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存货与销售成本
18
二、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商品先销售,因而将先购 入商品的成本先转为销售成本的方法。
先进先出法的特点是:
1.存货成本流动比较接近实际的货物流动;
2.期末存货按最近的购价计价,使期末存货价值
接近于当时价格,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金
额能够反映最近的价格水平;而利润表上所报告的 销售成本是早期的进货成本。
第四章 存货与销售成本
1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 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 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正确核算存货,是企业正确计量损益的前提。
2
二、存货的种类和范围
(一)存货的种类
1.制造业存货
2.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库存商品、消耗性物料
构成存货成本。
12
所谓价外税,指根据购货价款计算确定的增值税。包括以 下三种情况: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农产品
13
商品流通企业中,流通费用在企业经营性支出中占很 大比例。为了对这项费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需要
单独记录和核算流通费用。
因此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买价以外的采购费用和仓储等 费用,一般不计入库存商品的采购成本,而是作为营 业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周期是指从购入商品到销售和收款,最后收回货
币资金为止的整个期间。从应收帐款的周转率和存货
周转率可以大致推算出大约的营业周期。
如果当年和上年的经营业务和经营规模基本相同,出 现营业周期增长的现象是经营效率下降的迹象。
14
二、生产存货的计价
生产存货主要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和在产品。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1.根据生产的不同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并据以设 立“生产成本”总分类账和必要的明细分类账;为了分 别核算和管理不同生产过程的成本,也可以将“生产成 本”分为“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账 户,分别记录和反映不同生产环节的成本信息。
15
2.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受益程度,分配
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
3.将服务于基本生产部门的辅助生产部门车间费用,按 受益范围和程度,分配计入受益产品成本和和受益单位的 费用。
4.将生产车间在管理生产过程发生的制造费用,按照受
益程度在本车间各受益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5.月末,将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 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
(三)两种盘存制度的比较
采用定期盘存制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发、结存的状态, 不利于日常对存货的计划管理和控制;同时掩盖了存货管
理中存在的自然消耗和人为损失。
永续盘存制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通过
帐薄记录还可以随时反映出存货是否过多或不足,以便及
时组织存货增补或削减,加速资金周转。
17
一、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为分批实际进价法,它是具体确定每 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以计算出该件或该批
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 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商品购进单价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单位成本高、数量少、容易辨认的 存货计价。采用这种方法,成本的流动与商品实物的 流动相一致,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原则。
存货清查对于如实反映企业存货的实有数额,保护存货资 产的安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改进企业存货管理, 避免积压和浪费,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 有重要的意义。
28
一、存货清查的方法
存货清查一般是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 在盘点时应根据各种存货的不同性质,分别采用点数、
过磅、丈量等方法计算实际结存货估价的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进行估算的方法。是 根据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估计的毛利率(按上期 实际毛利率或本期计划毛利率),推算出商品销售毛 利,进而推算出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本期商品销售毛利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上期实际毛利率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商品销售毛利
在存货计价上的具体体现。
2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在可变现净值计
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 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 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当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它的原始成本时,就不再应 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而需要将存货价值减少到可变 现净值。其目的是为了使当期发生的、由于存货价值 下降而形成的损失在当期(而不是售出期间)予以确 认。
24
以后各期以低价出售存货时,与收入配比的销售成本也 随之降低,从而有助于保持各个期间的正常利润幅度, 达到稳健的目的。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
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
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 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 备,计入当期损益。
16
第三节 发出存货计价与销售成本
在能够具体辨认实际货物流动的情况下,成本流动与货物 流动相一致,存货成本可按购入价格或生产成本计价。在 大多数情况下,发出存货的实际货物批次和进货单价不易 辨认,或者由于单独辨认的成本比较高而不可行,我们只 能将存货的成本流动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据以计算 发出存货与库存商品成本。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用于发出存货计价的方法主要 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成本高低和周转速度,既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对存货会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存货对企业经 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30
存货周转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企业存货的周转次数。 可用于分析企业存货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
存货周转率= 年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频率,服务于下期存货管理和控制。
33
第六节 存货和销售成本分析(续)
在物价上升的环境中,企业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
发出存货计价,由于期末存货成本的价格水平高于当 期日平均销售成本的价格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的销 售现有库存商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会大于实际所需的 时间长度。
34
营业周期 =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 存货周转天数
32
存货与日销售成本的比率=期末存货/日销售成本
这个指标说明销售现有库存商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在企业保持稳定销售水平的前提下,这个比率越低, 说明企业对存货控制得越好。 这个指标与存货周转天数比较接近。
二者的差别在于,存货周转天数分析过去一段时间
的存货的周转速度,着眼于对前期存货管理工作的 评价;而存货与日销售额的比率预测现有存货周转
19
三、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在一个计算期,综合计算每种商品的加权平 均单价,据以计算库存商品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的存货计 价方法。
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 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存货成本,考虑了各批进货数量 的影响,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比较正确。
20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
(二)存货核算范围:对存货具有法定所有权
3
三、存货的数量核算
(一)定期盘存制
通过现场实物的盘点来确定存货数量,并据以计算出 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存货核算与管理制度。
本期存货耗用量 = 期初存货量 + 本期存货收入量-期末存货量
4
(二)永续盘存制
对存货按品名、规格设置明细帐,逐笔或逐日地登记 收入、发出数量并可随时计算其结存数的一种存货核 算与管理制度。
7
第二节 取得存货的计价
取得存货的计价是确定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 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存货应按
照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 本。
8
一、外购存货的计价
外购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
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 费用。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之后,根据库存数量及
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结存金额+购入金额 结存数量+购入数量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商品销售成本较为 均衡和准确。 移动加权平均法对永续盘存制最为适用。
21
五、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销售成本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可能对企业销售成本的确 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该比率越高通常表明企业存货资金周转越快,利润也 越高,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过低的存货周转率表明 原材料、在产品或产成品积压严重,说明企业管理当 局缺乏对存货的有效管理,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
不利地位。
31
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存货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要的天数,
此天数越多,表明存货周转速度越慢。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率在财务分析中所具有的作用 完全相同。
可供销售商品售价)得到期末库存商品的估计成本数额。
27
第五节 存货清查
企业存货在收发、计量和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差错,有些 存货还会出现自然损耗或者被偷盗、挪用等现象,还可能 发生因材料、商品因变质、失效、过期等原因导致的价值 减损问题,所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造成账实不符。因此, 有必要对企业存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