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煤矿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XXXX煤业有限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汇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编制二O一八年一月十五日目录一、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 (2)为有效地辨识和提取事故和隐患信息,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提前进行预测预警、采取有关措施,以便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3)一、事故监测及预警的特点 (3)1、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3)二、应急值守制度 (5)三、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7)四、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9)五、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0)六、应急演练制度 (13)七、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14)八、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17)九、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18)十、应急救援档案管理制度 (18)一、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为有效地辨识和提取事故和隐患信息,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提前进行预测预警、采取有关措施,以便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监测及预警的特点1、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2、准确性。

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事故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

3、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4、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原则和要求构建事故监测及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实行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

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地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

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3、高效性原则。

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

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订合理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

三、预警系统的功能此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风速、瓦斯、一氧化碳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通过传输设施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输出或通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LED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上。

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比较。

四、监测与预警机构为了保证事故监测预警机制高效运转,促进安全管理的预控工作,监测与预警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监测预警机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其基本工作目标是保证我矿的生产经营建设、维护我矿的预警管理系统。

五、日常管理事故监测预警机构办公室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对监控到的突发事件,应根据事件大小、类别进行预测预警,并及时上报值班矿长及分管矿领导,同时将值班矿长或分管矿领导指示传达到事发现场,并做好上传下达记录台帐。

二、应急值守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矿应急值守的管理,强化应急值守责任,保障安全生产,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有效、有序的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故损失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结合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

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包含了值守人员的范围及条件、值守人员的职责、值守人员的纪律。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矿应急值守人员、各科队应急值守人员、信息员。

二、值守人员的范围及条件第四条副矿长以上管理人员参加矿应急值守。

第五条科队长参加本科队的应急值守。

三、应急值守人员职责第六条参与矿应急值守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对当天全矿的突发的危及安全生产的事件负全面责任。

每天上午8点为值班交接班时间,值班及交接班地点为调度室。

第七条矿应急值班人根据当天人员的实际情况安排科队应急值守人员及值班时间,保证当天24小时有应急值守人员值班,调度室负责对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第八条矿应急值守人员必须熟悉信息收集、汇总、报送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填写矿应急值守记录,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在本值班日未完成或待完成的现场工作及安全状况都应向接班人交接清楚。

第九条矿应急值守人员发现或接到信息员报告,有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时,必须立即采取停产、撤人、排除隐患等紧急处理措施,安排相关的各单位应急人员及时处理,并及时向调度室和矿带班领导汇报。

第十条现场值班人员在各工作地点发现隐患,应根据隐患严重程度,立即安排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整改,发现事故和严重隐患要立即汇报矿应急值守人员,根据矿应急值守人员指示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各科队应急值守人员接矿应急值守人员指示后,立即带齐工具和物资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安排人员对处理方法、过程、进度和结果及时汇报矿应急值守人员。

四、应急值守纪律第十二条当天矿应急值守人员和其他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必须在矿。

第十三条应急值守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值守人员及时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汇报,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值班人员因事、因病不能值班或需离矿,必须同时向调度员和矿值班领导请假;并请同组或他组具有应急值守资格的人员替班。

三、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为规范我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报告和传递工作机制,结合我矿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凡在我矿区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适用于本制度。

二、事故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和完善,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信息处置应当遵循快速、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调度室为事故信息就收和发送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在收到事故信息报告的同时汇报矿领导。

四、事故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已经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五、信息的接收及通报凡在我矿区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积极展开救助行动,调度室接到各科队事故、事件或灾情报告,应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请示总指挥或第一副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通知顺序逐个通知相关人员。

六、信息传递1、调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立即向矿长及领导小组成员汇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按照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同时通知安全科,由调度室和安全科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踪、处置、督导等工作。

2、发生事故后,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应立即授权调度值班人员,向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单位和作业场所通报并作出相应处置和采取相应措施。

3、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及调度室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③事故的简要经过;④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⑤已经采取的措施;⑥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

对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也要及时报告。

5、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在依照以上规定报告的同时,根据矿领导指示向矿山救护队汇报,请求救援。

6、事故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续报。

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续报工作直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七、信息公开执行有关信息发布的规定。

信息发布在总指挥授权下,由专门机构或专人依据事故级别大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按照事故信息发布原则对外进行信息发布。

八、事故信息发布原则真实原则。

对突发事故情况、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应急处理方法、环境污染等情况,如实向外界公布,事故信息应真实、准确。

及时原则。

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

正面引导原则。

在发布事故真实信息的基础上,重点对事故抢险救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四、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一、基本原则根据矿井生产和设备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应急救援投入和资金渠道,保证新增、改善和更新安全系统、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抢险救灾等均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应急投入应能充分保证抢险救灾需要,账户资金要专款专用。

二、应急救援投入项目1、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器材、工具或相关用品等费用;2、应急救援组织办公费用;3、应急救援培训4、应急演练费用;三、按照安全风险管控,计划应切实考虑到重大危险源因素及重大环境因素预防控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四、应急资金计划应送分管安全矿长和矿长审批,同时抄报公司总经理。

五、矿财务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公司相关制度提取应急救援投入资金,纳入年度财务预决算,应对应急救援投入资金使用进行统计、汇总。

六、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监督安全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相关部门、基层单位按制度贯彻执行,了解资金是否有效实施。

七、使用应急救援投入资金时,应编制计划,及时报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权限及资金限额按有关财务制度执行。

八、供销科和机电科应掌握采购的安全设施设备、物资是否合格有效。

九、安全科应督促相关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计划实施。

十、在应急救援投入资金使用上应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在具体实施项目上应做到“四定”,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期限。

十一、对数目较大应急救援投入资金的制定,应进行可行性评价、论证、会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其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

五、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