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知识点大全物理必修1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 A(1)什么是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2)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抽象为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练习:①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B.研究用20cm长的细线拴着的一个直径为10cm的小球摆动时C.研究一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动作时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转时2.参考系 A(1)什么是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练习:①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3.路程和位移 A(1)什么是路程?路程是标量还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2)什么是位移?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3)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练习:①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有关它们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B.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A ⅠⅡⅢC .沿路径运动Ⅲ的位移最大D .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②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为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m ,25mB .65m ,25mC .25m ,-25mD .65m ,-25m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1)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速度的公式?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呢?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求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公式v =Δx /Δt 求。

(3)什么是瞬时速度?方向呢?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4)练习:①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②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110m栏项目中,以12.91s 的骄人成绩力压群雄,一举夺得金牌,并打破了奥运会纪录。

假定他在起跑后10m处的速度是8.0m/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9.6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 .8.0m/sB .9.6m/sC .8.8m/sD .8.5m/s③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则……………………………………( )A .甲先到达B .乙先到达C .甲、乙同时到达D .不能确定5.匀速直线运动Av 0(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呢?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初速度、末速度的方向无关。

(2)练习:①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有恒定的速率时,其加速度仍有可能变化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有可能为零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也一定不断变小②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右上图所示,质点在0~1s 内做 ▲ 运动,加速度为 ▲ m/s 2;在1~13s 内做 ▲ 运动,加速度为 ▲ m/s 2;在3~4s 内做 ▲ 运动,加速度为 ▲ m/s 2。

7.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A(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6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为220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2)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

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墨粉,使用时,墨粉盘套在纸盘轴上,纸带穿过限位孔。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 、50Hz 的交变电流。

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 对齐。

①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 、BC 、CD 、DE 、EF 间的距离x 1、x 2、x 3、x 4、x 5,它们依次为___▲ cm 、_▲ ___cm 、___▲ __cm 、___▲ ___cm 、___▲ ___cm 。

②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 、C 、D 、E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 B、v C、v D、v E依次是____▲ __m/s、___▲ ___m/s、___▲ ___m/s、___▲ ___m/s。

③根据以上结果,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①1.00,1.40,1.84,2.26,2.67;②0.120,0.162,0.205,0.247;③0.42m/s2)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1)基本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①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②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T为等分时间间隔)①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2︰3︰…n②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1︰4︰9︰…n2 ;③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位移之比为: 1︰3︰5︰…(2n-1) 。

(3)练习:①当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一秒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3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速度大3m/s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②飞机着陆后以 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时速度为60m/s,求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

③一辆值勤警车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他身边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立即去追赶,警车经过2.5s的发动时间,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a.警车从启动后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赶上违章货车?b.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最大距离是多少?④一宇宙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发动机推力恒定,探测器升到某一高度时,突然关闭发动机,整个过程是先匀加速上升,再匀减速上升,达到最高点后匀加速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a.升空后几秒钟探测器达到最高点?b.求探测器离星球表面的最大高度。

c.计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即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649.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x-t 图像和v-t 图像 A(1)x-t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 ;②表示物体做 ▲ ;③表示物体做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2)v -t 图像:见下面知识点。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 ; ②表示物体做 ▲ ; ③表示物体做 ▲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 ▲ ;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练习: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s 前甲比乙运动的快B .在第2s 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C .第3s 末,甲落后于乙D .在第2s 末,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11.自由落体运动 A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3)规律:v t = ▲ ; h= ▲ ;v t 2= ▲ 。

(4)练习: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 m 2,分别从高度为h 和2h 的地方自由下落,它们的运动时间分别用t 1和t 2表示,它们落地时的速度分别用v 1和v 2表示,则………………………………………………………………………………………( )A.t1︰t2=1︰2 B.t1︰t2=2︰1 C.v1︰v2=1︰2 D.v1︰v2=1︰2 1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A(1)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否认:▲。

(2)伽利略的科学假说:▲。

(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4)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和▲(包括数学推演)和谐的结合起来,他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检验推论→对假说进▲和▲。

(5)练习:①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

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 A.数学推演 B.实验验证C.猜想与假说 D.逻辑推理②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