能包含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所以写之前我暂时列了提纲,如果大家觉得有要补充的,请现在提出,我将在近2天的行文过程里进行完善。
博后申请篇1.博士后位置的信息来源2.(个人简历)CV的准备3.电话面试(telephone interview)的准备与实施4.与教授的信件往来5.申请过程中的自己心态调整6.收获Offer签证申请篇(德国)1.邀请信的注意事项2.个人资料的准备3.面签的问答4.拿到签证博士后申请篇一博士后的信息来源现在网络发达了,啥信息都可以获得,自然博士后的招聘信息也不例外。
现在有很多专门的博士后招聘网,一般google postdoc就可以查到许多,最有名的有以下几个:/splash.action,/js.php?q=postdoctoral+positions,/jobs/,这些是综合性的博士后招聘网站,里面有许多的分类,包括专业、地域等,查找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更新的非常快。
但要说的是,通过招聘网找到的位置,经常是很多人同时竞争的,所以在发信之前,最好能到相应实验室的网页上去浏览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科研背景经历和对方实验室是科研方向结合起来谈,这样会更加吸引教授的眼球。
当然了,如果一天发个200 封,那就无所谓了,只要简历准备的充分一点,信的内容只要修改教授名字即可。
正所谓有得有失,集中和分散的策略有机的结合。
在发信的时候无所谓对方是中国老板还是国外老板,反正网撒的大了,大鱼小鱼都有。
我个人还是建议国外老板为主,这样在国外,至少语言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也能了解老外是怎么想的。
有的同学出去是抱着强烈悲观情绪出去的,他们无所谓在国外工作的压力,无所谓money 多少,无所谓实验是否要接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反正出去似乎就比呆国内强,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
我们在申请博后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精力状况来有效的选择,如果性格开朗,精力极其充沛,当然到哪里都没问题,都能很快的适应,但如果性格比较孤僻,精力也是那种到了晚上10点就要睡觉的同学,最好还是找那种科研压力相对小的实验室。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实验室的科研压力大还是小呢?有个哥们给我一个很easy的判定标准,那就是看老板是否是(医学博士)MD,MD的老板在医院搞呆的时间比较多,搞科研只是他的兴趣,这样的老板科研压力不会特别大,自然下面的学生也就不会太苦了(呵呵,仅做参考)。
另一个选择实验室,选择老板的标准就是这个实验室经费是否充足,近一两年是否有好文章出来,后者更加容易确定,因为上Medline 就可以搞定,在这样的实验室压力会比较大一些,因为别的博士,博士后工作都比较出色,但如果自己肯做,运气又好的话,呆个2 年还是可能自己也可以搞篇大的出来。
也有不少的同学是通过nature、science 的广告来查实验室,当然可以了,但其实那些招聘网站上已经包含了这些广告,所以我建议不必如此去找。
倒是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快速的根据自己的专业来找目的实验室。
还是通过Medline ,输入自己的专业的关键词,可以搜到大量文章,再通过各种途径搞到老板的email,然后就可以啃嗤啃嗤的发送简历过去了,这时无所谓这些实验室是否需要招博后,10个里面有1 、2 个,你就有机会!还有一种途径是通过大学来搜索。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到大学的排名,比如美国,医学(生物学)排名前50位的,各个大学的网页进去之后,一般能从research进入找到相应的系,然后找staff ,各个教授的研究方向都会列入眼前,不管对方是否需要博后,发就是了。
会出奇不意的有好的效果的。
二简历(CV)的准备CV的准备极其重要,国籍、出生地、身份证号码什么的大可不必写,关键有以下几点:研究经历(research experience ),掌握的技术,教育经历,博士论文的题目,3 个推荐人的信息。
其中,又以研究经历最为重要,需要好好的准备。
曾经用什么手段研究过什么课题,发现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意义均可写入其中,一般至少一页A4纸。
这样的CV可以供大量发送。
如果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验室,还要写入自己的科研兴趣,自己过去能做什么,能为实验室做出什么贡献等等。
同学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电话面试(telephone interview )一般来说,信发出去之后的2 天之内,对你感兴趣的老板就会给你回信了。
如果没有回应,八九是喀嚓了,大家不必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实在是放不下,重新发送一遍。
有的客气的老板会写一封信,说抱歉之类的话,那就写一封简短的感谢信,说将来有机会希望再合作。
对你感兴趣的老板会马上让你请推荐人发推荐信过去,也有的老板是马上跟你预约电话面试的时间。
收到面试请求的时候,你需要马上回复,你可以给老板列几个日子,比如1 、2 、3 号,看他的方便时间给你电话过来,你无需自己确定时间。
一般老板会马上回复,跟你说那就2 号几点,还会注明是当地时间还是北京时间。
面试之前,大家不必很紧张,根据自己的CV把来龙去脉用英文列个提纲,细节做到心理有数,特别是一些技术手段的原理、需要注意的环节等。
不同的老板的面试风格、内容都不一样,还相差的很多。
我有一个同学,是Washington大学的一个教授给他面试,足足一个小时,问了大量实验设计方面的问题。
