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贯彻_国务院实施_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_若干规定_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贯彻_国务院实施_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_若干规定_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收稿日期]2005-06-20[作者简介]金炳镐(1950-),男(朝鲜族),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田烨(1981-),男,湖北荆门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2003级研究生。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5年第5期(总第88期)民族理论贯彻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金炳镐1,田 烨2(112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摘 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

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6的颁布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积极贯彻落实5规定6,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与时俱进;民族地区[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5)05-0008-0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新中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已庄严地写进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自1949年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56年的风风雨雨,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为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全面贯彻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6(以下简称/自治法0),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目标,国务院颁布了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6(以下简称5规定6)。

主要内容为上级人民政府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实施5规定6的监督检查责任等。

一、5规定6的制定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0,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指出:/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

0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理论联系实际和不断创新的优良学风是三位一体的精神法宝,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自治法自1984年颁布实施以后,民族自治地方就强烈要求国务院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对自治法的规定进行细化。

国务院于1991年出台了5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4若干问题的通知6。

这个文件虽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8#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001年自治法修订后,民族自治地方要求国务院制定贯彻实施自治法的行政法规的呼声更为强烈。

国家民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于2002年2月成立了国家民委起草5规定6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此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分别赴广西、贵州、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对三级不同类型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听取民族自治地方的意见。

在2003年召开了国家民委委员全体会议和各种类型的起草5规定6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起草5规定6工作,多方征求民族自治地方、专家学者、老民族工作者等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起草工作。

在起草工作中,国家民委始终把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作为制定5规定6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国家民委先后将5规定6第四稿和第六稿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等部门的意见。

在书面征求意见的同时,国家民委特就5规定6中关于财政、投资、西部开发等问题分别与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多次进行了面对面的协商,并基本取得了一致。

2004年5月,国家民委还专门召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等五个自治区有关部门,吉林延边州、四川凉山州、青海海西州,贵州三都县、辽宁岫岩县、甘肃阿克塞县负责人来京座谈,听取了三级民族自治地方对5规定6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做到让各级自治地方满意。

二、实施5规定6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自治法作为我国所有基本法中直接援引宪法条款最多的一部法律,其原因在于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现,必须体现高度的原则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太具体,从而形成了操作性不强的特点。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

在自治法第七十三条就明确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为实施本法分别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具体措施和办法0。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据此也提出了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自治法的贯彻实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3月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抓紧制定自治法的实施细则,把法律的一些原则规定具体化,确保这一法律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02003年12月,吴邦国、温家宝、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尽快制定贯彻自治法的行政法规。

针对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发展问题, 5规定6对涉及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及补偿、西部大开发、财政、金融、扶贫、对外开放、民族贸易、对口支援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加大了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的力度;明确规定了有关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项目和环境保护工程的补偿问题;对于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享受西部开发优惠政策作了详细规定;对实施兴边富民对于增加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和民族工作经费等事项作了详细说明。

针对发展民族教育问题,5规定6积极促进在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实行免费教育,除此之外,5规定6还将实施/双语0教学纳入法制化轨道,主要目的是把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全国推广通用的汉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统一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外出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

针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问题,5规定6将近年来下发的一些涵盖民族文化保护政策的文件如5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65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65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6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迹的请示的通知6等加以规范,目的在于推动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及时有效地做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

针对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任用培养问题, 5规定6一方面就少数民族中高级干部后备人选比较缺乏、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级人民政府或其所属工作部门中少数民族干部配备不够合理实际的情况,以及关于民族自治地方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9#作了相应的规定;另一方面,针对民族自治地方条件比较艰苦,人才比较缺乏,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比较困难的实际,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各级各类人才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创业作出了相关规定。

为了保证5规定6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5规定6专门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及自治区和辖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5规定6作了具体规定。

各级民族行政工作部门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5规定6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向同级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全面贯彻落实5规定6,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5规定6就上级人民政府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5规定6的监督检查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将自治法的一些原则规定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目的是满足民族自治地方各族干部群众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力求用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在贯彻实施自治法中的职责,特别是规范上级人民政府在贯彻自治法中应尽的法律义务,切实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落实5规定6,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求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对5规定6的学习、宣传和教育。

学习和贯彻5规定6,不仅仅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少数民族的事、民族工作部门的事,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级国家机关,都应当带头学习贯彻、模范遵守执行,并认真研究解决这一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5规定6实施好。

全面落实5规定6,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及自治区和辖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严格贯彻执行5规定6,各级民族行政工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5规定6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有权向同级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级民族行政工作部门要肩负好监督的责任。

全面落实5规定6,要求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自治权是由宪法赋予并受中央领导和监督的管理一定区域内事务的地方性权力,受法律保护,是完整的国家权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各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项权力,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工作。

全面落实5规定6,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从根本上说,民族工作的宗旨和追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贯彻实施5规定6,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既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全面落实5规定6,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加大扶持、促进发展的精神,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贯彻执行5规定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