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篇一: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胡律师作者:上海律师胡燕来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某钢铁制造集团现有职工 3246 人 , 先后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 20XX 年 8 月 5 日 , 钢铁制造集团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 并于 8 月 29 日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该集体……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某钢铁制造集团现有职工3246人,先后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20XX年8月5日,钢铁制造集团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并于8月29日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该集体合同规定:“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员工办理社会统筹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费。
工会有权监督,并向职工定期公开。
”钢铁制造集团每月从职工工资中按规定扣缴了个人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却没有及时上缴职工已缴给企业部分和企业应缴的社保费。
截至20XX年2月底,∴企业累计欠缴社会保险费5219828,71元,其中养老保险费元、工伤保险费元、生育保险费元、失业保险费元。
20酰年4月,钢铁制造集团工会委员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钢铁制造集团补缴拖欠的社会保险费。
仲裁委在受理此案后依法组成仲裁庭,经审理后认为,本案属于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申诉人要求补缴社会保险费的请求应予以支持。
遂裁决钢铁制造集团公司依法补缴拖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元。
这是一起关于集体合同履行发生争议的案例。
由于集体合同争议涉及面广,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
一般都在立法中作出专门规定,同时设置专门机构对集体合同争议进行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56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这是对集体合同争议的规定。
工会与用人单位是集体合同的法律主体,集体合同对企业所有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会都具有约束力,订立集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有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职责。
由于集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性质不同,但其所承担责任的性质不同,当事人双方的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对于代表全体职工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来说,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只具有道义性。
但是对用人单位来说,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都是它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果不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用人单位就构成了对职工权益的侵犯,企业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时候,工会作为职工权益代表,作为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主体,对集体合同的履行享有监督的权利,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还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本案例中,某钢铁制造集团与工会专门就社会保险等事项签订了集体合同,该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合法有效。
现钢铁制造集团工会要求钢铁制造集团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请求事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申诉人的仲裁请求是正确的。
作为企业管理者,若本企业在履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首先一定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解决,争取将矛盾化解在小范围内。
尽量不把争议的范围扩大到仲裁或法院。
用人单位一定要意识到,集体合同是为规范劳动合同而设定的协议,如果与劳动者就集体合同的订立或履行发生争议,会对自身的集体劳动关系产生影响。
集体合同争议不同于劳动合同争议,它会涉及用人单位所有劳动者的利益。
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避免集体合同争议或者不能有效地处理集体合同争议,就会对自身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
(:胡律师上海地区邮箱:hulvshi119@)篇二:劳动争议判断题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于20XX年发布(√)3.对于大额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6.工会要参与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年至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8.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错误9.在对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时,可以不考虑劳动者的诉权(×)10.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11.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1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13.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1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15.《劳动法》于1990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叙述。
(×)16.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17.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于1993年发布(√)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于20XX年发布(×)19.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年至198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建立时期(×)23.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工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4.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25.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1988年发布(×)26.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XX年5月1日实施的(×)28.《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XX年12月29日颁布的(√)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于20XX年发布(√)年至195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中断时期(×)31、劳动法是保护劳工之法,劳动保障是劳动法的宗旨和使命,因此,劳动保障的对象即是劳动者(×)32、劳动合同条款凡是与集体合同条款不同的,一律无效(×)33、集体合同对其终止后仍存续的劳动合同,不再有约束力(×)34、凡是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都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35、工作时间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36、劳动合同被确认部分无效的,这个合同可以不予执行×3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享有劳动自由,意味着双方可以排除国家法律的强行性规定,自由签订劳动契约(×)38、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工(×)39、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实行酌情赔偿原则,而不是要求赔偿全部实际损失额(√)40、凡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具有就业资格(×)41、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42、国家实行薪年休假制度(√)4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44、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45、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46、"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47、"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48、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49、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50、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5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是劳动立法的开端(×)5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认为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53、劳动合同双方主体同时变更,意味着原合同关系消灭(×)54、事实劳动关系是无效的劳动关系(×)55、在劳动法领域,劳动力就是指劳动者(×)56、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57、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58、劳动者虽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但此时如该劳动者恰逢孕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59、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但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60、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因而养老保险是自愿保险(×)6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享有劳动自由,意味着双方可以排除国家法律的强行规定,自由签订劳动合同(×)62、在我国,工会法人是社团法人(√)63、劳动合同被确认部分无效的,这个合同可以不予执行(×)64、劳动关系兼有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属性,兼有隶属关系和平等关系的特征(√)65、劳动者不辞而别,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原用人单位不仅可要求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依法请求新的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66、最低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夜班津贴也应列入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67、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中规定应当培训的,在上岗前应予以培训(×)68、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当经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69、劳动争议证据规则的特别规定包括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70、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71、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也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机关(×)72、仲裁即是“公断”或居中裁断,是等同于司法制度的争议处理制度(×)73、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有:当事人自愿原则、及时调解原则、依法调解原则、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权利原则(√)74、因企业开除、除名、辞职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范围(√)75、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企业劳动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76、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必须要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77、员工申诉方式有来访、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78、员工申诉受理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员工申诉事项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内部机构职能,由专门部门负责受理,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进行协查与配合处理(√)79、员工申诉是员工在单位内将工作中的抱怨、争议和纠纷通过设定的程序公开表达寻求解决的行为(√)80、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选择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也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的方式维护权利(√)81、以调解方式协调劳动关系是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核心制度(√)82、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争议主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信访原则予以处理(√)83、民事争议的主体是平等主体,劳动争议主体是非完全平等主体(√)84、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涉及劳动权利义务关系(×)17、劳动争议只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争议(×)85、工会对于用人单位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只需要履行程序上的备案程序,而没有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的权利(×)86、对于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员工,可以视其之前对企业的贡献,在处罚时实行“功过相抵”的原则,相应减轻他应该受到的处罚,以实现公平(×)8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一般应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内部规定或者重大事项(×)88、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可以是企业的任何一个行政管理机构(×)23、只有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其他的事业单位、国有控制企业、如国有股占多数的上市公司,以及集体企业和集体控股的企业不一定要建立这套制度(√)89、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90、劳动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签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9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92、劳动合同中的内容,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