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班次教学质量考评制度

主体班次教学质量考评制度

附件:4
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质量考评制度(试行)为了规范主体班次教学质量考评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调动和保护教师教学积极性,制定本办法(制度)。

第一条全校各主体班次的教学质量考评,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质量考评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真实、合理、统一的原则。

第三条学校鼓励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学质量优秀、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第四条学校成立教学质量考评委员会,考评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培训科、教务科、班主任、理论辅导员和教师代表5人组成。

考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教学质量评估表的发放、回收、统计、签字、公布、公示;
2、负责优质课、精品课的评比;
3、其他与教学质量考评活动的相关事项。

第五条各主体班次授课教师的打分以学员评分为依据,在每次上课结束教师离开课堂后即进行,按实到听课人数统计分数,在课堂内外误导、暗示学员,影响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教师不得参与评比。

班主任要对学员明确提出“认真、客观、公正”等要求,并经常强调。

第六条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分数、排序,除有关职能科室保存,各教研部门负责人掌握,再由分管副校长召集教研科室负责人评优的会议上进行通报外,予以公示,由分管副校长召集教研科室负责人评优的会议上进行通报并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天,公示期内允许有异议的老师查询原始数据。

第七条教学内容评分要求
(一)以讲授式为主的专题课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1、理论深度,观点的正确性,新意和创见;
2、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
3、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的阐述;
4、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5、帮助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程度;
6、信息量
(二)以案例式或研讨式方式为主的专题课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1、提供案例或研讨问题的质量;
2、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讨论性;
3、在教学各环节中组织、引导作用的发挥程度;
4、点评总结的准确、深刻及启发性。

第八条现场教学评估要求
一、教学主题选择
1、能否引发理论思考;是否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是否有新意;
3、能否满足你对培训的期望需求;
二、教学选点:
1、是否与教学主题相符;
2、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设计:
1、教学与参观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2、各教学环节体现教学目标的程度;
3、现场点专题片及教学辅助资料是否经有效整合。

四、现场点评和总结:
1、教师对本专题内涵的总体把握;
2、是否具有知识性、理论性;
3、是否准确、深刻并富有启发性;
4、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性
第九条教学方法评分要求
1、教态教风;
2、讲授的艺术,重点的把握,逻辑及表达;
3、体现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4、与学员的互动及促进学员之间经验和信息共享程度;
5、案例分析或研讨教学中学员主动参与程度及课堂气氛。

第十条教学质量等次、
教学质量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中(60—79)、差(59分以下)四等。

第十一条优质课、精品课的比例及标准
每期主体班进行一次优质课评比,优质课的比例占当期培训班本校教师所授专题总数的20%,优秀率达到60%以上(当期培训班本校教师在2人以下授课的,其优秀率达到65%以上的也可评为优质课)。

每学期进行一次精品课评比,评比范围为本学期的优质课,精品课的比例占优质课总数的30%,优秀率达到65%以上。

同一专题在不同班次讲授的,每学期只能参加一次评比。

第十二条本意见自2010年上学期开始实行。

现行考评、奖励制度中有关规定与本制度有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主体班次教学质量课堂授课评估表
(原表)
主体班次教学质量现场教学评估表(原表)
主体班次教学质量课堂授课评估表(修改后)
注明:理论深度(10分
);问题设计的合理性(20分);解决问题的程度(20分);重点难点的阐
述(20分);教态教风(10分);重点的把握(10分);与学员的互动(10分)
意见与建议反馈表
党校
主体班次教学质量现场教学评估表
注:每项评分可按优、良、中、差四档给分,其中,优的给分控制在90——100分,良的给分控制在80——89分,中的给分控制在60——79分,59分以下者为差。

意见与建议反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