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防护器材使用及管理规定知识讲解

气体防护器材使用及管理规定知识讲解

气体防护器材使用及管理规定
一、隔离式防毒面具的使用
(一)长管式防毒面具
1.进入有毒区前应检查面罩呼气阀、吸气阀是否灵活好用,并进行气密性试验。

戴好面具后,方可进入毒区。

做到先戴后进。

2.自吸式长管不得长于10米,长管内无异物堵塞。

3.使用长管防毒面具,应设专人监护。

监护人应备有氧气呼吸器等相应的防护器材和救护安全绳等急救器材。

4.长管应保持平直,不得被缠结、挤压、折扁践踏、猛拉,使其处于畅通状态。

进气管端应悬置于上风头无污染的空气和清洁环境中,不得放在地上。

监护人应经常检查长管及进气管端的情况。

5.使用长管式防毒面具,只允许一人进入容器内部工作,如需要两人同时进入,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安全管理部门检查。

6.使用长管式防毒面具过程中感到呼吸困难或不适,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在有毒区严禁取下面罩。

7.长管式防毒面具应确保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每次使用后除进行外观检查外,应根据情况进行清洗,使之保持清洁、通畅、干燥完好。

(二)氧气呼吸器的使用
1.氧气呼吸器是一种与外界隔离自供式呼吸器,适用于缺氧、
含有毒气体或毒物成分不明的环境,但严禁在有油类、高温、明火作业中使用。

2.使用前要认真检查面罩是否损坏、漏气、老化,视镜是否完整干净,皮带和内部的主要部件是否完好。

3.检查联络哨子是否好用,并确定联络信号。

4.打开氧气阀门(氧气阀门手柄向外拉,再向逆时针方向旋开),检查压力是否在10兆帕以上。

检查呼气阀、吸气阀、自动排气阀是否灵敏好用,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氧气呼吸器在使用前,应将悬挂皮带挂在右肩上,再用紧身皮带把呼吸器固定在左腰际。

6.戴面具应做到一开(先打开氧气阀),二看(查看确认压力在10兆帕以上),三排(用排气阀排出气囊内残余气体),四戴(确认无问题方可戴面罩)。

7.佩戴好呼吸器面罩,要做几次缓慢深呼吸,查看自动补给是否充氧、供氧,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入毒区。

一定要做到先佩戴好面罩再进入有毒区。

在毒区内,使用中如感到恶心、不适、呼吸困难、疲倦无力,应立即用手动按钮补充氧气或立即撤出有毒现场。

8.戴氧气呼吸器工作时,必须两人一组,彼此以信号互相联系查看氧气压力下降情况,当压力降到5兆帕,应立即撤出毒区,严禁单独一人使用氧气呼吸器进入毒区。

9.在有毒或缺氧现场使用防毒面具严禁取下面罩。

10.使用过的氧气呼吸器,在撤离毒区后,使用人应检查氧气瓶
压力,确认压力后,顺时针关闭氧气瓶阀门并将阀门手柄压下,放回事故柜内,通知气防员对氧气呼吸器进行检查,对事故柜进行铅封。

二、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
(一)使用条件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条件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18%(体积百分比,下同),环境温度-30°~+45°,毒气浓度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类别和使用范围见表一。

表一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类别和使用范围:
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范围

面罩

头罩式防毒面具毒气体积浓度:
大型罐低于2%(氨〈3%);
中型罐低于1%(氨〈2%)面罩式防毒面具
导管式
直接式毒气体积浓度低于0.5%

面罩

双罐式防毒口罩
毒气体积浓度低于0.1% 单罐式防毒口罩
简易式防毒口罩毒气浓度低于200毫克/米3注:(1)大型滤毒罐防御氢氰酸、氯化氰、磷化氢、砷化氢、光
气时,毒气体积浓度应低于1%。

(2)各型滤毒罐、盒防御汞时,毒气体积浓度应低于0.001%。

(二)结构与性能
1.过滤式防毒面具由头罩、导气管、滤毒罐和背包四部分组成。

2.各种滤毒罐按其防御毒气的性质划分,不同标号的滤毒罐外部均涂有各种醒目的标志颜色。

滤毒罐的防毒性能见表二。

表二滤毒罐的类别及防毒性能:
罐体颜色
1型草绿各种气体及蒸汽(一氧化碳除外)如氯化氢、氰氢酸、砷化氢、光气、氯化苦、苯、溴甲烷、路
桔红包括一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气体及蒸汽。

