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口卡口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2)1.1项目建设背景 (2)1.2建设内容 (3)1.3设计原则 (3)1.4建设依据 (5)2出入口卡口总体设计 (6)2.1系统建设目标 (6)2.2系统总体架构 (6)3出入口卡口前端设备 (8)3.1工作原理 (8)3.2系统结构组成 (9)3.3系统前端设备功能 (11)3.3.1 高清机动车辆抓拍功能 (11)3.3.2 高清图像前端存储和防篡改功能 (11)3.3.3 车辆特征识别功能 (11)3.3.4 交通流量检测功能 (12)4高清卡口性能指标 (13)5出入口卡口应用 (14)5.1协防布控 (14)5.2大数据分析 (14)6随需而变的适应能力 (16)1项目概述1.1项目建设背景在我国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需要依靠图像卡口系统等技术防范手段支撑。
近几年在各城市公安系统前端建设中,电警、卡口等设备数量呈几何倍的增涨。
从道口到路段、最终到路口推进式的建设,安防体系趋于完善,对道路安防监控趋于全覆盖。
在扩大了道路安防监控的同时,我们发现,每辆车每天只有10%的时间是在道路上行驶,却有90%的时间处于静止或停车状态。
同时随着大面积违停设备的安装,相关部门对道路违停整治的力度在逐年加大,车辆在道路上的停车空间越来越小,更多的车辆最终的目的地势必是小区或停车场。
出入口是车辆由动态行驶转为静态停放的最末端卡口场所,相比路口、路段卡口,更有利于公安的稽查、布控。
但作为车辆监控及行驶轨迹的最末端场所“出入口”,目前还是公安机动车监管的盲区。
目前大部分出入口的视频记录还仍以单位自建为主,同时设备监控像素低、覆盖范围窄,对于嫌疑人以及其作案工具——嫌疑车辆都只能看到模糊轮廓而无进一步的线索,导致提供给公安/交警部门的“有效信息”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图像卡口系统的投资效益。
为进一步发挥图像卡口系统的作用,迫切需要建设一种针对出入口的视频图像卡口记录系统,它将更有效地甄别违法嫌疑车辆和犯罪嫌疑人,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安/交警一线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战斗力。
本次项目将建设一套针对出入口“全面、关键、有效视频信息”的高清卡口系统,他将满足公安对车辆动态”行”转静态”停”的安全防控要求,将公安图像卡口向前推进到最后一百米。
进一步提升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水平。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当中,宝康公司形成了一套以“清晰,稳定,环保,重视关键信息”为特色的出入口高清卡口解决方案,并希望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本项目。
本次建设的出入口高清卡口系统标准高、投资大,要发挥与之相匹配的投资效益,必须在“大公安”的思想指导下建设专业化的应用系统,满足刑侦、经侦、禁毒、治安、交警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提供可供实战的应用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公安/交警管理部门的有力武器。
同时系统具有完善的运行管理功能保障,并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
1.2建设内容本次项目的建设内容是综合XX地区公安/交警部门的实战需求,建设XX 个点位的出入口高清卡口,实现对过往机动车及其前排司乘人员(可选)等信息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完成高清卡口系统外场前端卡口子系统的建设工作,满足卡口信息采集、存储、传输以及前端设备管理等功能,并通过光纤网络将高清卡口接入中心平台。
1.3设计原则本系统将针对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实用的出入口高清卡口系统。
基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需求,系统的建设将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考虑系统全天候实时性需求,本系统具备7×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的能力,充分考虑系统的高可靠性,选用高集成设备,采用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监控、冗余配置、集群、负载均衡等技术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设备选型、技术运用等方面在实用性基础上,充分考虑一定的前瞻性。
考虑到因业务、运行及技术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用高清卡口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充分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的跨越性发展等,实现向治安卡口的突破性发展,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为反恐、治安、刑侦、交通等业务提供综合服务,避免投入即陷入技术落后的困境,且规避因业务、运行环境等的变化而造成系统大范围工程调整的风险。
3)可扩展性考虑到以后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系统建设的数量也会随之扩大,系统架构和系统平台都具备灵活且经济的扩充性,能够很好地随业务系统未来的扩充和变化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扩展,并且能够具备动态调整资源的能力,根据业务系统实际运行状况及时地调整和分配有限的系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安全性本系统具有防破坏和防入侵的安全性功能。
整个系统、设备、中心机房和前端设备均考虑防雷击、断电和人为破坏,软件不受病毒感染、黑客攻击,具有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性。
