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依据 (1)2 、适用范围 (1)3 、作业准备 (1)4 、技术要求 (2)5 、施工工艺及流程 (3)6 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 (14)7 钻孔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15)8 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20)9 安全措施 (22)10 环保及文明 (23)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工法1、编制依据1.1.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2.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3. 根据DK193+553 火烧屋基双线大桥第一根冲击钻灌注桩7-4# 桩基成功施工后的施工经验。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十一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CYSG-4 标采用冲击钻施工工艺的灌注桩。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软土、粉质黏土、泥岩夹砂岩及各种复杂地质的桥梁桩基施工。
3、作业准备3.1 施工技术准备3.1.1 根据设计文件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细则。
3.1.2 施测墩台及孔位控制中线,做好护桩。
3.2 场地准备3.2.1 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开挖工作平台。
3.2.2 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满足冲击钻有足够的作业面。
3.2.3 钻孔场地在淤泥较厚时,可采取换填淤泥、加深护筒、增大水头压力、筑岛围堰等措施。
3.2.4 在场地布置中安排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3.3 物资准备根据工程备好各种所需材料。
3.4人员配备(劳动力组织采用内部队伍组织模式,施工人员要结合现场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主要人员见表1《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劳力安排表》3.5机械设备机械配备见表1《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劳力安排表》表2《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表》表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劳力安排表4、技术要求4.1相关部门提供的该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资料、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资料。
4.2施工现场环境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物、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4.3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所需材料的检验和配合比试验,对所需的材料必需作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并委托有资历的试验室根据所用的原材料作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
4.4测量人员已对钻孔桩位置进行了测量,并标出其中心位置,并在纵横向设了护桩。
4.5表冲击钻灌注桩施工机械配置表5、施工工艺及流程施工准备T埋设钻孔护筒T搭设作业平台T桩机就位T钻孔T成孔检测-清孔-制作、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拔出导管、护筒T基桩检测。
见图1《冲击钻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1施工准备人员机械进场,进行桩位详细测量放样,标明具体位置,钻机就位,各种原材料进场。
5.2埋设钻孔护筒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护筒:5.2.1钢护筒在旱地或水中均可使用,筒壁厚度可根据钻孔桩径、埋深和埋设方法选定,一般钻孔桩可为4〜12mm,必要时可根据钻孔桩孔径、埋设方法和深度通过计算确定。
522钢筋混凝土护筒可在水深不大的钻孔中使用,筒壁厚度为8〜10cm 。
5.2.3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40cm 。
5.2.4 护筒埋设方法:(1 )在砂土,粉砂土地和砂砾等松散河床挖埋护筒时先在桩位处挖出比护筒高度深30-50 厘米,直径比护筒大40-50 厘米的圆坑。
然后在坑底填筑30-50 厘米厚的粘土,分层夯实,以备安设护筒。
(2 )在粘性土中挖埋时,坑的直径与上述相同,坑深则与护筒相等,坑底稍加平整。
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拉线放样,把钻孔的中心位置标于坑底。
把护筒放进坑内,用十字架找出护筒的圆心位置。
移动护筒使其圆心与坑底的钻孔中心位置重合,另用水平尺校正,使护筒直立然后在护筒周对称地均匀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并对称夯实,在砂砾地层埋设时,更应夯埋密实,以免回填粘土与砂砾交界处漏水。
回填夯实第一层土后,应检查搞筒位置是否正确,才能继续夯填。
(3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 ,并高出施工地面0.5m ,其高度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4)在岸滩上护筒埋置尝试为: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 ,砂类土不小于2m ,当表层土松软时,宜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5 )在水中筑岛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 左右,在水中平台上设置护筒,可根据施工最高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在水中平台上下沉护筒,应有足够的导向设备控制护筒位置。
(6)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cm ,倾斜度不大于1%图1 冲击钻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5.3泥浆池防护与泥浆制备5.3.1 钻孔桩施工时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设置在两墩中间,一个泥浆池最多允许供两个墩位使用,在24m 垮中间不允许设置泥浆池。
532泥浆池上缘纵向11m X横向8m X深3.0m,泥浆池按1:0.5放坡,泥浆池外围设钢管防护栏,钢管使用①40双横杆,钢管外刷红白0.3m 等距相间油漆,栏杆柱露出地面高度1.2m ,打入地面深度不少于0.5m ,埋设距泥浆池边缘0.5m ,间距3.0m, 横杆上下间距0.6m 。
5.3.3 泥浆池应设置密目的安全防护网,挂设醒目的“泥浆池危险,请勿靠近”“注意安全”等安全警示牌。
5.3.4 钻孔施工应根据地层情况制造泥浆护壁。
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黏土或膨润土,造浆量为2 倍的桩的混凝土体积,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
泥浆性能指标如下:5.3.5泥浆比重:当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1 ~ 1.3;使用实心钻头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岩石1 .2 ,黏土、粉土1 .3 ,坚硬大漂石、卵石1.4。