3型褐
各种有机气体与蒸汽(如苯、丙酮、醇类、二硫4型氨、硫化氢
一氧化碳
6型黑汞蒸汽
7型黄
各种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
氮氧化物、光气、磷和含氯有机农药等)。

(三)使用要求
1.确认使用范围,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前,首先要确认有毒气
体种类、浓度以及使用现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环境温度,务必要在
滤毒罐限定的范围和有效防护时间内使用。

2.当毒气浓度大于规定的使用范围以及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有毒气体含量大于规定值时,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3.过滤式防毒面具严禁用于进入塔罐、地沟、暗井及密闭设备管道等作业场所。

如需进入,应改用隔离式防毒面具。

(四)正确佩戴
1.初次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人员,应事先参加培训,掌握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2.防毒面具应根据自己头型的大小来选择。

3.使用时必须记住,先拔去滤毒罐底部的橡胶塞,否则,易发生窒息事故。

4.使用前要认真检查面具、导气管、滤毒罐质量,然后连接起来,检查整套面具的气密性。

简易的检查方法是:拔去滤毒罐底部橡胶塞,戴好面罩,用手堵住滤毒罐进气口,同时缓慢用力吸气,若感到闭塞不透气,则可确认此套面具气密性良好,可以使用,使用时将滤毒罐装入背包内。

反之,不能使用。

(五)故障应急处理
1.面具、导气管或滤毒罐若有小孔时,可用手指捏住孔洞位置,迅速离开毒区。

2.呼吸阀损坏或通话器薄膜破裂时,应立即用手堵住出气孔,呼气时松手,吸气时再堵住,迅速离开毒区。

3.面具损坏严重无法堵塞时,可屏住气把面具脱掉,立即将导气管或滤毒罐直接含在嘴里,同时用手捏鼻,进行呼吸,迅速离开毒
区。

(六)维护与保管
1.发放给个人使用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持有者应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以备急用。

2.使用后,如面罩弄脏,可用肥皂水、洗衣粉清洗,清洗干净后用布擦干或阴处晾干,用70%的酒精消毒,切勿火烤、暴晒,以防老化。

3.每次使用后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应拆卸装入背包内保管。

拆卸后,必须将滤毒罐上盖盖上,底部进气孔用橡胶塞堵紧,使罐体密封,防止药剂受潮失效或吸附有毒气体,影响过滤防毒功能。

4.过滤式防毒面具应远离热源和易燃物,注意防潮防日晒,避免与酸、碱、油类和有毒物接触。

5.面具背包严禁用于其它用途,包内禁止放杂物,避免损坏面具或堵塞气体通道。

三、个人过滤式防毒面具管理规定
1.过滤式防毒面具是生产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所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具。

2.在有毒气体浓度超过允许值或氧气浓度低于18%(体积百分比)的场所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3.要专防专用,严禁用于塔、罐及深井。

4.使用防毒面具前,使用人员必须经学习和培训,掌握防毒面具性能及防毒知识,合格后方可使用。

5.配给个人的防毒面具,由使用人自己检查、保管,如有损坏,责任不清,按原价赔偿。

6.过滤式防毒面具在不用时,应将滤毒罐顶盖和底部胶塞分别盖上、堵紧,防止罐内滤毒药剂受潮或吸附有害气体,从而影响防毒功能。

7.由有毒岗位调到无毒岗位或有毒生产部门到无毒部门,以及调离本公司,均应将防毒面具交回气防站。

8.发放给个人使用的防毒面具,不得外借或它用。

9.发放给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人上岗时应放置在操作岗位上或随身携带。

10.各生产部门的领导、安全员,必须对本部门个人过滤式面具的使用和保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安全质量环保部应进行不定期检查。

四、事故柜管理规定
1.事故柜是存放防护器材的专用柜,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2.事故柜的柜门,应用细铁丝拴住后铅封,只允许在抢救处理事故时打开使用。

正常情况下任何人未经安全质量环保部允许,不得随意动用;否则应对因擅自动用防护器材而产生的后果负责。

3.凡计划动用事故柜里的防护器材,应事先通知气防员并做好记录。

4.紧急状态下来不及事先通知,使用人用完后应及时通知气防员进行检查,更换,铅封。

5.事故柜必须纳入交接班内容之一。

交接班时,交班班长和接班班长要查看事故柜,如发现打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通知气防站检查铅封。

6.未经安全质量环保部允许,不得改动事故柜的位置。

7.各单位安全员负责对本单位事故柜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安全质量环保部气防员定期检查或校验事故柜内的防护器材,以保证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9.安全质量环保部应将事故柜编号并建立事故柜台帐。

10.对违反以上规定者,应严肃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