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习题解答习题11.1 是非判断题(1)要提高用能量法计算临界荷载的精确度,不在于提高假设的失稳曲线的近似程度,而在于改进计算工具。
( )(2)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时总是按对称形式失稳。
( )(3)刚架的稳定问题总是可以简化为具有弹性支座的单根压杆进行计算。
( ) (4)结构稳定计算时,叠加原理已不再适用。
( )(5)有限自由度体系用能量法求出的临界荷载是精确解。
( )(6)当结构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时,可以在原结构位置维持平衡,也可以在新的形式下维持平衡。
( )【解】(1)错误。
能量法计算临界荷载的精确度,直接取决于所假设的失稳曲线的近似程度。
(2)错误。
既可按对称形式失稳也可按反对称形式失稳。
(3)错误。
在能求出刚度系数的情况下,才可简化为具有弹性支座的单根压杆进行计算。
(4)正确。
一般情况下,结构的稳定计算中,既要考虑几何非线性也要考虑材料非线性,因此,不能采用适用于线性弹性理论的叠加原理。
(5)正确。
(6)错误。
习题 12.2 填空题(1)结构由稳定平衡到不稳定平衡,其临界状态的静力特征是平衡形式的 。
(2)临界荷载与压杆的支承情况有关,支承的刚度越大,则临界荷载越 。
(3)用能量法求无限自由度体系的临界荷载时,所假设的失稳曲线y (x )必须满足 条件,并尽量满足 条件。
(4)利用对称性,求习题11.2(4)图所示结构的临界荷载F Pcr = 。
习题11.2(4)图(5)习题11.2(5)图(a )所示结构可简化为习题11.2(5)图(b )所示单根压杆计算,则弹簧抗转动刚度系数k = 。
1=l3EI(a) (b)习题11.2(5)图(6)习题11.2(6)图(a )所示结构可简化为习题11.2(6)图(b )计算,则抗移动弹簧刚度系数k 1= ,抗转动弹簧刚度系数k 2= 。
(a)(b)习题11.2(6)图【解】(1)二重性。
(2)大。
(3)位移边界;力的边界。
(4)22l EIπ。
该对称结构的临界荷载,可按反对称失稳形式(即两端简支压杆)确定。
(5)lEI 。
(6)33lEI ;l EI 3。
习题11.3 用静力法计算习题11.3图所示体系的临界荷载。
(a) (b) (c)习题11.3图【解】(1)给出失稳形式,如习题解11.3(a )图所示。
由∑=0AM得P (3)0F kl y -= ∴Pcr 13F kl =(c)习题解11.3图(2)给出失稳形式,如习题解11.3(b)图所示。
由∑=0AM得P(2)0kl F y-=∴Pcr12F kl=(3)给出失稳形式,如习题解11.3(c)图所示。
先求得支反力:PR124FF k yl⎛⎫=+⎪⎝⎭由∑=0AM得P56kl F y⎛⎫-=⎪⎝⎭∴Pcr56F kl=习题11.4用静力法计算习题11.4图所示体系的临界荷载。
k为弹性铰的抗转动刚度系数(发生单位相对转角所需的力矩)。
习题11.4图【解】给出失稳形式,如习题解11.4图所示。
分析AC,由0CM=∑得P20yk F yl⎛⎫⨯-=⎪⎝⎭P 20k F y l ⎛⎫-=⎪⎝⎭∴Pcr 2kF l=习题解11.4图习题11.5 用静力法计算习题11.5图所示体系的临界荷载。
(a) (b)习题11.5图【解】(1)原体系可简化为习题解11.5(a )图所示。
弹性支承刚度系数为(a)(b)习题解11.5图33623l EIl EI k =⨯=可求得Pcr 2132EI F kl l == (2)原体系可简化为习题解11.3(b )图所示。
弹性支承刚度系数为4EIk l=可求得Pcr 4k EIF h lh==习题11.6 用能量法重做习题11.3(c )。
【解】 变形能 21111222522223372U ky y ky y ky =⨯⨯+⨯⨯= 荷载势能P P U F ∆=-,其中2221153()2()232212y y l l y l l l∆=⋅+⋅=总势能P P E U U =+由P d 0d E y =及0y ≠得P 25507212k F l-= ∴Pcr 56F kl =习题11.7 用静力法求习题11.7图所示各结构的稳定方程。
EI /l (抗转动刚度)(1)(2)(3) (4)(5)习题11.7图【解】(1)失稳曲线如习题解11.7(1)图所示。
微分方程为 P P 1()2EIy M F y F x θ''=-=-+或 2212y y x ααθ''+=- 其中 2PF EIα=该微分方程的通解为x x B x A y θαα21sin cos -+= 代入边界条件:0, 0; , 0; , x y x l y x l y θ'======- 所得齐次方程中,由θ,,B A 不全为零的条件(即系数行列式等于零)整理后得tan 0l l αα+=P习题解11.7(1)图(2)失稳曲线如习题解11.7(2)图所示。
