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环十步教学模式

五环十步教学模式

初中“五环十步”教学模式一、“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一)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2.杜威的思维五步骤和教学法五要素3.斯腾伯格的思维教学理论4.关于有效教师的相关研究(二)实践基础1.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经验2.杜郎口中学的三板块六环节自主学习模式3.“宁津现象”与十种当堂达标教学模式4. 领跑高中领着“改”——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5. 这里的学生管老师——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6. 不让教师进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7.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8. 立的首先是“人”——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9. 丑小鸭如何变天鹅——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10. 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11.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三)我市近年来的改革经验1.单元达标教学经验;2.语文双轨教学的改革经验;3.差异教学的经验;4.海阳市高效教学的经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学科推进的策略);5.龙口市教学模式的探索;6.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新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环节一备学复习旧知衔接铺垫;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明了内容;环节二自学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环节三互学对组群学展示点拨;环节四践学学以致用反馈矫正;环节五检学知识梳理整体构建;分层堂检实时达标;分层作业深化新知;把握学情同步评价;三、“五环十步”教学模式解读“五学十环”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我国传统教学的优良传统,在继承中消除其中部分不合理的要素,全力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实施过程着眼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评价标准直指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五种学习方式的帮助下,由学会、会学至乐学的拾级登高境界,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自主、健康的长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学”是指学生的五种学习方式:备学、自学、互学、践学、检学,这五种学习方式适合于所有学科,不可增删;“十步”是指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具体的学习内容做增删。

在“五学十环”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明线是“五学”,暗线是展示和评价。

有展示才有比较,才有互学的机会与标杆;科学评价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

四、“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1.以学为主2.面向全体3. 分层原则4. 赏识原则5.科学适用五、“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一)“十步”详解环节一备学1.复习旧知衔接铺垫复习旧知,衔接铺垫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起过渡、衔接或铺垫的作用。

复习内容的设计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新知提供基础,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

复习的内容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易错、易混、重点的知识,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与新内容的学习联系比较密切。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的导入要求既能创设情景,活跃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的让学生参与到导入过程;又能显示教学目标,酝酿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能完成向既定教学内容的过渡.导入的方法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热点导入法、漫画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寓言故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活动导入法、学生自主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等.3.出示目标明了内容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行为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状态。

是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因此,又可理解为学习者目标,它代表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的一种期望,如果学生产生了这种期望,有了学习需要,他就会跟随教学进程,通过一系列支持性的学习行为,不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实践证明:学习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反之,需要教师对目标设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认真反思和调整.在实验初期学习目标的确定,是由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定好学习目标,出示目标的时机都是选取把新课引入后立即用投影投射出来,有的是点学生读目标,有的是全班学生齐读目标。

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即在课堂预习前,老师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引入新课,然后学生浏览教材(粗读教材),弄清本节教材大致分了几个标题内容(或是板块),这些标题内容下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初步形成自己要学习的目标,然后小组交流,在组内达成共识。

最后不定人展示本小组形成的学习目标,教师把学生定的目标书写于黑板上,其他组认真倾听后作出补充或修改。

这种情况下学生确定的目标可能太细、太多、太杂,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干预,在征求学生的意见之后集体修改、整合,并在全班达成共识,这样就确定了学习目标。

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更清楚,更明白,更能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起到很好引导作用,也真正体现了“还权”给学生。

环节二自学4.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是新课标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只有具备了比别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不变的竞争优势.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依据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目标的统领下,完成提纲、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达成基础目标,疑难问题勾画出来,以便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等待组内成员之间帮助解决。

自主学习时教师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自主学习的时间分配要科学,若时间太短,学生会走马观花,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若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上太乱;第二,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把握好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第三,自主学习时对学生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中上游学生能做会基本的练习题,优等生要做会有创意的练习题;第四,对小组长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负责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如询问成员是否完成提纲内容,有哪些问题不明确需要组内成员帮助解决等,这样也培养了小组长的责任意识。

学生自学要做到“七个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探讨,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总结,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环节三互学5.对组群学展示点拨对组群学表述三种学习方式,即对学、组学、群学;对学是指两个同学之间的学习方式;组学是指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同学相互学习的方式;群学是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的方式。

对学、组学、群学这三种学习方式展开,首先要根据个人的自主学习情况,同学们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先进行同桌间的交流;同桌解决不了的,提交小组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解决;全班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解决的过程就是点拨的过程。

三种学习方式的展开过程也是展示的过程,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善于展示,最终学会展示,实际上,只要学生展示了,不管正确与否,我们就要应予以鼓励,正所谓“轰轰烈烈地表扬,偷偷摸摸地批评”,即使展示时有错误,我们也不应打击,毕竟“课堂是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必须让他们在学习之后,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合作探究的过程本身就需要展示。

让展示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生命之火的手段;让展示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最高价值的目的。

学生在为“展示”而学习,要展示就得自主学习;要展示得精彩,就得认真准备展示的内容。

如果展示成为学生生命的最高需要,那么还用担心孩子们不学习吗?自我表现本来就是人生命的最高需要。

学生展示的内容包括本组的疑难问题、对知识的创新型认识,对知识的解题步骤的还原过程。

展示的目的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扫清了疑问(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展示了创新、还原了过程、达成了共识。

教师的“点拨”艺术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点拨”的特点是“要言不烦”,“点拨”的时机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点”是点石成金、画龙点睛;“拨”是“拨云见日”、“拨乱反正”。

“点”是点结构性、规律性内容,讲延伸性、创新性内容;“拨”发生在学生易混、易错、易漏地内容。

环节四践学6.学以致用反馈矫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精辟概括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数学学习的意义精髓。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因而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的应用,而这里的应用包括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探究新问题,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获取新的知识,建构原有的知识,提升思维,发展自我。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

及时的反馈、矫正既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之间相互通过提问、抽查、和教师的出题检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单独矫正、部分矫正、统一讲解矫正、同桌互相矫正、小组矫正、课堂矫正、课下矫正、作业批改矫正等巩固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检查的方式可以口头提问,也可以是书面练习。

环节五检学7.知识梳理整体构建通过知识梳理环节,让学生对已学习知识和掌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升华,建构起一个知识与能力立体交叉的基本框架,这样即考量了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准确了解了学情,内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先由学生个体自我总结,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再是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最后是教师引导组间交流,形成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体系。

这一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总结整理,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

梳理环节可以这样设计:(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这些知识可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如何把问题拓展延伸?把问题拓展延伸又该如何解决?(2)—本节课还有什么疑问?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3)谈谈你解决问题后的心理感受?(4)你认为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哪些须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8.分层堂检实时达标对本节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

堂检题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

相关主题