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实验合格。
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挂牌标志。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应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应核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
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
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通畅。
7、水泥堆放: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
b、堆垛高度以六至八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 70cm 的通道。
c、四周垫高 20cm 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
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的堆放: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
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神力编号建立台账。
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
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
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报公司供应部门,移作他用。
f、上诉程序负责去向否者以失职论处,按造成损失大小,追究管理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g、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
h、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锈蚀。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为加强建筑工地进场原材料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完善材料使用的行为规范,确实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用于结构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抽样时必须三方(建设方、监理方、施工队人员) 同时进行取样、送样进行检测。
3、上述规定必须复验的原材料而未进行复验即使用的,每发现一次处罚施工单位 5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
并暂停施工,待复验合格后方可复工。
4、材料必须经检验、复验后才准使用,如在实际施工以次冲好、或者随意使用其它型号、规格的材料,一经发现除责令必须更换为原样品相同的原材料、半成品外,处以施工单位该分部分次造价的 10%~20%罚款。
5、对于发现不合格材料、半成品、设备造成工程缺陷、事故的,处坚决返工重做外,处以施工单位2000 元以上、 10000 元以下的罚款。
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1 目的加强混凝土生产过程监督与检查,确保混凝土生产过程和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防止混凝土生产过程出现问题,防止由于混凝土生产出现的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混凝土生产单位及相关单位。
3 引用标准及术语解释引用标准及术语及术3.1 引用标准3.1.1 现行的工程施工材料、器具、设备等质量验收规范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T14684《建筑用砂》 (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C476《混凝土膨胀剂》JC473《混凝土泵送剂》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J14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C474《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14902《预拌混凝土》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3.1.2 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手册》GEFB.OSHMS-20023.1.3 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质量手册》GEFB.QM.20023.1.4 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GEFB.P.2002 3.2 术语解释3.2.1 混凝土生产“一条龙”的管理模式:混凝土拌和公司负责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负责提供合格的混凝土并供应至浇筑地点,中心试验室受混凝土拌和公司委托对混凝土原材料及生产过程进行检验的一种模式。
3.2.2 公司(项目部)管理模式:公司(项目部)负责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负责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或通过合同委托混凝土拌和公司负责混凝土搅拌及运输) ,公司(项目部)委托中心试验室对混凝土原材料及生产过程进行检验,公司(项目部)对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模式。
3.2.3 商品混凝土模式:公司(项目部)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采购混凝土,委托中心试验室对商品混凝土进行交货检验的一种模式。
5.1 混凝土生产“一条龙”的管理模式混凝土生产“一条龙”5.1.1 混凝土拌和公司职责5.1.1.1 混凝土拌和公司负责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负责提供合格的混凝土并供应至浇筑地点。
5.1.1.2 混凝土拌和公司负责组织原材料的检验,并负责提供原材料的合格证及相关的检验报告。
5.1.1.3 混凝土拌和公司负责生产、运输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5.1.1.4 混凝土拌和公司负责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跟踪并定期向公司(项目部)提供相关的跟踪资料。
5.1.1.5 混凝土拌和公司与中心试验室签订合同,委托中心试验室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出厂检验和混凝土交货检验进行控制。
5.1.2 中心试验室职责5.1.2.1 受混凝土拌和公司的委托,负责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和混凝土等各种制品的检测、取样(养护)和送检工作,负责混凝土生产过程及出厂、进货检验;定期向检测单位索取检验报告,并及时提交给委托单位。
5.1.2.2 受混凝土拌和公司的委托,负责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并送有资质的检测部门验证确定。
5.1.2.3 负责混凝土生产水平统计工作,并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及统计结果,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定期向混凝土拌和公司出示检验报告和生产水平统计分析结果。
5.1.2.4 负责混凝土业务范围内原始记录保管、技术资料整理工作。
5.1.2.5 负责配合工程局(施工单位)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引进试验工作和成本节约的工艺试验工作。
5.1.2.6 负责所用设备、机具的维护、保养工作。
5.1.3 公司(项目部)职责5.1.3.1 公司(项目部)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起监督体系作用,每次监督检查均应形成记录。
5.1.3.2 公司(项目部)监督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控制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
5.1.3.3 公司(项目部)监督混凝土拌和公司拌和站计量装置的检定以及定期校准情况,监督混凝土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
5.1.3.4 公司(项目部)应见证混凝土试验人员进行交货检验。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使机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计划部负责对所有生产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等事件的处理,设备使用人员负责对设备的日常保养。
二、生产计划部应制定设备一览表,对生产设备进行编号管理,每种设备一个编号编号方式: SB—001—XX(流水号) SB—002—XX(流水号) 三、凡是正在投入使用的生产设备,应进行例行保养,保养项目见设备保养检查记录。
四、设备使用要求: 1、各类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其操作设备的性能,对自己操作的设备精心爱护,有高度的责任心。
2、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操作,动作规范。
严禁违章操作,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并做到人走关机。
3、维护保养人员必须按规定保养设备。
4、如设备出现异样,必须停机,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5、机器除规定操作及保养部位,操作工未经容许,不得拆卸其他部位。
6、严禁用硬物刮磨机器外表、机器零件,不得有意损坏设备。
7、各车间设备的使用,封存、调拨有公司领导统一负责安排。
8、各设备建立“专人专机”使用负责制,非本机操作工未经容许不得操作。
9、长时间不使用的设备,应做好一次性保养,然后封存。
10、安排生产任务,要考虑设备的运转负荷,不得超长时间使用。
五、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其操作人员能够排除的应立即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保修,切不可隐而不报,让机器带病工作,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六、设备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投入使用,生产车间认为需要报废的,须报请总经理批准。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确定、提供、使用和维护生产所必备的设备设施。
2、范围适用于本企业为实现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和设施。
设备验收、安装与保管; 3、设备进厂后由供销部、生产部进行开箱验收,根据物资装箱单进行核实; 4、在验收过程中,特别注意查验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和容器是否无毒、无害、无异味,是否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不易积垢,易于清洗消毒;5、验收不合格的外够设备由供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6、验收合格的设备、设施,由生产经理组织安装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后,由生产车间验收并交付使用;7、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分类编号、建立并保管设备档案。
低值易耗的工具、容器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保管;8、使用、维护与保养9、根据生产需要,生产经理负责组织填写《设备的检修维护记录表》。
对重点设备和关键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具备安全、规范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操作; 10、生产所需设备需经校验、检修、日常保养,明确其在生产过程中能正常运行,精度性能满足生产要求,并有统一的编号,以便管理和维护保养; 11、生产部制定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表,由各使用部门执行,使用部门须对项如实填写《设备日常保养润滑记录》。
机修人员须按照规定对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修、大修、临时或突发抢修,并填写《生产设备检修记录》 ; 12、生产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后或生产过程中,生产车间需按生产部制定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执行清洗消毒,并填写《设备清洗消毒记录》,使设备设施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 13、设备的报废14、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备,由生产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部负责人批准后报废,生产车间应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中注明情况; 15、报废设备的处置由生产车间负责实施,报废的设备在处置前应挂“报废”标识;试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制度 1、质量是工程的灵魂,而试验检测是体现质量好坏的手段下,都要视质量如同生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搞好试验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