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检验专业《免疫学检验》期末复习复习题一、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交叉反应是由于多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构象决定簇B、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功能性决定簇D、共同抗原决定簇E、连续性决定簇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4、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 )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表位E.异嗜性抗原5、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为:()A.抗原B.免疫原C.完全抗原D.半抗原E.变应原6、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交叉抗原7、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才具有免疫原性:()A.1 kD B.5 kD C.10 kDD.50 kD E.100 kD8、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A.皮下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9、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B.SIgA多为双聚体C.IgM分子量最大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10、Ig分成五类的依据是:()A.VL免疫原性的不同B.VH免疫原性的不同C.CL免疫原性的不同D.CH免疫原性的不同E.CL及CH免疫原性的不同11、半衰期最长的Ig是:()A.IgM B.IgE C.IgG D.IgA E.IgD1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应答13、不完全Ag的概念是:()A、能活化机体吞噬细胞的物质B、能与Ab反应的物质C、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物质D、只有反应原性物质E、能活化补体的物质15、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A. IgG和IgMB. IgD和SIgAC. SIgA和IgGD. IgM和IgEE. IgE和IgD16、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MB.IgGC.IgED.IgAE.IgD17、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SmIg类别是:()A.SmIgMB.SmIgGC.SmIgED.SmIgAE.SmIgD18、关于ADCC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IgM可介导ADCCB.Mφ不具有ADCCC.CTL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D.ADCC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E.ADCC需要补体参与19、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20、Ag决定簇是:()A、决定Ag特异性最小化学基团B、多个氨基酸基团C、多个单糖基团D、在Ag分子的某些突出部位分子E、5~10个脂肪酸基团21.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蛋白质B类毒素C多糖D核酸蛋白E单质22、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A、CH和CLB、FC段C、VL和VHD、VH和CHE、铰链区23、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A、IgMB、IgEC、IgGD、IgAE、IgD24、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A、IgMB、IgGC、IgED、SIgAE、IgD25、不属于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的基本原理的是:()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B.杂交瘤保持双方亲代细胞的特性C.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制筛选出杂交瘤细胞D.采用转基因技术E.杂交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26、灭活补体常用温度和时间是:()A、56℃30分B、4℃2小时C、-30℃1天D、37℃30分E、室温30分27、补体经典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B、C124536789C、C145236789D、C142356789E、C12435678928、下列哪一种疾病与HLA-B27抗原相关性最明显:()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性关节炎C、重症肌无力D、强直性脊柱炎E、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29、在骨髓移植过程中对移植抗原进行配型要求:()A、MHC-II类分子相同B、MHC-I类分子相同C、MHC-III类分子相同D、MHC-II类分子和MHC-I类分子都相同E、粘附分子相同30、T细胞能形成E花环原因是T细胞表面带有:()A、CD3B、CD4C、TCRD、CD2E、CD831、树突状细胞表达以下哪类分子:()A、只表达MHC-Ⅱ类分子B、只表达MHC-Ⅰ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D、仅同时表达MHC-Ⅰ、MHC-Ⅲ类分子E、同时表达SIgM和SIgD分子32、关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溶菌、杀菌与细胞毒作用B、促炎症作用C、调理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E、免疫黏附作用33、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34、下述哪种CD抗原为MHC-Ⅱ类分子的受体:()A、CD2B、CD4C、CD8D、CD25E、CD28 35.关于IgG的错误叙述是:()A.可分为四个亚类B.可通过胎盘C.抗原结合价为二价D.CH2有补体C1q结合点E.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获得一个F(ab')2片段36、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3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A. 