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萤火虫助残社公益创投项目

萤火虫助残社公益创投项目

鼓楼区残疾人家庭支持项目
一、鼓楼区萤火虫助残站简介:
鼓楼区萤火虫助残站于2008年在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成立3年多来,在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从创建时,只是网友们利用网络平台有计划性的组织各类公益活动,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和助残志愿者力量的民办非业务单位。

几年来,南京市鼓楼区萤火虫助残站秉承:“健残互助,平等关爱”的理念,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紧紧围绕南京“助残服务”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居家托养、就业培训、心理咨询、征婚交友等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机构成为高校和企业助残志愿者爱心挂牌基地。

在机构从事残疾人托养工作,通常服务的不仅仅是残疾人,而是整个家庭。

积累了丰富的实物经验。

二、项目背景
鼓楼区居住人口密集,残疾家庭数也较多,残疾家庭因为家里有残疾人,特别是有残疾孩子,家长在日常生活、工作、社会交往时常因为孩子的缘故而感觉到比较压抑,他们不太愿意让外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残疾、也不愿意主动谈论家庭成员的一些情况。

残疾孩子的家长为孩子的康复训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有的孩子家长为了孩子的康复训练,甚至辞去工作,对孩子的康复有比较高的期待。

但是由于孩子的残疾原因多种多样,有诸多的不可知、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孩子康复训练时间长或愈后效果不理想,这给家庭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何帮助残疾孩子家长接受孩子残疾的事实,接纳孩子,让孩子恢复社会功能、参与到正常社会生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通过家庭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引导他们坦然面对现实,自我互助,让一个个单细胞家庭组合成细胞群,从而增强残疾家庭的抗压能力。

三、项目概要
机构在长期服务残疾人的过程中,了解到残疾家庭有着诸多精神、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不仅残疾人需要康复训练、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而且残疾人家庭成员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

残疾人家庭成员在长期照顾残疾人的过程中付出很大的精力,往往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如无助、无奈、沮丧、挫折感、逃避感等,这些负面情绪却时常得不到有效的排解愈宣泄,有时候为了摆脱这种负面情绪,他们甚至通过伤害自己、残疾家庭成员等极端方式来寻求解脱。

因此,社会有必要在关注残疾人的同时,把残疾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给家庭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源,引导残疾人家庭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等等。

本项目计划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在残疾人家庭间开展小组社会工作,切实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减轻压力和增强生活原动力,以及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培养家庭自信、乐观等等积极精神。

同时通过家庭间相互帮助,协助他们
恢复社会功能,增加与社会的互动,最终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

1,目标人群
本项目的目标人群为鼓楼区有未成年残疾人的家庭,以家庭作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项目的直接受益人群为20-30个残疾人家庭(试点),以这些残疾人家庭为服务对象组建两个活动小组,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为这些家庭服务;项目的间接受益对象为残疾人家庭所在的社区、基层社会组织、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基层政府等。

2,项目主要服务内容
以鼓楼区内未成年残疾人家庭为服务对象,组建三个残疾人家庭小组,以小组工作方法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内容为:
(1)残疾人家庭治疗,发现并解决家庭内部可能存在的矛盾,重塑成员间的互动关系;
(2)提供康复技能培训,根据孩子的残疾类型,聘请康复专家、康复机构负责人对残疾孩子家长进行相应的康复技能培训,帮助家长更好、更科学地照顾残疾孩子;
(3)残疾人家庭联谊,为家长提供交流、沟通的计划,以便家长能够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4)家庭出游服务,为这些家庭组织日间出游、市内参观、短期旅行等方面的服务;
(5)组织残疾家庭参与社会活动、社会交往,如参加社区活动等;
3,项目的预期目标
(1)直接目标:组建三个残疾人家庭小组,每个小组预计开展20次以上的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预计有7-10个残疾人家庭,每次活动有14-20人参加;预计每个小组服务280-400人次,三个小组预计服务840-1200人次。

(2)间接目标:倡导互助理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务;探索新的助残服务内容、方法与模式;总结服务经验,尝试推广新的助残服务方法。

四、项目执行方案
五、可行性分析
1.萤火虫助残站的服务经验。

萤火虫助残站自成立以来,机构重视培养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积极开拓思路,学习专业技能,机构在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

机构工作一直有较强的分工,责任明确,萤火虫的助残工作也吸引了社工专业的志愿者。

2.与残疾人家庭联系密切、了解残疾人家庭的需求。

3.机构注意专业方法的使用,与南京几家高校开展合作,机构成为这些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研究基地,聘请资深社工、大学教师担任机构顾问,机构有项目运作经验。

4.汇集了一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社区志愿者。

六、风险评估及解决方案
1.有的残疾人家庭对项目的兴趣不大,不愿意参加活动——加强活动宣传,事先进行专门的调研,切实了解残疾孩子及其家庭的需要,针对具体需要制定活动方案。

2.有的残疾人由于出行不便等原因,常不能按时来参加活动——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就近安排小组活动开展地点,出游时安排专门车辆接送等。

3.有的家长比较避讳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的残疾或是家庭生活情况——服务者用专业的方法对其进行沟通,用平等、真诚的态度接纳残疾孩子及其家长,不戴有色眼镜,同时说明小组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以及对有关信息的保密原则,努力赢得残疾人家庭的信任。

4.有的家长夸大服务者的能力和机构的力量,寄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事先说明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对服务者的能力范围进行划定。

同时对残疾人家庭提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反映到相关部门或寻找社会资源进行支持。

5.由于项目周期较长,服务者的积极性可能会逐渐减退,服务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次项目的服务者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机构的工作人员,二是与机构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志愿者,三是从高校招募的社工专业志愿者。

在确定服务者名单时,要保证所有人员能够参与项目的整个流程,无特殊原因不能中途退出项目,同时制定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

在高校招募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要求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秉承专业理念,掌握专业方法,对该项目及服务对象有热情。

邀请高校社工专业老师指导整个项目的运行,在项目运作前对服务者进行相应的培训。

此外,定期开展评估分享活动,各个小组交流在活动中的经验教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七、本项目创新性与可持续性
使用社会小组工作方法,以家庭为单位的关爱模式,在自助-互助的小组活动中,使残疾人家庭能够获取社会资源、增加社会交往,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家庭的需求;如果有项目支持,这种服务方法、服务模式可以服务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在社区中培养志愿服务力量,呼吁更多的社会关注,推动新的残疾人社区照顾模式。

附项:1、目团队信息表
2、预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