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建筑空间的一般分类方式
(1) 从功能分区的角度上考虑将建筑空间划分为:
• 公共性空间与私密性空间
• 洁净性空间与污染性空间 • 安静性空间与吵闹性空间 • 使用空间与联系空间 • 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2) 从组织空间的角度上考虑将建筑空间划分为:
3.常见的几种功能空间排列方式(图) • (1)并列关系方式 • (2)序列关系方式 • (3)主从关系方式 • (4)综合关系方式

人们从事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种人 为的空间环境,以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之用。这种 空间有别于自然的环境,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时间才能获得。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成, 可以为人们带来一个具有遮掩功能的内部空间。它 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尺寸,能在一定程度上防 止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保证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空 间与气氛的要求。(共2张图)
NO.10:广州珠江新城双塔之西塔:设计高
度为432米,已于2010年竣工。
NO.9:京基100中心广场:
位于深圳,总高度441.8米,共 98层,已于2011年2月23日主体 封顶
NO.8
希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是位于美国伊利诺伊 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 大楼,用作办公楼,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为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零 售商西尔斯百货公司 设计。高442.3米,共 地上108层,地下3层, 总建筑面积418000平 方米.1974年落成时曾 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 大楼.
NO.3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总高度 492米,地上101层,地下3层, 建筑面积381600㎡,为中国大 陆第一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 式建筑。1997年年初首次开工; 后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停工, 于2003年2月工程复工,2008年 8月29日竣工,日本KPF建筑师 事务所,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建筑的性质及特点
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它有其特殊的性 质和特点。 (一)建筑文化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共3张图) (二)建筑的社会性质 (共5张图) (三)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 (共5张图) (四)建筑受经济因素制约
四、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绝大多数建筑主要是给人们提供能满足一定使用要
本章结束
谢 谢!
有关图片与实例展示
(可建立链接)
现代高层住宅建筑
日本东京代代木体育馆
朝鲜千里马运动纪念碑
巴黎凯旋门
南京长江大桥
宜昌三峡大坝
上海东方明珠塔
图1-5
内部空间示意图
图1-7人民大会堂室内
图1-6 外部空间示意图
图1-8 某校园鸟瞰图
图1-9
不同的建筑结构
图1-10
NO.2
台北101大楼 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 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楼 (2010年)。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 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 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 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2003年10月 17日竣工,508米
NO.1
(二)建筑的分级
不同的建筑物对质量标准的要求不同,现行
规范是按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程度进行分
级的。
1.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分级 按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物耐久年限分级。(见 下表)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级
对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其耐火等 级是根据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 定的,共分四级。(见下表)
二、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 (一)建筑结构(共7张图) • (二)建筑材料(图) • (三)建筑施工
• (四)建筑设备
三、建筑的空间(图)
• (一)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 (二)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关系 • (三)建筑空间的形式变化
(一)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 1.建筑空间的大小与形状(共2张图) • 2.建筑空间的一般分类方式 • 3.常见的几种功能空间排列方式
NO.7南京紫峰大厦:
位于南京南鼓楼区鼓楼广 场,东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 路。整体设计高度达450米,地 上89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 260000平米,其高度在全世界 已建成和在建的摩天大楼中位 居第七.由美国著名设计单位 SOM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合作设计 2008年竣工
NO.5、6
第二节 建筑设计的若干基本概念
• 一、建筑的功能 • 二、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 三、建筑的空间
• 四、建筑的形象与形式美的概念 • 五、建筑与环境
一、建筑的功能
• (一)满足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尺度的要求 (共4张图) • (二)符合使用过程及特点的要求(图) • (三)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图) • (四)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图)
• 6.比例与尺度(共4张图)
五、建筑与环境
环境包括建筑围合的内部空间环境、建筑所处的外围 空间环境和自然环境。一个不大的天井内,如果人工与自 然、室内与室外充分融合,就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 生活空间。(图) 建筑环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建筑设计中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人的生产、生活要求出发,从整体 环境着手,统筹考虑问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已经给人类敲 响了警钟。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大会发表的 《北京宪章》中指出,建筑环境要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 路,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子孙后代构成危害。
律,在学习中多涉猎各种艺术形式,对提高建筑艺术素 养是十分有益的。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首先满足功能使用要求的原则(图)
• (二)优先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措施的原则 • (三)遵循造型美观的原则 • (四)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并符合规划要求 • (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的原则
三、建筑设计的性质特征
160层,总高828米,比台北101足 足高出320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 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 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
合肥最高楼:邮电大厦39层 待建最高:目前已经奠基的安徽广电 中心,位于政务区天鹅湖南岸,怀宁 路与祁门路交口将以226.5米的主楼 高程问鼎合肥市最高建筑。 安徽饭店国际中心,也将建设220余 米高楼
• (一)创作性
• (二)综合性
• (三)双重性 • (四)过程性(图) • (五)社会性
思考题
• •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什么是建筑?它包括哪些内容?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与条件是什么? 建筑的分类方式有哪些种? 建筑的分级方式有哪些种? 建筑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为什么说建筑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具有什么关系内容? 什么是建筑功能? 建筑必须注意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空间对于建筑的意义是什么?它是靠哪些手段来形成的? 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环境对于建筑的 产生具 有哪些影响? 12. 建筑设计必须注意解决好哪些主要的问题? 13. 筑设计具有哪些方面的性质特征?
吉隆坡双塔大楼: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 楼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 高451.9米,共88层。1996年2 月13日竣工,保持了7年多的世 界第一高楼的头衔。
NO.4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 位于香港西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 由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KPF)设计,高484米,118层。 2009年建成后成为香港最高建 筑。(香港丽嘉酒店):位于 大楼最顶的15层,取代上海金 茂大厦金茂君悦大酒店成为全 球最高的六星级酒店。
(二)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关系
不同空间,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结
构形式也就不同。以下分别是砖混、框
架、网架结构的实例。(共2张图)
(三)建筑空间的形式变化
• 1.空间的限定:垂直要素的限定 、水平要素 限定 、各要素的综合限定(共4张图) • 2.空间的组合:连接、接触、包容、相交 (共4张图) • 3.空间的围合与通透(图) • 4.空间的穿插与贯通(共2张图) • 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图)
四、建筑的形象与形式美的概念
• (一)建筑的形象
建筑形象指的是建筑的外观,密切涉及着 建筑的感观上的美观问题。主要体现因素为: 空间 实体 色彩 质感 光影
• • • • •统一 • 2.重点与一般
• 3.均衡与稳定
• 4.对比与微差
• 5.韵律(图)
第三节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与基本原则
•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 (一)内容
建筑设计的过程内容一般应包括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方案设计是 建筑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担负着确立建筑的设 计思想、意图,并将其形象化的任务,它对整 个建筑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开创性和指导性 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逐 步落实其经济、技术、材料等物质要求,是将 设计意图逐步转化成真实建筑物的重要筹划阶 段。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建筑概论 建筑历史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 建筑设计中的形体塑造 建筑设计的综合性问题 典型民用建筑类型的设计要点分析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节 建筑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建筑设计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三节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在产生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外部 空间环境。它可以和周围的树木、道路、围墙组成 院落,也可以和其他房屋一起形成街道、村镇或城 市。(共2张图)

二、建筑的分类与分级
(一)建筑的分类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1)民用建筑、公共建筑 (2)工业建筑 (3)农业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