抗毒素血清B. 胎盘球蛋白C. 淋巴细胞抗血清D. 白喉抗毒素E. 本-周蛋白38.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B.具有酶活性C.其性质不稳定D.其作用是非特异性E.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39.经典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A.C3bBbB.C4b2bC.C4b2b3bD.C3bBbpE.MAC40.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 C3aB. C3bC. C2bD. C4aE. C5a41.补体经典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B.C124536789C.C145236789D.C142356789E.C12435678942.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C3B.D因子与旁路途径的活化有关C.过敏毒素抑制炎症反应D.C1q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E.红细胞上C3b受体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43.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3a、C4a B.C3a、C5a C.C3a、C4a、C5a D.C3a、C5b67 E.C3b、C4b44、不参与C3转化酶形成的补体组分是:()A.C4B.C3C.C2D.C5E.B因子45、RF在诊断下列哪种疾病过种中最有价值()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性关节炎C、重症肌无力D、强直性脊柱炎E、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46、关于AB型血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红细胞表面带A、B抗原,血清中带AB抗体B、红细胞表面带O抗原,血清中带AB抗体C、红细胞表面带A抗原,血清中带B抗体D、红细胞表面带B抗原,血清中带A抗体E、红细胞表面带A、B,抗原血清中带不带抗体47、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不包括()A、高度特异性B、高度均一性C、强凝集和沉淀反应性D、对环境的敏感性E、可重复性48、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A、树突状细胞B、B淋把细胞C、T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枯否氏细胞49、下列不是细胞因子的是()A、生长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D、集落刺激因子E、干扰素50、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A、CD2B、CD3C、CD4D、Igα、IgβE、CD851、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介导细胞主要是()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郎格罕氏细胞E、TH1细胞52、火箭电泳是将()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A.直接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单向免疫扩散D.双向免疫扩散E.免疫浊度检测53、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T和B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54.自然状态下的抗原是:()A.单价的B.双价的C.三价的D.多价的E.零价的55.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由以下那些因素决定的:()A.两者之间相互结构的互补性和各种结合力决定的B.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决定的C.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决定的D.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E.是由两者之间的比例决定的56.补体参与的反应不包括:()A.溶菌反应B.溶血反应C.补体结合试验D.沉淀反应E.II型超敏反应57.再次免疫应答的显著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诱导潜伏期长B.抗体维持时间长C.抗体滴度高D.优势抗体为IgGE.第三次接触抗原属于再次免疫应答58.在诱发抗体合成过程中,免疫记忆主要由以下哪种细胞显示出来:()A.B细胞B.巨噬细胞C.T细胞D.多形核中性白细胞E.DC细胞59.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分外周血时,其中处于最上面的是:()A.死细胞层B.单个核细胞层C.粒细胞层D.稀释的血浆层E.红细胞层60、II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B、迟发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细胞毒型超敏反应61、不是体液免疫再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A、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B、潜伏期长C、抗体为高亲和力抗体D、抗体含量高E、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较长62、在总补体活性测定时,所测定的是:()A、红细胞与补体结合的能力B、补体溶解红细胞的活性C、补体溶解致敏红细胞的活性D、溶血素与补体结合的能力E、补体结合免疫复合物的能力63.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发生了什么变化A.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B.氨基酸数量发生变化C.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D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E.氨基酸功能发生变化64.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A.抗原略多于抗体B抗体略多于抗原 C.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抗原显著多于抗体E.抗体显著多于抗原65.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B.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D.解离后的抗体生物学活性改变E.