黏度:入孔泥浆黏度,一般地层16~22s ,松散易坍地层19~28s 。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
胶体率:不小于95% 。
PH 值:大于6.5 。
5.4 搭设作业平台根据实际场地情况,施工钻孔桩作业平台。
5.5 桩机就位安装钻机前,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底部应平整,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在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
5.6 钻孔5.6.1 钻孔前,按施工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
5.6.2 开始钻孔时,应采用小冲程开孔,使初成孔坚实、坚直、圆顺,能起导向作业,并防止孔口坍塌。
当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正常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的冲击钻孔。
在砂类土或软土层钻进时,易坍孔。
宜选用平底钻锥、控制进尺、低冲程、稠泥浆钻进。
5.6.3 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0.5m 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在冲击钻进中取渣和停钻后,应及时孔内补水和泥浆,保持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黏度。
5.6.4 钻进过程中,钻头起落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渣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5.6.5 钻进过程中,应勤松绳、适量松绳,不得打空锤;每钻进1m 或地层变化处,应在泥浆槽中捞取钻渣样品,查明土类并记录,及时排除钻渣并置换泥浆,使钻锥经常钻进新鲜地层。
同时注意土层的变化,在岩、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土层并记入记录表中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每次松绳量应根据地质情况、钻头形式和钻头重量决定。
5.6.6 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提高孔底5m 以上,孔口应加护盖。
5.6.7 为防止冲击振动邻近孔壁坍塌或影响邻孔已浇筑混凝土强度,应待邻孔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方可施钻。
5.6.8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进行检查,按填写钻孔记录表。
5.6.9 钻孔工地应有备用钻头,检查发现钻孔钻头直径磨损超过15mm 时,应及时更换修补;更换新钻头前,应先检孔到孔底,确认钻孔正常方可放入新钻头。
5.7 成孔检测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可采用笼式测孔器或超声波检测。
目前施工现场主要采取笼式测孔器,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浇筑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5.8清孔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渣、泥浆相对密度、泥浆中含钻渣量等指标符 合规范要求,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采用检孔器与测绳对孔径与孔深进行检 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
清孔可采用换浆法,严禁采用加 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在抽渣或吸泥时,应及时向孔内注入清水或 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
清孔应符合下列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 ~ 3mm 的颗料;泥浆比重不大于1:1 ;含砂率小于2% ;黏度为17〜20s ;浇筑水 下混凝土前允许沉渣厚度不大于 5cm 。
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5.9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5.9.1对于较短的桩基,钢筋笼宜制作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
对于孔深较大的桩基,钢筋笼需要现场焊接的,钢筋笼分段长度不宜少于 18米,以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
5.9.2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 筋,标出主筋的位置。
把主筋 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
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 扶正加强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焊接。
在 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强筋后,用机具或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 上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条,按设计位置布置好盘条, 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
5.9.3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方法: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主筋根数的25%,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
钢 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符合要 求。
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可用转动混凝 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 4 个5.9.4 骨架的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运输骨架,都不得使骨架变形, 当骨架长度在 6m 以内时可用两部平板车直接运输。
当长度超过 6 米时, 应在平板车上加托砼垫块■土垫块,见右图。
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主筋架。
如用钢管焊成一个或几个托架用翻斗车牵引,可运输各种长度的钢筋笼,由专人负责运输过程交通安全。
5.9.5 骨架的起吊和就位(1 )制作完成后,骨架安装采用汽车吊,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
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
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两根杉木杆以加强其刚度。
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
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
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
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
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