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师德观对当代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孔子师德观对当代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孔子师德观对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昨天,我有机会参观了才溪中学孔子文化园开园庆典,又聆听了两位连教授和林主任的精彩报告,感触颇深。

今天又能向在座的专家、学者学习孔子理论的精髓。

感觉很荣幸。

说实在话,本人对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理论、师德观点,没能做系统学习,更没有去深入研究, 只能在学生时代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零零星星的接触,所以不能真正体会孔圣人教育理论的精华,只有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现在,就结合本人在小学教育一线二十多年教育教学的经历,来谈谈自己对孔圣人师德观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敬请在座的专家学者、同行的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的当今社会里,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有的教师迷惘了、迷失了,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热爱教育,过分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甚至有的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刑律。

给我们教师队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本人觉得,我们教师有必要重温孔圣人的师德观,传承中华的优秀教育思想。

)我从四个方面说说本人对孔子师德观的理解:
第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
孔子一生立教圆梦。

他以教为乐,热爱他的学生,热爱他的教育事业。

孔子的观点告诉我们教师要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为学生的成才成长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困难和曲折也能顽强地克服。

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强调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第二、关爱学生,这是我们师德修养的灵魂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他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吸取教训不能没有水。

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爱满天下,由此可见爱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关爱学生是一种崇高的爱;是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学生,用自己的心血哺育下一代,不图回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杂念的,心甘情愿的爱;教师关爱学生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学生的错误,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关心每名学生,还要关心每名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到不偏爱,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或者对于那些爱范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都应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

当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时,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喜悦,便会对老师产生更强烈的信任,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实践证明,只有当一个老师对学生充满爱时,他的教育效果才会特别突出。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知识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和关爱。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师爱就是师魂。

所以我们要确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第三、为人师者一定要为人师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所以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教师的素质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我们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样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其次,要规范文明行为。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思想单纯、不懂事,没主见但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特强的少年儿童,老师的言行必然会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我们要主动地去利用这一有利因素。

比如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

如地上的纸屑,课桌的摆设,擦黑板,卫生角的整理等。

一开始,小学生对这些都会熟视无睹,觉得不是自己的事情。

那么,作为我们老师走进教室后,不经意的弯弯腰,捡起纸屑,拿到教室卫生角的垃圾桶里;动动手,擦一擦;亲自摆好学生的课桌;在大扫除的时候,教师带头做一些打扫卫生的事务;经常拿起清扫蜘蛛网的扫把清扫蜘蛛网;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

切忌大声呵斥,然后胡乱叫几个学生动手做这些工作。

我们要求同学们养成“不讲粗话、脏话,讲话要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我们首先做到讲话文明,譬如,我们乡下学生很喜欢帮老师提提水、洗洗碗筷、倒倒垃圾等,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说:“谢谢!辛苦了!”。

又如不小心把学生的学习用品碰到地上,就说:“对不起”。

而且这种做法,不单在自己的班级里同学中逐渐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在其它场合,也要持之以恒,成为学生的榜样。

又如要求同学们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首先自己要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上课的教案,在课堂上的板书要工整,批改作业的评语要工整。

同学们看到老师认真书写,板书工整的表现,他们也会慢慢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的。

)第四、教书育人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孔子其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表现为能够耐心而恰如其分地启发教育学生。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但只会教书,这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做好“育人”工作。

这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的要求。

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只有“智育”是不行的。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有双重身份:一是讲解书本知识的“师”;二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灵魂工程师”。

但从目前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比较普遍的倾向是智育抓得比较扎实,德育管得比较疏松。

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过于注重抓成绩,使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削弱了思想道德的教育,这种错误导向在教师队伍中造成一种错觉,教书能出成绩,育人出不了成绩。

当教师的只要在教书上花工夫,多教出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提高升学率,为学校争了光,就算尽职尽责了。

这样的教师也许能教出几个高分的学生,但从教师育人的职业道德全面权衡,不能算是好教师。

还要“育人”,就是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无私奉献精神,又有诚实、勇敢、开拓、创新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古人的经验,遵循
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做到“树德树人,立教圆梦”;热爱我们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唯其如此,才能使其“凝道成德”“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才不愧“为人师表,人世楷模”
最后,让我以至诚之心,感谢孔圣人的教诲,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