而我经历的5 个面试,一般都在半个小时,教授问了主要以下几个问题:你可否讲一下你的博士期间的工作?你为什么会对我的实验室感兴趣?你为什么会选择做博士后?你是否还投了简历到别的实验室?你的家人是否一起过来?我最终搞定的这个德国老板甚至还问了我有几个兄弟姊妹,他们做什么工作?我的父母做什么工作?……真是晕死!原来他想知道的是他们是否有从事医学,我斩钉截铁回答,NO!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速不一定要快,但要善于发挥,善于掌握节奏,不要老板问你一个问题,一句两句就回答完毕,结果害的冷场。
大家要明白,老板面试你的目的,一是大致了解你的专业能力,但更加看重的是你的英语交流水平。
你实验做的再好,但过去之后,在实验室开semina的时候,你一句都插不上,那可就惨了。
老板当然不希望这样的博后过来。
我接受的还有一个面试是一个教授委托中科院马普的一个德国教授和我面对面进行的。
聊了大概40分钟,专业聊过后,彼此还聊了聊兴趣爱好,聊了聊天气,气氛很融洽。
对自己的英语不自信如何办?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久,直到我接受了第一个面试,这个面试是我应聘一家外企而接到的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电话。
应该说自己的英语直至高中毕业还是比较牛的,每次都能考到班上前3 名,但进入大学之后,对专业课抓的比较紧,英语却几乎不抓了,一直吃老本,于是高中前没有专门练习的听力和口语也就一直没得到提高。
词汇量也严重不足。
记得考六级的时候,听力我一个没听懂,全是蒙的,老天可怜我,给了我61.5,竟然还一次过关。
那次外企的秘书mm给我电话过来,让我等加州总部的一个老外给我电话面试,我说具体几点打过来啊,她说那边时间上午9 点,我掐了掐,不是夜里1 、2 点?于是我慢慢的准备。
没想过了不久,秘书mm又打电话来,说换了一个人给我面试,是澳洲的。
我看澳洲和大陆时间差不多,就问几点,说是下午3 点。
我得抓紧准备了,因为到企业应聘还得准备一些管理、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又狂看这方面的材料。
一点钟,电话铃响了,一般是老婆这时候给我问候,我漫不经心的抓起来,没想那边一个男中音跟我hello 了一声,我考,竟然鬼子提前摸上家门了。
我迅速打开金山词霸,随时应付不时之需。
先叽里咕噜例行问候之后,他就咔咔咔的开始提问了,基本在我掌握的专业知识里,我也就呱呱呱的回答一番,语句还特别简洁。
老外很kind,不时在那边呵呵的笑,这让我放松不少,我一答对一个,他马上excellent 一下,感觉好极了,突然我卡住了,在那里恩恩的支吾着,我想不起一个词汇了,我马上输入中文,金山词霸吧嗒就跳出英文,然后我又流利起来。
最后他问我要什么提问的,我就拿出准备好的问题问过去,还问他多大,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多久,他说39,工作了10年了,我随口接了一句,那如果我今年进公司,10年后,我就和你同岁了,他哈哈哈大笑,最后双方致谢,我才发现原来用英语和老外打电话是这么的简单。
所以我给那些对英语不自信的同学提个建议,不妨搞一次模拟面试,让另一个同学提问,网上面的博后面试题目有不少,随机的问,手里拿个东西做听筒。
效果会不错的。
还有如果想的话,可以先写满1 张纸,可能回答到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这样老外提问到哪个问题,自己一找也能找到了。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问题没听懂,可以pardon一下,没关系,老外都很kind 的,他不会介意,两次听不懂,就再pardon一下,但一般来说,问题不会提的很偏,如果有几个词汇听清楚了,基本也能猜出教授问的是啥问题。
你可以稍微发挥一下,老外在电话那头yes ,yes 的时候,你就继续发挥,如果你回答的跑题了,老外也会继续重新问一遍的。
总之一句话,不要紧张,也不必紧张。
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大家都能理解这一点。
对了,顺便提一句,只有当老板跟你预约面试,这才说明他确实对你有兴趣,99%的情况下,面试是应聘成功所必需的。
不管老板给你的email 里多么的用词美妙,多么的夸你,如果不面试,那就等于0.他可能一封让你激动的信过来,就再也没音讯了。
这种情况在我周围的同学里碰到过好几次了。
那些让你寄推荐信过去的老板也还不到值得信任的地步,往往推荐信过去,却不再理你。
电话问讯可以帮助我们大大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在网上或者什么地方找到你心逸的工作位子时,先给对方打个电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然后说要是对方有兴趣,就马上发简历。
如果对方说那就发来看看吧,那么问清楚对方的姓名和地址,然后当天就发,最晚第二天一定要发,否则时间一长对方忘了,如果是国际申请,最好问下对方的邮箱,马上发一个邮件,附上所有申请材料,并说明这是没有签名的版本,签名的版本通过信件随后就到,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国际邮件时间较长,对方容易忘记。
先打个电话,然后就变成了人和人的联系了,不再是纯粹的审核材料,非常非常重要!!!要是觉得自己外语没有流利到张口就来的地步,最好事先写个草稿。
注意一下各国对材料的要求,如果发往德国,在简历前要写一封信,其实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的信,写的好,别人才打开简历继续看。
简历最多2页,长达3页的简历一点希望都没有。
还有证书复印件,所有简历中列出来的点,最好都能证明,比如你说你法语good,那么你有什么证书吗?实在没有也没关系,其实老外比中国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