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摘要】根据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理论认识其病机为肾虚血瘀,从肾虚血瘀角度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盆腔炎反复发作肾虚血瘀中医治疗
盆腔炎反复发作是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因急性发作期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该病反复发作遗留的输卵管炎性粘连或堵塞导致不孕高达40%~60%,同时使异位妊娠的危险增加8~10倍,或出现持续的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就盆腔炎反复发作,从肾虚血瘀角度论治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认识
盆腔炎反复发作,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在“妇人腹痛“、“不孕”等病证范畴中。

在古医籍记载中,对本病肾虚、血瘀的病机早已有认识。

《丹台玉案》:“妇人患带下者,病在带脉也,虽有赤白,总属肾虚。

”《血证论》:“带漏虽是水病,而亦有挟瘀血者,以血阻气滞,因生带浊。

”盆腔炎病程长、缠绵不愈的特点也有记载。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有妇人之病……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或经期同房,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等,导致湿热(毒)入侵,留滞胞宫及冲任带三脉之间而发病。

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迁延日久,湿热
邪毒未尽,留滞胞宫、胞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可致血瘀,形成包块和粘连。

病初起多损及胞宫,迁延日久,则损及脏腑,日久必累及于肾,称之为“久病及肾”。

且目前对于盆腔炎的治疗偏重于清利湿热之法,多予苦寒清热药,久服苦寒之品必将损伤肾中阳气。

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可加重肾虚[1]。

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故肾虚可致血瘀。

肾虚血瘀,正气匮乏,无力抗邪,使病情缠绵难愈。

因此,盆腔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肾虚血瘀的病机。

2临床表现
该病具有病程长、缠绵不愈、易于复发的特点,其主要症状: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伴带下量多;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不孕;异位妊娠等。

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活动受限,压痛;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索状物或包块,并有压痛;骶韧带增厚、触痛。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舌淡暗苔白或腻,脉沉涩,即可辨证为肾虚血瘀。

杜坚[2]等将慢性盆腔炎的四诊信息做了中医症候特征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肾虚血瘀是其常见证型之一。

3.治疗
中医在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目前临床治疗途径是多途径的。

除口服外,另有灌肠、中药外敷、熏蒸、离子导入、针灸及饮食情
志等疗法[3],以达补肾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3.1内服治疗
周金花[4]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补肾活血中药剂(淫羊藿、女贞子、川续断、当归、丹参、延胡索等),对照组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7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且补肾活血法可明显改善下腹及腰骶疼痛、痛经、白带量多等主要临床症状(p<0.05)。

除汤剂外,更多的口服中成药被开发出来应用于治疗盆腔炎。

具有活血化瘀、缓消包块作用的桂枝茯苓胶囊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100例患者中治愈78例,有效20例[5]。

桂枝茯苓胶囊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局部微循环,还能明显抑制炎症部位的肿胀反应,并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

此外,还有血府逐瘀胶囊、独一味胶囊等[6]治疗盆腔炎的中成药,功效偏于化瘀止痛,兼清利湿热。

但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药证相符才能提高疗效,故在选择成药时一定要对证。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目前治疗盆腔炎肾虚血瘀证型的中成药较少,在这方面还需加大研究力度。

3.2直肠给药治疗
石莉莉[7]报道运用“补肾活血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共34例,痊愈15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1%。

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很快在盆腔弥散,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性包块吸收。

而且直肠给药可以避免了肝脏的首过
效应,药物的利用度较高。

有报道显示,直肠给药的吸收量是口服的吸收总量15倍。

3.3皮肤给药治疗
皮肤给药治疗本病,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方法有外敷、熏蒸、离子导入。

药物直接作用于下腹部或腰骶部,可通过调整冲、任、督、带四脉经气,达到补肾益精、温经暖宫、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结止痛的功效,从而调整脏腑生理功能。

杨秀芬等[8]使用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引起的不孕,治疗组以外敷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药的中药为主(艾叶、当归、红花、没药、莪术等),对照组用抗生素。

治疗组的受孕率为76%,对照组为22%,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证明:中药外用法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管腔黏膜上皮纤毛的功能,溶解输卵管内梗阻和管外粘连,促使阻塞的输卵管变通[9]。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考虑辨证为肾虚血瘀证型的可配合具有补肾化瘀功效的中药外敷、熏蒸腹部或腰骶部以提高疗效。

3.4针灸疗法
灸法治疗本病,可发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灸的温热刺激,可增强局部的血液与淋巴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肿块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发挥中枢性镇静、镇痛作用[10]。

甄洪亮[11]等报道采用温针灸治疗盆腔炎,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等穴。

其中关元为足三阴经、冲脉、任脉
之会,灸之可暖下焦而温养冲任;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行血祛瘀,为妇科要穴;气海调气以行滞,灸则温通散寒。

故可用于治疗本病偏虚、偏寒和虚实夹杂的患者。

3.5饮食、情志治疗
此证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易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忌生冷、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对于小腹冷痛、怕冷、腰痛可给与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食物,或枸杞子20克、当归20克、瘦猪肉适量煮汤;五心烦热,腰痛者可食用鱼蛋禽类食物以滋补强身[12]。

由于盆腔炎的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将会影响本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更好的防治本病,从而预防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4结语
本病西医多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常由于急性期不规则的用药,或产生耐药性等而易致其反复发作。

根据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多瘀”等理论,反复发病应考虑从肾虚血瘀论治。

肾虚和血瘀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现代研究[13]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炎症组织中基本已无致病菌的存在,主要表现为继发于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及盆腔微循环障碍。

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内分泌环境。

活血化瘀药则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调节内
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此外,针灸通过对穴位、经络刺激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产生影响,对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调节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者,当从肾虚血瘀辨证,采用补肾化瘀之法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沙飞等.温肾散寒法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甘肃中医,2010,23(11)
[2]杜坚,陈群.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特征的因子分析.江西中医药,2010年,1(4l):45-47
[3]彭雪琼等.盆腔炎治疗方法进展.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年,22(23):1754-1757
[4]周金花.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92例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02-603
[5]白居正.中成药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l0,4(lo):157-158
[6]周力.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成药研究概况.首都医
药,2010,03(下):20-21
[7]石莉莉补肾活血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84-885. [8]杨秀芬,肖明翠.中药外治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5o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1):82-83
[9]蔡玉华,刘清云.中药外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近况.山西中医,1995,30(11):41
[10]沈钦荣等灸疗的作用机理概述.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6):395-396.
[11]甄洪亮等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8,28(l0):736-738
[12]尤宗兰.浅谈慢性盆腔炎的家庭护理.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11):112
[13]张三元,闻莉.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医学研究通讯,2001,30(2):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