微分方程为P ()EIy M F y k θ''=-=--或 22P , F ky y EI EIαθα''+== 通解为Pcos sin ky A x B x F ααθ=++。
代入边界条件:0, 0; 0, ; , 0x y x y x l y θ''====== 由θ,,B A 不全为零的条件,整理后得1tan 04l l αα+=习题解11.7(2)图(3)原结构可等效为习题解11.7(3)(a )图所示具有弹性支承的压杆,失稳曲线如习题解11.7(3)(b )图所示。
微分方程为P(a)(b)习题解11.7(3)图P ()EIy M F y k x δ''=-=--或 22P , F k y y x EI EIδαα''+== 通解为 Pcos sin k y A x B x x F δαα=++由边界条件 0, 0; , ; , 0x y x l y x l y δ'====== 得稳定方程为333()1tan ()12l l l EI l l kl ααααα=-=-(4)原结构可等效为习题解11.7(4)(a )图所示具有弹性支承的压杆,失稳曲线如习题解11.7(4)(b )图所示。
微分方程为(a)P4EIlk=习题解11.7(4)图PEIy M F y''=-=-22P0,Fy yEIαα''+==该方程的通解为xBxAyααsincos+=由边界条件,; ,x l y x l yδθ'====得稳定方程为4tan=llαα(5)原结构可等效为习题解11.7(5)(a)图所示具有弹性支承的压杆,弹性支承的刚度系数可由子结构ACD求出。
(a )FEI3l4k= =M(b) 图习题解11.7(5)图分析ACD,如习题解11.7(5)(b)图所示。
在A点加单位力偶并作M图,图乘得柔度系数为EIl34=δ则弹性支承的刚度系数为lEIk431==δ该题的稳定方程为43tan==EIklllαα习题11.8 用能量法计算习题11.8图所示结构的临界荷载,已知弹簧刚度系数33lEI k =,设失稳曲线为(1cos )2xy l πδ=-。
习题11.8图【解】根据所假设的失稳曲线,可求得应变能及荷载势能如下 sin22xy llπδπ'=,22cos 42xy llππδ''=42222330113()d 22264lEI EI U k EI y x l l πδδδ''=+=+⎰222P P P P 01()d 216lF U F F y x lπ∆δ'=-=-=-⎰由P d()0d U U δ+=及0δ≠得Pcr 24.9F EI l=习题11.9 求习题11.9图所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已知各杆长为l ,EI =常数。
习题11.9图【解】(1)对称失稳2Pcr 2EIF l π=对称(2)反对称失稳F (a)(b)M (c) 图习题解11.9图取半结构分析,如习题解11.9(a )图所示,可等效为习题解11.9(b )图进行分析。
其中,弹性支承的刚度系数k ,可先由习题解11.9(c )图所示弯矩图自乘求得柔度系数δ后,取倒数而得,为3221122122323l l l l l EI EI EIδ=⨯⨯+⨯⨯=故31lEIk ==δ在习题解11.9(b )图中,由∑=0AM得P ()0F kl ∆-= 由此,反对称失稳时的临界荷载为Pcr 2=EI F kl l =反对称 经比较,原结构的临界荷载为Pcr Pcr 2EI F F l ==反对称 习题11.10 试分别按对称失稳和反对称失稳求习题11.10图所示结构的稳定方程。
习题11.10图【解】(1)对称失稳(b)(d)lF (a)(c)EIl 3EIl k=习题解11.10图对称失稳时,可取半结构如习题解11.10(a )图所示。
将其等效为习题解11.10(b )图分析,求得稳定方程为22)(1)(1tan l lEIkll l l ααααα+=+=(2)反对称失稳反对称失稳时,可取半结构如习题解11.10(c )图所示。
将其等效为习题解11.10(d )图分析,求得稳定方程为3tan ==EIkll l αα 习题11.11 试导出习题11.11图所示桥墩的稳定方程。
设失稳时基础绕D 点转动,地基的抗转刚度系数为k 。
习题11.11图【解】计算简图如习题解11.11(a )图所示,失稳形式如习题解11.11(b )图所示。
(a)F (b)P=∞习题解11.11图由0DM=∑即P ()F a k δθθ+=求得P()ka F δθ=-。
微分方程为P EIy M F y ''=-=-22P0, F y y EIαα''+==通解为 x B x A y ααsin cos +=代入边界条件: 0, 0; , ; , x y x l y x l y δθ'====== 求得稳定方程为2tan ()l a kl l l l EI αα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