5)高经济性在满足本项目要求的前期下,确保系统先进、成熟、稳定可靠、性能良好、维护简便的基础上,在考虑系统的先进成熟的同时,在设计本系统解决方案时,选择实用、合理的设备,降低系统成本,从而做到性能价格比最大化,最大限度降低了管理的运营成本。
系统将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为今后发展留有接口。
6)可维护性系统设计能够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和规模要求,保证用户方便维护并尽量减少维护工作量。
一方面前端卡口子系统采取模块化的硬件结构,具有快速修复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系统管理和维护机制,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7)延续性本次高清卡口系统的建设、运行环境主要基于已有网络而非新建网络。
因而高清卡口系统的建设充分结合现有条件,具备一定的承接关系,不孤立于整体环境。
同时,与运行同一网络环境的其他系统有着较为明确清晰的界面。
8)标准化及开放性系统遵从通用、规范和安全的数据通讯协议和接口,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功能扩展需求。
本系统是开放的可兼容系统,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可以有效保护投资,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及系统整合。
1.4建设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652-2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 16677-199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公安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公安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以上未提到的规范或更新过的规范,也属于道路监控范畴的规范,同样要作为本系统设计依据。
2出入口卡口总体设计2.1系统建设目标通过本系统建设,将达到如下目标:1.通过采用高清摄像机,全面清晰的采集机动车及前排司乘人员(可选)的特征信息和图片,实现嫌疑目标的快速排查,为公安/交警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力手段和支持;2.本系统与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调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提高管理效率;3.配合路口、路段卡口系统,形成全方位的监控智能化网络系统,将卡口系统向前推进到最后一百米,满足治安、刑侦、交通管理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4.对区域内运行的车辆实现全面、有效监管,有力打击各类涉车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城市安全防范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2.2系统总体架构主控器(可选)线圈(可选)线圈(可选)高清卡口系统总体架构如上图所示,该系统由前端卡口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中心平台三部分组成,下面对系统的组成进行说明:1)前端卡口子系统:主要功能为信息采集和通信,即采集并记录所有经过本断面的机动车图像信息,对经过的车辆进行车牌识别,存储获取和处理的信息,并与卡口中心平台进行通信。
2)通信子系统:完成前端卡口子系统与中心平台之间的高速通信,传输前端卡口子系统所采集的各种数据、图片和图像;并满足中心平台对分布式存储在前端卡口子系统的数据、图像的调用。
3)卡口中心平台:是高清卡口系统核心业务处理中心,是用户访问整个卡口系统的窗口。
针对出入口卡口系统,可新建或接入原有中心平台。
中心平台主要完成数据信息、图片和高清图像信息的接收、处理及存储,实时展示系统和前端采集设备的状态以及对系统的日常管理,并根据实时车辆信息,进行黑名单比对、套牌车检测、行驶轨迹分析、跟车关联查询分析等业务处理,完成对车辆布控等实战功能。
中心平台能够根据业务要求,提供综合查询功能,并为业务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3出入口卡口前端设备3.1工作原理本次项目对经过出入口的所有机动车进行有效检测和抓拍。
现场设备布置见下图(该图仅供参考,具体设备布置方式根据现场情况最终确定):图3-1现场设备布置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前端卡口子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在每个监测点设置一套设备机箱,机箱内布置工业级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及配套电气元件等,并在现场立杆上每个车道配置一台高清摄像机;在每个机动车道配置一套辅助照明装置以及设一组检测线圈(或视频检测);2)当有车辆经过监测区域,摄像机通过号牌逐帧识别智能感应及分析并驱动辅助补光装置,对当前通过车辆进行补光,同时驱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车辆的图像信息;3)摄像机捕获信息后,并生成原始车辆信息图片;传递给内嵌于DSP芯片中的车牌识别软件;4)内嵌入DSP芯片中的车牌识别软件对原始车辆信息图片的车辆号码、车牌颜色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5)图像处理模块将图像压缩成易于保存的JPEG格式,并将上述信息叠加到图片下部;6) 已处理的车辆图片及其通行信息一并传递给终端服务器,其中图片信息以JPEG 格式图片文件方式存储,通行信息写入卡口数据库表中。
至此,完成单次车辆的检测、采集、识别、处理和传输过程。
3.2 系统结构组成前端设备包括高清摄像机、补光装置、检测线圈、主控制器、辅助控制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号牌识别软件等人机交互接口与后台连接的通讯接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