解离后抗原的生物学活性不变66. 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 D 等价带 E.拖尾现象67.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什么特性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阶段性6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用作抗原抗体稀释液的是A.0. 55% NaCl溶液B.0.65% NaCl溶液 c.0.75% NaCl溶液D.0. 85% NaCl溶液 E O.95% NaCl溶液69.沉淀反应中抗原过量的现象称为A.前带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现象70.免疫家兔采血前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最常用的采血方法为A.心脏采血法B.股动脉采血C.耳缘静脉采血D.颈静脉采血E.股静脉穿刺采血71.制备细菌鞭毛抗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A.2%氯化钙B.75%乙醇C.2%氯仿D.0.3%~0.5%甲醛E. 100℃加温1小时72.首次与第二次动物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A.1周内B.10—20天C.7~10天D .20~30天 E.30天以上73.用于融合的理想骨髓瘤细胞不符合下列哪项A.融合率高B.胸腺嘧啶激酶缺陷株C.与B细胞融合稳定D.细胞株本身能产生免疫球蛋白E.最常用的为NS-1细胞株74.稀释融合细胞时,实际达到每个培养孔含多A.多个细胞B.无或一至几个细胞C.一至几个细胞D.一个细胞E.无细胞75.杂交瘤细胞最常保存在A.液氮中B.-4℃C.-20℃D.-80℃E.室温下76.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原则为A.液氮保存B.冻存管取出后立即水浴C.缓慢降温D.慢冻快融E.以上都是77.制备单克隆抗体应该具备哪种能力A.克隆化产生单一抗体B.筛选率高C.保留双亲特性D.体外培养可长期增殖E.以上都是78.可在HAT培养基中存活的是缺陷细胞R HGPRT缺陷细胞 C.正常细胞D.骨髓瘤细胞E.以上都可以79.最有效的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A.亲和纯化法B.盐析法C离子交换法D高速离心法 E.凝胶层析法80.关于凝集试验,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检测颗粒性抗原B.结果只能定性测定C.第一阶段反应可见D可直接检测细菌抗原 E.反应两阶段界限明显81.关于玻片凝集试验,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检测抗原B.只能检测抗体C.可用于检测标本中菌种的诊断D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E.为半定量试验82.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抗体B.抗体致敏载体C.出现凝集为阳性D不凝集说明标本中有待测抗原E以上都不对83.关于SPA,哪项说法不正确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B.与IgG的Fe段结合C.与IgG结合后不影响其活性D.不能与IgG3结合E.能与IgG的F(ab')z段结合84.关于间接血凝试验说法正确的是A.以红细胞作为载体B.不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C.不能检测抗原D.以+++凝集为滴定终点E.红细胞集中于管底呈圆点为凝集85.胶乳凝集试验不能用于哪种类型风湿因子检测A.IgA型B.IgG型C.IgM型 D IgD型 E.IgE型86.关于明胶凝集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特殊的间接凝集试验B.可检测病毒抗体C.灵敏度高D.可检测精子抗体E.以上都错87.关于直接Coombs试验,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IgGB.游离的IgGC.ABO血型鉴定D游离的IgME.以上都可以88.下列哪项不是间接Coombs试验的用途A.检测母体Rh(D)抗体B.血型抗体的检测C.检测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检测血清中游离的IgGE.抗球蛋白血清分析89.凝集试验与沉淀试验相比,相同之处为A.反应一步完成B.均可检测可溶性抗原C.均可检测颗粒性抗原D.反应所需时间接近E.结果判断一致90.关于单向扩散试验的结果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A.Mancini曲线适于处理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24小时)扩散的结果B.Fahey曲线适于处理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48小时)的结果C.海德堡曲线均可处理D.测量沉淀环的直径或计算环的面积E.以上都不对91.双向扩散试验中沉淀环靠近并弯向抗原是因为A.抗原分子量大,浓度高B.抗原分子量小,浓度低C.抗原分子量大,浓度低D.抗体扩散快E.抗原扩散慢92.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是因为A.抗体带正电荷R抗体带负电荷 C.电渗作用D.电泳作用E.以上都是93.下列描述中与荧光免疫技术直接法不符合的是A.荧光抗体直接加于标本上B.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特异的荧光抗体C常用于抗核抗体的检测D.灵敏度偏低E.特异性高,非特异荧光染色因素少94.镧系元素螯合物的荧光寿命通常为A.10~100纳秒B.100~1000纳秒C.1—10微秒D.10—1000微秒E.1~100毫秒9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常用的荧光物质为A.Eu抖B.FITCC.RB200D.吖啶酯E鲁米诺96.镧系元素不包括下列哪种A.EuB.TbC.SmD.NdE.Cr97.与荧光物质淬灭有关的因素包括A.紫外线照射B.高温C.低温D.苯胺E.碘98.ELISA检测方法中,HRP的底物不包括A.OPDB.TMBC.4-MUGD.5-ASAE.ABTS99.ELISA包被时通常使用的缓冲液为A.pH 7.4磷酸盐缓冲液B.pH 7.4碳酸盐缓冲液C.pH 7.4枸橼酸盐缓冲液D.pH 8.6磷酸盐缓冲液E.pH 9.6碳酸盐缓冲液100.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属于哪类反应A.水解反应B分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中和反应E.置换反应101.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剂是A.鲁米诺B.AMPPDC.吖啶酯D.三丙胺E.三联吡啶钉102.下列哪种物质是直接化学发光剂A.三丙胺B吖啶酯 C.异硫氰酸荧光素D.AMPP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