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及生化废水处理工艺及生产应用[摘要]介绍了物化及生化废水典型处理工艺,并提出了生产应用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培养和驯化、流程控制及调整优化措施,[关键词]物化生化废水处理工艺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914x(2013)07-0046-01
物化及生化处理工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废水处理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下面就典型工艺过程作以介绍。
物化法是通过添加絮凝剂等化学品进行预处理,使污水分层沉淀,然后采用气浮装置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生化法是利用生化细菌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再进行处理,分解有机物,降低水中的cod,通过水解槽和沉淀池对综合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再由接触氧化槽、斜板沉淀槽进行二级处理,使污水得以净化。
1、生产基本原理
1.1 除磷原理
1.2 污水中和原理
1.3 气浮原理
气浮技术是涡凹气浮技术,该技术利用高速旋转叶轮将空气剪切成微细气泡技术,剪切成碎气泡的直径在10—100mm之间,这些微细气泡会吸附到微小固体,如油脂等,当气泡慢慢上升到水体表面时,把固体也带到水体表面上。
通过气浮装置上面的链条式刮渣
机,把微小固体刮到泥斗。
进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1.4 水解酸化原理
水解酸化反应属厌氧生化反应,该反应是溶解氧极低或无分子状态氧的环境下,由厌氧和兼性微生物来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中的cod大幅度下降,同时污水的生化性得到提高。
利用活性污泥中含有的水解、酸化菌的作用,完成水解酸化反应。
1.5 接触氧化反应原理
接触氧化反应工艺为好氧化处理工艺,主要利用好氧微生物来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以净化。
当污水进入接触氧化反应槽后,与池内悬浮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和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相接触,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最终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微生物获得繁殖和生长。
2.污水的处理
2.1 磷化污水的预处理
2.2 综合污水的ph调节及气浮处理
前处理、电泳污水和经过除磷处理的磷化污水一起进入综合污水槽,然后进入综合污水机械反应槽。
先由加酸泵(或加碱泵)经加入h2so4(或naoh),调节ph值8~9,然后由pac加药泵加入聚合硫酸铝,由pam加药泵加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进行混凝反应,出水进入气浮装置,气浮装置出水进入中间水槽,然后由中间水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反应槽。
2.3 水解酸化
来水进入水解槽底部,由穿孔管向槽内配水。
在水解槽的反应区内有回流污泥,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与污水充分接触,去除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污水离开反应区后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出水进入接触氧化池,多余的污泥排入污泥槽。
2.4 接触氧化池
在接触氧化槽底部呈枝状分布空气管,安装有中微孔曝气器。
压缩空气进入槽底的布气管网,向槽内布气。
在接触氧化槽内安装有半软性组合填料,同时回流污泥,通过曝气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去除污水中大量的有机物,出水进入斜板沉淀槽进行泥水分离。
3.生产应用
3.1 水解酸化及接触氧化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
一般细菌接种采用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同步进行,边培养同时驯化。
两反应槽投入菌源后,启动水解酸化反应槽搅拌机运行,同时向接触氧化槽鼓风曝气。
3日后,开始进水置换。
每日置换一次,置换水量每次要10~30m3,逐步增加置换量。
观察两反应槽内污泥的结构、颜色、微生物组成情况,以及接触氧化槽内填料上生物膜的生长和固着等情况,并按分析控制内容进行分析。
启动水解酸化反应槽和接触氧化反应槽污泥回流系统,把两段生化反应槽排出的污泥全部回流,提高反应槽内的污泥浓度。
这样可基本完成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工作。
3.2 系统流程打通
生化处理单元格培养和驯化工作结束后,要缓慢打通系统流程。
系统水量在流程打通期间不作大幅度调整,争取在5日内进入正常操作状态。
此间,各股浓污水可以送入相应的浓水贮槽,然后根据生化处理单元微生物状态以及出水水质等情况,再慢慢打入系统进行处理。
气浮槽、斜板沉淀槽、水解槽正常向污泥槽排泥后,启动污泥脱水系统运行,流程开车结束。
3.3 优化与调整
系统流程打通进入正常操作后,开始进行装置的优化与调整。
并逐步加大生产负荷,对照设计参数进行较核。
包括运行方式的调整、原材料与动力消耗的优化、各类指标控制的优化等。
最终,使装置在消耗最低的条件下运行,且出水要达设计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