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013-01
摘要:近年来,反式脂肪酸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主要阐述
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关于反式脂肪酸管理的两项
建议。
近年来,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有密切联系的脂质——反式
脂肪酸,逐渐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
反式脂肪酸常被食品加工厂和
餐馆用于制成多种食品,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后,易造成增加患心血
管病、糖尿病和癌症危险、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严重后果。
一、反式脂肪酸的性质及其来源
反式脂肪酸是种非必需脂肪酸,自然界中的反式脂肪酸只少量
存在于反刍动物的乳肉中,对人体无害;而经科学研究证明,人为
反式脂肪酸则是日益被公认为极具危害风险的“坏脂肪”。
人为反
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部分氢化的硬化油中,这类硬化油,向来被大
量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和煎炸油等。
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与饱和脂肪酸类似,大部分都通
过正常的脂质吸收、代谢途径结合至组织的脂质中。
反式脂肪酸的
双键结构能够明显降低其胆同醇酯的水化作用以及肝脏中胆同醇
的酯化作用。
反式脂肪酸结合至膜磷脂或血浆脂蛋白后,将会影响
膜或膜结合蛋白(脂肪酸链延长酶、去饱和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
功能,干扰必需脂肪酸和其它脂质的正常代谢,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一)增加患心血管病危险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肌梗塞、心脏猝死、冠心病等的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首先,反式脂肪酸作用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和肝脏ldl受体,从而升高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增加形成血栓、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危险。
其次,反式脂肪酸可以与细胞膜磷脂结合。
改变膜脂分布并最终导致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的改变。
同时影响膜蛋白结构和离子通道.改变心肌信号传导的阈值.这也可能是其导致心肌梗死等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二)增加患糖尿病危险
一项为期14年的研究分析了84000多例妇女的资料,在此期间共有2 507例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分析结果表明,她们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显著增加了患糖尿病的危险。
实验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容易诱发ⅱ型糖尿病。
(三)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婴儿可能通过胎盘转运以及乳汁运输的方式摄入反式脂肪酸,从而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作用机制是:反式脂肪酸能够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并抑制其功能,使胎儿和新生儿更易患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反式脂肪酸能结合大脑中的脂质,抑制体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对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反式脂肪酸能抑制母体中前列腺素,通过母乳作用于婴儿,
影响婴儿胃酸分泌、平滑肌收缩和血液循环等功能。
(四)增加癌症风险
反式脂肪酸是否有致癌效应尚存在争议。
但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膳食反式脂肪酸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而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与此无关。
三、关于反式脂肪酸管理的两项建议
(一)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
首先,应该支持科研人员开展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各类研究工作;其次,应及时采纳科研成果,在立法和施政上表现出来。
再次,要及时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调查表明,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平均摄入量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和欧盟,在规定范围之内。
但是,我国地区差异很大,如果依靠平均数来衡量,地区、群体的差异往往会被掩盖。
实际上,如果细致地挖掘调查数据,就会发现,我国大中城市、儿童和青年群体中中反式脂肪酸的平均摄入量,是超出安全范围的。
我国国民的整体营养状况是: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病、文明病并存。
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洋快餐”无孔不入,快餐油炸食品和高油高糖的烘焙食品等,都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长期热衷的食品。
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儿童健康的严重问题。
因此,应当加大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二)尽快建立反式脂肪酸的标签制度
当前,我国食品对反式脂肪酸的标注尚处于模糊状态。
实际上,凡在食物标签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菜油”、“固体菜油”、“起酥油”、煎炸油、“人造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雪白奶油”、“麦淇淋”、“植脂末”等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由于使用这些“擦边球”的名称,使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无法辨认和识别,不清楚自己到底摄入了多少反式脂肪酸。
我们应当实施食品标签制度,规范食品成分的说明,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规格化、标准化,制止造假和欺诈。
以美国为鉴,在其fda反式脂肪酸标识法令发布之后,该法令预防了美国每年600~1200例冠心病发病(其中240~280个病例会因病致死),从而挽回医疗、劳动力和伤痛费用约9亿~18亿美元。
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食品成分标签制度来对各类食品实施品质控制。
参考文献:
[1]杨辉,李宁.反式脂肪酸及各国管理情况介绍[j],中国食品学报,2010(4):8~12.
[2]刘艳芳. 反式脂肪酸走向倒计时[j].中国食品报,
2004(54).
[3]赵国志.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问题与现状[j].食与油
脂,2003(2):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